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元”分析法的企业信息管理的架构:“三个Table的ERP”

2020-07-10

软件 2020年5期
关键词:逻辑设计入库逻辑

黄 泽

(山东青岛崂山区海尔路数码科技大厦B-1304 山东脉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0 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规范化管理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企业管理软件在企业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却不尽人意,经过多年的努力业界提供了各种概念和解决方案,成功的案例不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使用Office系列产品,做简单的文档和数据处理,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初级要求,目前国内企业面临转型压力[1],迫切需要管理工具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2]。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中,困难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系统太复杂,学习和实施比较困难,费用也比较高;二是系统僵硬,管理内容和模式固定,个性化适应性差,二次开发难度高,实际根源在于系统结构太复杂、庞大,缺乏弹性[3-4]。为此经过多年在甲乙两方的工作经验的总结,创新出一种全新模式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极大的简化了数据结构,这样就很易于系统的配置和修改。在使用这一算法的基础上设计的企业信息化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让企业以极低的投入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伴随企业的发展,管理的进步不断调整、修改,作为真正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具”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

声明:题目中“三个Table”是指记录、统计和计算的核心只要用三个表,如果做成完整的软件还需其他数据的补充协助;“ERP”是泛指企业管理中对业务数据的管理应用,如ERP、进销存等,不是严格意义的ERP,仅为了便于描述。

1 传统信息化软件越来越复杂的原因

传统管理软件,不论是进销存、ERP,还是为行业量身打造的各种管理系统,通常都不外乎遵循:根据“业务数据”产生“表单”,然后经过“数据逻辑处理”保存到对应的“数据库”中;查看、统计时,根据表的内容设计“查询统计逻辑”,将结果输出,如下图。

图1 传统软件数据处理模式Fig.1 Traditional software data processing mode

这样的结构,“业务数据”、“逻辑处理”和“数据库”这三层的关系[5]是一一对应的,或者相互交叉、组合的,那么随着业务内容的增加,各个环节都会相应增加,业务越复杂,逻辑和数据库也就越复杂。作为管理软件的供应商,为使自己的软件可以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尽量把可能会用到的管理内容加到系统中,把系统做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甚至以此为傲。但这样的系统对中小企业来说实施的困难就加大了,特别是当有行业个性化需求的时候,需要修改和添加功能,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各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PaaS系统[6-7],包装了许多API、UI元素,“低代码开发”[8]甚至“0代码开发”以提高开发的效率,但根基就是那么复杂,中小企业自己很难驾驭,委托二次开发成本也太高,往往是个“坑”。这应该是多年来在中小企业推广信息化非常艰难的原因之一[9-10]。

如果我们目标在“简化管理系统”,必须要考虑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逻辑结构。

2 “二元”分析法的核心思想

上面所说的结构是从数据库技术的角度去做企业管理,实际上我们应该抛开数据库的理论结构,从管理应用的角度去思考系统的架构。也就是说当企业产生了一个业务数据,传统思维只盯住数据,处理的方法就是把数据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表中,新的思维模式是首先分解这个业务操作的“管理意义”,所谓“管理意义”就是业务操作对整个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例如:做了一个“入库”的工作,那么产生的“管理意义”就可能是:①产生了若干数量某物料的“库存”,②产生对某供应商的“应付款”(假设是货到付款)。设定那些“管理意义”和具体操作无关,企业根据管理流程和管理关注点的不同,设定的“管理影响”项目也可以不同。假如企业又有一项工作是“客供物料入库”,那么这个业务的“管理意义”只有①产生了若干数量某物料的“库存”,和上面的入库一样,但没有②产生“应付款”。一项工作可以对整个管理系统有多项影响,产生多个“管理意义”;而对于某项“管理意义”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工作。这样,通过对每个业务操作解析出“管理意义”,使具体的操作数据和管理逻辑分开,“松耦合”,这样设置和修改就相对清晰、容易。

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是由一个个业务工作有顺序、有逻辑、有制约组成的,都是链条上的一环,那么如何将们链接在一起呢?这里引入了我们古老智慧中的哲学“世间万物,阴阳互变,有阴即有阳”,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就是说对于每个业务工作产生的每项“管理意义”都要找到它的“另一面”,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入库操作产生了一个“库存”的“管理意义”,如果把这个设为“+”,那么假设这个入库是根据某个采购单来的,可以设定另一个“管理意义”,即“已下单未交货数量”,这个设为“-”,而对于“下采购单”的这个业务操作,它产生的“管理意义”对于“已下单未交货数量”就是“+”,形成下面的关系:

