APP下载

德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原因分析

2020-07-10黎礼昕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贸易顺差德国

黎礼昕

摘要:德国经济呈外向型特征,德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据经济研究所Ifo数据显示,2016年德国贸易顺差再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并创下二战以来最高水平。2017年德国凭借287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继续居于全球首位。本文将对德国贸易顺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中国对德国反超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应持何种态度提出看法。

关键词:德国;贸易顺差;原因

中图分类号:F75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3-0015-02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势头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曾用“太慢、太脆弱、太不均衡”来形容本轮经济复苏。经历了债务危机的欧洲经济更是呈现出疲软状态,而德国经济却依旧稳步增长,表现抢眼。对此,德国对外贸易贡献巨大。对外贸易一直是德国经济的发动机,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速[1]。

1德国对外贸易概况

德国外贸盈余自2000年以来大体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2970亿美元,占当年德国GDP总额的8.3%。2017年,德国贸易顺差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以高于中国两倍多的顺差额蝉联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制成品贸易在德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大多数份额,德国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比重稳定在80%以上。由于德国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资本充裕、技术成熟,这些制成品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如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区域性贸易在德国对外贸易中占据较大比重,即以欧盟内部贸易为主,在13年总额达2651亿美元的顺差中,有1/4来自与欧盟国家间的贸易,德国五大贸易顺差来源国中有三个为欧盟国家。不过德国并不完全依赖欧盟国家,美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对美国维持长期贸易顺差,出口逐年增长。

2德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的缘由

2.1制造业立国

在德国出口贸易中,高于80%的出口货物为制成品,德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充分说明“德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正如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负责人霍尔格·宾曼所说:“好产品似乎总能找到市场。”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德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工匠精神功不可没。

德国拥有众多享誉全球的大型企业,奔驰、大众、西门子等知名德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德国的出口贸易乃至整体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但社会知名度低的企业,这就是赫尔曼·西蒙所说的“隐形冠军”。德国首富阿尔布莱特兄弟所创建的阿尔迪(ALDI)公司就是一个典例。目前,德国共有大约1400家这样的企业,是世界“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接近全球的一半。

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并维系的双轨制教育培训体系包括企业实习和在学校学习两部分,学制为三年,在这三年里学生每三个月就要进行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的转换,每周平均三到四天需要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省下一到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德国双轨制大学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学徒。在双轨制教育体系中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国家职业教育的构思和执行,从而使学生在学校所学技能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

德国工匠精神要求严谨、专注、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到精确、标准、守序和实用地生产制造,如此才为德国制造赢得口碑,打开市场。

2.2欧元疲软

在2000年时德国贸易还处于逆差状态,而此时的德国正在经受马克对于其他欧洲货币的升值之苦。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德国开始出现贸易盈余。因为德国马克对于欧元更为坚挺强劲,所以欧元的诞生使德国产品变得更为便宜和更加具有竞争力[2]。可以说,欧元的投入使用为德国对外贸易带来了福音。欧债危机以来,欧元持续走弱,自2009年以来,欧元兑美元累计下跌20%左右。有些报告指出,欧元对于德国来说被低估了,但是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欧元区国家来说又过强。

据World Economics提供的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依购买力平价,德国欧元被低估了近17%,而法国欧元被高估了5%,希腊欧元更是被高估了7%。World Economics报告还指出“德国出口商仍是这个导致欧洲其他地方经济停滞及失业制度的受惠者”。虽然德国不能切实影响汇率,但也确如美国所指责:德国正在趁着欧元走软之势利用汇率被低估的“隐形德国马克”发展贸易。

2.3工资压制

从2000年到2014年,德国实际工资增长大致处于停滞状态,工人收入增长率低,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却在不断提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一方面使德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增强了德国外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工资压制使德国国内需求受到限制[3]。尽管2014年以来,德国采取一些手段用来提高薪资,如出台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最低工资法案,17年将时薪从8.5欧元调升到8.95欧元,并计划在18年继续上调,但缓慢上调的工资对德国外贸的影响见效緩慢。另一方面,工资缓慢上涨的同时赋税并未减轻,因此国内需求也未见大幅提升。

2.4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为德国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为核心,主张市场自由、有序竞争。这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一方面开放自由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适当有序竞争激励企业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德国贸易促进体系也为众多德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德国外贸促进三大支柱机构分别为德国驻外使馆商务处代表、海外商会和外贸信息局。这些机构为有意及已经走出国门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分析、法律援助等服务。鉴于大型企业较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德国外贸促进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

2.5国际市场

德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规模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欧盟国家和美国一直是德国货物的主要出口国,但近年来德国对欧盟国家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相应的,对欧盟外国家的贸易顺差有所增加,尤其是美国。近年来德国对美贸易稳定处于出超状态,2013年德国26.1%的贸易顺差来自美国;2015年美国超过法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在2016年德国顺差创下记录的同时,美国贸易逆差高达4517亿美元,占GDP总额2.4%。德国对美出口贸易金额在德国总出口贸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由2012年的7.57%上升到2016年的8.13%。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德国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

3中国姿态

德国再次反超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从而引来国际社会中众多诘难之声。面对美国对德贸易中的长期逆差,特朗普多次指责德国利用欧元在外贸中获取利益,称德国强劲的出口能力妨碍欧洲稳定,伤害世界经济。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二十多次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与德国一样中国也因此受到许多来自美国、欧洲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责难。那么,与德国有着同样境遇的中国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德国贸易盈余问题?

德国在贸易顺差项上的反超,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坏事,中国应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德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所具有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欧美地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近几年来中国对德贸易呈逆差状态,逆差额相对较小且大体保持稳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且需求不足的环境下,德中出口贸易市场份额皆逆势升高。中德具有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德国出口商品多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则更多地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4]因此强劲的德国出口贸易对中国贸易造成的冲击并不大,相反,正在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演进的中国出口贸易可能抢占德国的国际市场份额。

面对德国贸易顺差问题,同为世界出口大国的中国可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一方面,中国可借鉴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中国低端出口向中高端出口的转型;另一方面,中国应通过完善社会分配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扩大国内投资规模来增加国内需求,以适当减轻中国经济对外的依赖度。

参考文献

[1]徐四季.德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J].国际论坛,2005(02):74-78+81.

[2]尹曉君,燕晓春.德国贸易盈余问题值得关注[N].中国财经报,2015-06-13(006).

[3]柴野.德外贸顺差多“纯属瞎扯”[N].光明日报,2013-11-22(08).

[4]陈青松,胡星斗.中国失贸易顺差第一大国不是坏事[N].中国企业报,2014-10-21(002).

(编辑:董坡)

猜你喜欢

贸易顺差德国
中国2017年对美贸易顺差增至2758亿美元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
可怕的过山车
非常演奏家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