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慢行系统综述
2020-07-10钱文娟
钱文娟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也出现各种城市病。因此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建设发展道路中的重中之重。绿道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绿色出行的需求,为解决城市化带来了新的转机。“绿道慢行系统”的概念是在绿道和慢行系统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系统承担着步行与游憩的功能。故本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通过解读绿道与慢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为构建和谐的慢行环境提供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检索,为城市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道;慢行系统;市化
引言
就目前的规划体系内,绿道网络建设与慢行系统建设处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状态。绿道与慢行系统是在生态系统整合以及交通组织重构的背景下提出的。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慢行系统与绿道逐渐交叉融合,这也是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需求。
通过检索“绿道”、“慢行”等关键词发现,对绿道以及慢行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同时可以得出绿道中的慢行系统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慢行系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否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本文章将通过对文献分析,得出结论,希望可以补充完善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空缺。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绿道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绿道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随后衍生出不同的概念,这都为后来的绿道定义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绿道研究逐渐深入,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随着对绿道体系理念的深度解析,规划体系的研究以及探索,在绿道体系上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进行建设绿道网络体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Gobster通过分析芝加哥绿道,将绿道进行三级分类,从休闲使用角度来判定,区级休憩绿道是构成是构成城市系统的基本框架[1]。
Sinclair通过研究表明绿道对周边植物的影响[2]。
(2)国内研究现状。绿道理念引入国内之后迅速掀起研究热潮,结合国外学者理论以及实践操作,联系国内现状进行理论以及实践的探索,得出适合本土发展的理论体系。
①景观生态方面
孙晶晶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绿道思想的发展以及绿道的研究状况,并结合国内现状,在分析了国内环境存在问题,从三个方面:生态系统角度、生物多样性角度、人與自然和谐角度提出相应的理念,总结出城市绿道对城市建设具有的意义,为城市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绿道建设不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王晶从人性维度角度下,对绿道系统进行解析。以人性需求角度为出发点,分析行为心理,生理特征进行探析,得出绿道设计原则及策略[4]。
杨丽君以沪闵路绿道为例,通过对基于生态理念的绿道建设项目的实践操作,得出了绿道对环境保护的生态意义,以及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斑块-基质”模式,得出构建绿道网络体系模式[5]。
郝丽君、肖哲涛等人利用GIS分析法,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郑州市城区绿道网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空间耦合下的绿道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理论。
②空间规划
陈文晨分析研究了国内绿道发展现状,在规划空间范围、规划编制机构、规划途径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通过以实际案例分析,提出改善我国规划建设的建议。
申世广、唐欢等人,通过步行指数的方法,得出步行友好程度,最后得出人并不关注绿道本身功能要素,而更多的是将行为感受放在首位[8]。
赵飞、黄敏等人在对国内近年来进行的绿道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在以生态文明理念导向的前提下,得出绿道功能建设可以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人文社会生态服务功能和心理生态服务功能方面进行建设。提出以使用者为导向、强化绿道规划与标准化建设、科学维护管理、重视综合效益与吸引力培育、配套设施系统化的五大设计原则[9]。
张桉树通过对国内外绿道现状研究,提出一套两级多分类的双名法绿道分类体系,更加合理的为绿道建设进行指导[10]。
梁家辉通过多源数据与GIS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合居住的通勤绿道选线的方法[11]。
1.2 慢行系统
(1)国外研究。国外的研究大部分机遇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商业网点分布、交通模式,建筑及其外部空间设、人性化尺度等层面的深入研究[12]。雅各布斯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时期街道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建设合理的慢行系统所需的条件[13]。
(2)国内研究。雷锦涛分析国内慢行系统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规划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合理建设慢行系统[14]。魏安敏通过搜集国内外CBD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案例,分析慢行系统构成要素、行为特征等,得出一套适合国内CBD地区慢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及策略[15]。庄晓敏、杜波利用POE分析法,对厦门本岛城市慢行系统进行探究,从空间舒适度、景观美景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耦合分析,得出规划设计策略[16]。王龙、魏桂芬、沈依婧通过对深南大道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整理出慢行系统建设的原则[17]。孙明伟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构建全覆盖的绿道网络系统,精细化的规划设计策略[18]。
1.3 同绿道结合的慢行系统
绿道与慢行系统相结合是新的一个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的并不全面。
韩夏通过对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从景观视角下,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远侧以及规划策略[11]。
萧紫薇通过利用适宜性适宜性分析理论结合分析国内外关于绿道、慢行交通的研究,建立点、线筛选整合成景观面,得出城市慢行游憩型绿道的构建方法[19]。
王富根据绿色交通的方式,提出4种与绿道共存的融合模式,阐述融合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
2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国内专家关于绿道、慢行系统以及绿道慢行系统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绿道、慢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已经从理论概念层面深入到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等的实际操作中,同时对功能、品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绿道以及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不仅仅停留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更多为城市居民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从人性维度下去建设。但绿道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在城市研究操作的多,在如今城乡统筹背景下,更应该将理论实践拓展到乡村一级。
对绿道与慢行交通系统的整合规划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是将已有绿道带入慢行系统中,还是在规划时就将二者统一规划;慢行交通系统一般需要在城市建成区,所以两者的整合规划需要以植物介入作为媒介柔化保障绿道的生态敏感度。
目前,我国对绿道与慢行交通整合规划的研究仍处在理论阶段,解决两者融合所面临的困境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期待不久的将来能有更为完善的规划体系,能创造出每个人都感到舒心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PaulH.Gobster.Perceptionanduseofametropolitanrecre-a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33):401-413.
[2] SinclairK,HessG,MoormanC,etal.Mammaliannestpredatorsrespondtogreenwaywidth,landscapecontextandhabitatstructur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5,71(2-4):277-293.
[3] 孫晶晶.国内外绿道规划设计现状研究[J].城市住宅,2020,(1):103-105.
[4] 王晶.人性维度下绿道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4.
[5] 杨丽君.论城市绿道的生态意义\r——以沪闵路绿道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4):168-169.
[6] 郝丽君,肖哲涛,邓荣鑫,等.城市空间耦合下的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19,(10):224-229.
[7] 陈文晨.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绿道规划实践探讨[J].工程科技,2019,(5):89.
[8] 申世广,唐欢,邱冰.步行友好的绿道评价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风景园林,2018,(11):46-51.
[9] 赵飞,黄敏,章家恩.生态文明视域下绿道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报,2019,(6):122-127.
[10] 张桉树.绿道分类系统探究与规划设计[D].北京:中国科学林业研究院,2019.
[11] 梁军辉,杜洋,赛金波,等.大数据背景下北京市大型居住区通勤绿道选线研究[J].风景园林,2018,(8):30-35.
[12] 韩夏.景观视角下城市慢行廊道构建[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13] (美)艾伦·雅各布斯(A.Jacobs),王又佳,金秋野.伟大的街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15.
[14] 雷锦涛.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慢行系统空间规划设计探究[J].科技技术导刊,2019,(34):86.
[15] 魏安敏.CBD地区慢行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6] 庄晓敏,杜波.基于POE分析的厦门本岛慢行系统景观规划探讨[J].城市建筑,2019,(31):147-151.
[17] 王龙,魏桂芬,沈依婧.深南大道慢行系统改善[J].交通与运输,2019,(S1):56-59.
[18] 孙明伟,李季.包头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及实践[J].规划师,2017,(2):145-152.
[19] 萧紫薇.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心片慢行游憩型绿道构建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20] 王富,高健,杨阳.城市绿色交通与绿道融合交通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5,(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