图2 “二元”关系描述Fig.2 Description of “binary” relationship

这样,两项工作就通过一对对“+”“-”,就像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有两端那样,首尾相连,建立起企业管理的完整链条。并且相互关系清晰明了,当需要关注某些管理要素的时候查询统计会非常简单,例如:想查看一下供应商还有多少没交货,合计“已下单未交数量”这个“管理意义”就得出结果了。假设我们考虑每项工作可能会对“物料”和“财务”两方面产生影响,例如上面“入库”的操作,在数量上产生库存,同时在财务方面要产生相应的“应付款”,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如下的模型:

图3 “二元”算法数据处理模型Fig.3 Data processing model of binary algorithm

对“物料”和“财务”这两方面的逻辑可以分别设置,在各项工作中可以单独分解对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这些就是新数据架构的主要核心思想,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3 简单的数据模拟演示

基于上面的理论,我们模拟一个简单的外贸业务系统,业务内容是:和外商签订合同,在国内找供应商生产采购,然后出口,赚取差价。将用“三个 Table”,即可完成对全部业务的存储,数据的统计管理,并且可以方便的扩展和修改调整。

3.1 先做几项准备工作对管理系统的结构和逻辑进行设计

在进行数据配置之前,先对业务数据进行整理,作为配置的基础。整理的内容为“一图二表”,一图是整理“业务流程图”,“二表”为“关键字段表”和“逻辑关系表”。

3.1.1 理顺工作流程,画出业务流程图如下。

图4 模拟企业管理流程图Fig.4 Simulat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flow chart

此图可以看出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及顺序、逻辑关系等。

3.1.2 分解各项工作的“管理意义”形成“逻辑关系表”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上面论述的“管理意义”,简称为“科目”,实例中分解每项工作对“物料”和“财务”两个方面的管理意义,如图5所示,并且相应进行编号。

3.1.3 列出每项工作的具体数据内容,确定“关键数据表”

所谓“关键数据”是指在工作数据中,不仅要记录在本工作的单据中,其内容还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引用,或者作为条件去查询的,例如:合同签订工作中,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图5 各项工作的管理意义和逻辑关系Fig.5 Management significance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works

表1 “合同签订”数据内容Tab.1 Data content of “contract signing”

图6 各项工作所涉及的关键数据列表Fig.6 List of key data involved in each work

其中的“合同号”、“产品编号”、“规格型号”、“单位”和“单价”等数据,在后续的采购、出入库的工作中都有可能会需要,也就是说“关键数据”是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共同普遍关注的数据。

下面把各项工作的“关键数据”罗列在一起,因为有很多工作是在前一个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入库工作是根据采购的数据进行入库,就对上面的数据基础上只产生“入库单据号”就可以,很多数据是在各项工作间共用的,所以总的并不多,标识中“*”是在该项工作中产生输入的数据,“#”为沿用上面工作的数据。

到此为止,对于整个管理系统的逻辑规划设计就已完成,整个管理系统的逻辑关系和数据内容都体现出来了。根据管理的要求建立了管理逻辑,把每项工作对“物”和“财”两方面对管理的影响都分解出来,这样工作的具体数据和逻辑设置是分离的,可以综合考虑,分别设计,一个工作有多项影响,而逻辑中的某项“管理影响”可以由不同的工作产生数据。

下面就在三个表中按照上面的逻辑设计运行。

3.2 模拟数据运行

这里使用 MySQL数据库来演示,首先建立三个表,mat,mon,index,表结构如下。

表2 mat表结构Tab.2 mat table structure

三个表的关系是:mat表的 MatIndex字段和mon表的MonIndex字段都和index表的WID字段关联。

表3 mon表结构Tab.3 mon table structure

表4 index表结构Tab.4 index table structure

在实际应用中mat和mon表不用动,仅根据管理系统的各项工作内容不同添加 index表中的字段即可。下面我们模拟业务运行这6项工作。

3.2.1 合同签订

单据内容,见表。

在三个表添加的内容,见表6-表8。

表5 “合同签订”模拟数据内容Tab.5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of “contract signing”

解释:为了简化数据结构,数据不分“主从”,按明细的记录数量记录,所以首先在 index表中产生两条记录,并自动生成“WID”号,而对于每条记录的正负是根据逻辑设计的,如图7所示。

在“物料”和“财务”都各有一对科目记录,所以在mat表和mon表中各添加“两对”四条记录,并且其中的MatIndex字段和MonIndex字段的值和index表中的WID相关联对应。

