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0-07-10李益华
李益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 南宁 530012)
一、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意识淡薄。
虽然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内部控制作出详细明确规定,但是有些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领会。有些单位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局限于财务会计控制,片面认为做好财务会计控制就做好了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作用。同时,还认为单位配置了纪检监察部门,并由其负责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职能,没有必要再把人力、财力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中。单位职工尚未融入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甚至有人认为内部控制对工作造成束缚,思想上反感排斥,情绪上抵触,行动上不配合,逃避监管,严重阻碍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因此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费用支出控制不严,资金被挪用、截流时有发生,财政性存量资金规模巨大,资产管理混乱,项目建设不按时按质完成,腐败违法乱纪问题屡查屡犯,这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成体系。
大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监督等问题缺乏系统性、深层次考量,缺乏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有的单位建立了一些内控管理制度,但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全面,程序不严格,操作性不强,导致内部控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难以落地,形同虚设。同时,建立起来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规程各自独立运行,较为零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无效、失灵,达不到内部控制预期目标。
(三)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不畅通。
这主要表现是未将内部控制融入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理论、方法、流程相应无法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和常态化,从而造成单位内部之间、上级下级之间及与外部之间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对称,同级部门协调性差,信息反馈滞后或不正确,严重削弱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也就谈不上按照内部控制需求建立数据信息库和内部控制应用模型,进而不能全方位、系统地支持单位领导管理决策,不能及时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内部控制数据信息,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单位管理决策目标正确落地和执行。
图1
(四)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不顺畅、监督不到位
目前,有些单位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完全忽略内部控制监督,有些单位虽然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但是大多与财务部门合并,有的甚至由财务人员兼任或与财务部门联合办公,相应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仅审计检查会计账目,偏重于对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而对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缺乏审计监督,即使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被审单位应付了事,一拖再拖,内部控制工作最终悬而未决,不了了之,审计部门也不及时跟踪督促落实整改。审计、财政及监察等外部监督部门也是更多关注单位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检查监督,很少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质性检查测评。这种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不顺畅、监督不到位,势必导致内部控制缺失或形同虚设。
二、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应立足行业管理,依照目标—风险—控制的思路(详见图1 ),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以规范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将控制对象拓展到单位经济运行全过程,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领导和全体职工应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认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别是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中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在建立内部控制上要亲自参与,指定主责部门,配备得力人员,动员全员参加;在内部控制运行上要带头执行,以身作则,保证有效实施;在内部控制监督上要高度重视,坚持自我评价,研究整改完善措施,创造条件开展第三方审计评价,评价结果不涉密的在单位内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优化行政管控模式,统一人力资源政策,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确保员工具备保持诚实、公正、廉洁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及专业胜任能力。将内部控制建设、运行、监督内容一并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内部控制环境,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应该是控制流程、控制机制的体系建设,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及每一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和控制目标,识别和系统分析经济活动各业务环节的风险,检查风险控制点位,确定风险范围,进行评估风险,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形成管控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重点关注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及合同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预决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绩效考评等内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并从严执行“三重一大”等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联席决策制度;完备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交竣工等监督措施;完善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后评估等管控办法。依据上述业务、流程、目标等要求,形成内部控制手册,不断有效促进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和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旨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工程,搭建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和共享中心,将内部控制融入单位的信息系统,使内部控制理论、方法、流程相应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内部控制大数据库,包括组织构架、授权体系、管理制度体系、风险数据库、风险管理与内控手册、风险管理评价手册等,使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与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充分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信息技术,逐步实施在线内部控制、智能内部控制,最终实现业务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制度信息化、信息移动化,确保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和反馈全面、准确、及时。
(四)加大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力度
审计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建设和执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健全、合理、有效。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配备专业人员,理顺内部审计监管机制,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加大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加强内部监督,重点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案,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内容程序等。三是深化内控监管,建议审计、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从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检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检查审计、内控环境、廉政建设等不同角度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四是整合单位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总之,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国家各项财经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治理和预防腐败,有利于规范资金合法合规使用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全面加强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预防预警和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