可以看到这样处理一项工作的涉及逻辑的数据被分离出去了,关键数据被集中管理了。

表6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6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7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7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图7 “合同签订”工作物料科目、财务科目逻辑设置Fig.7 Logical setting of “contract signing” work materi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account

这时,如果想查看“有哪些产品需要采购?”可以运行如下SQL语句:

SELECT DISTINCT

`index`.HTId AS `合同号`,

`index`.KHName AS `客户名称`,

`index`.CPId AS `产品编号`,

`index`.CPName AS `产品名称`,

`index`.Size AS `规格型号`,

`index`.Unit AS `单位`,

Sum(mat.MatValue) AS `需求数量`

FROM

`index`,

mat

WHERE

`index`.WID = mat.MatIndex AND

mat.MatSubId = '1002' AND

`index`.HTId = 'HT0183'

GROUP BY

`index`.CPId

表8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8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其中:查询条件,合同号HT0183,科目“1002”就是在逻辑设计表中的“采购需求”。运行结果见图。

表9 “产品需求”查询结果Tab.9 Query results of “product requirements”

3.2.2 采购合同签订

根据签订的外销合同,在国内进行采购,可以从多家工厂分别采购。

单据内容。

表10 采购合同模拟数据内容Tab.10 Purchase contract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在三个表中添加内容。

表11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黄色为新增数据)Tab.11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yellow is new data)

表12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12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表13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13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这时再运行SQL语句BI001,查询结果。

表14 “产品需求”再查询结果Tab.14 Re query results of “product requirements”

再做一个采购合同。

单据内容。

表15 第二个采购合同模拟数据内容Tab.15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of the second purchase contract

在三个表中添加数据。

表16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16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17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17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这个操作就相当于把剩下的“产品需要”都采购了,可以看到在mat表中记录了科目数量的变化,mon表中财务金额的变化。

3.2.3 产品入库

根据采购合同做一笔入库,订货800个,实际到货810个,要按照实际收货数量付款。

表18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18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单据内容,见表19。

在三个表中添加内容,见表20-表22。

查看统计结果:

操作到这个环节,为了方便查看数据的变化,建立一套“企业综合报表”,有如下结果,见表23-表 27。

表19 产品入库模拟数据内容Tab.19 Product warehousing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表20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20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21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21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表22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22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表23 合同明细Tab.23 Contract details

表24 采购情况Tab.24 Procurement

数据显示的结果符合实际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且可以达到管理要求。

上面的报表,参考SQL语句:

应付款 应收款SELECTSELECT`index`.GYSName AS `生产厂名称`,`index`.KHName AS `客户名称`,`index`.CGHTId AS `采购单号`,`index`.CKNo AS `发货单号`,Sum(mon.MonValue) AS `应付款`Sum(mon.MonValue) AS `应收款`FROMFROM`index` ,`index` ,monmon WHEREWHERE`index`.WID = mon.MonIndex AND`index`.WID = mon.MonIndex AND mon.MonSubId = '1005'mon.MonSubId = '1006'GROUP BYGROUP BY`index`.GYSName`index`.CKNo ORDER BY`生产厂名称` ASC

表25 产品库存Tab.25 Product inventory

表26 应付款Tab.26 Accounts payable

表27 应收款Tab.27 Receivables

统计查询也就是围绕这三个表,变换一下“科目”的相关查询条件就可以,也很简单,逻辑清晰。

下面同样的道理,把第二笔采购合同全部入库。

表28 第二笔产品入库模拟数据内容Tab.28 Second product warehousing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三个表添加数据:

表29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29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30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30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3.2.4 产品出库

单据内容,见表32。

三个表添加的数据,见表33-表35。

表31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31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这时我们再运行一下建立的综合报表,见表36-表40。

数据的变化完全符合逻辑。

表32 “产品出库”模拟数据内容Tab.32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of “product delivery”

表33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33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34 在mat表中添加的数据Tab.34 Data added in mat table

表35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35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表36 合同明细Tab.36 Contract details

表37 采购情况Tab.37 Procurement

表38 产品库存Tab.38 Product inventory

表39 应付款Tab.39 Accounts payable

表40 应收款Tab.40 Receivables

3.2.5 付款

做一笔付款操作,为“电子厂2”付款。

单据内容。

表41 “付款”模拟数据内容Tab.41 “Payment”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三个表添加数据:

表42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42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43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43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Mat表没有添加数据。

3.2.6 收款

单据内容。

表44 “收款”模拟数据内容Tab.44 “Collection” simulation data content

三个表添加数据。

表45 在index表中添加的数据Tab.45 Data added in index table

表46 在mon表中添加的数据Tab.46 Data added in mon table

Mat表没有数据添加。

这时我们再运行一下建立的综合报表。

表47 合同明细Tab.47 Contract details

表48 采购情况Tab.48 Procurement

表49 产品库存Tab.49 Product inventory

表50 应付款Tab.50 Accounts payable

表51 应收款Tab.51 Receivables

结果和我们预期的一样。

由此可见,如果用常规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恐怕三个表很难完成,采用新的算法,可以增加更多的业务操作内容,还是使用这三个表,并且调整修改非常简单,对已有的内容影响也不大。

3.2.7 在已有的基础上添加新功能和调整逻辑

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管理还比较粗放,只是记个账而已,如果对企业管理要求提高,要求整个系统以“合同”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考核最终合同执行完成后实际的利润情况,并增加一项工作“其他费用录入”,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运费、辅料费等都计入成本,我们对已有的结构做如下调整。

对逻辑设计表进行修改:

图8 逻辑设计表调整Fig.8 Logic design table adjustment

在逻辑设计添加一项新工作“W007-费用录入”,在“财务”科目里添加两项“1009-成本预算”、“1010-成本”,在“付款”和“费用录入”两项工作时,发生成本,也就是说对某个合同产生实际付款和费用的时候产生成本,统计1010科目即可查看实际成本发生情况。

对“关键数据”表做如图9修改。

也添加了“费用录入”工作,关键数据增加一个“费用名称”,注意:对于“付款”增加了对“合同号”数据的继承,也就是说,原来在付款的时候不会考虑“合同号”,只针对供应商就行,总计欠多少,付多少,现在付款要不仅要针对供应商,还有具体到哪个合同,区分款项是给哪个合同付的,这样才能记录合同的成本。

图9 关键字段表调整Fig.9 Key field table adjustment

以上是理清思路和逻辑规划的工作,实际上对于“三个表”的改变仅需要在 index表中加个字段Cost(费用名称)即可。

表52 index表添加字段后结构Tab.52 Structure of index table after adding fields

这样在实际运行中,比如原来付款在mon表中记录的数据将有如下变化:

表53 在mon表中原来的数据Tab.53 Original data in mon table

表54 在mon表中变化后的数据Tab.54 Data changed in mon table

操作“费用录入”和上面道理一样不做赘述。这样处理数据,当合同执行结束,各项款项都处理了,按“合同号”统计1010科目的数据即可得到整个合同的成本了。增加一个工作简单吧!

分析:在逻辑设计中,添加“成本”时,为了能找到可以“抵扣”的对象,同时加了个“成本预算”科目,如果系统功能要求已经达到了,那么这个科目就没有统计意义了,但是,再深入考虑一下,在最初“合同签订”的时候,和客户谈判确定产品的价格的时候是不是会考虑“根据经验在国内采购这些产品大概价格是说多少?加上合理的利润,确定报价”?对逻辑设计做如图10修改。

添加个“虚”的“总成本”作为抵扣在“合同签订”的工作操作时,输入如表55数据。

图10 逻辑设计调整Fig.10 Logic design adjustment

表55 “合同签订”修改后模拟数据Tab.55 Simulation data after modification of “contract signing”

把“预算金额”加入到“成本预算1009”中,这样将来合同执行结束后,根据“合同号”统计成本预算,通过合计的正负可知实际经营的结果和预想的差异,如果为正,则说明实际执行的情况比预算好,多赚钱了,如果为负,则说明实际执行情况超出预算了。这样在管理上如果业务和采购是两个部门,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就出来了。并且这样的改动调整对企业业务没有什么影响。

这样看来,这种算法是不是非常符合企业管理的自然思维,很多管理功能和管理想法很轻松的就实现了,并且逻辑关系严密、清晰。

4 创新算法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历史从DOS时代的dBase,到Windows时代的FoxPro、MRP、ERP等等一路走来,都是沿着数据记录、逻辑处理这个路子不断罗列、扩展而来,新的算法完全颠覆目前所有管理软件的模式,把管理逻辑作为思维的核心,大大简化了数据结构,处理企业管理的数据更加“简单、清晰、合理”,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也和管理契合,以此理论为基础设计开发的管理软件将更加适合企业应用,很容易二次开发和修改调整。在设计和应用中不仅可以完成企业已有的实际管理工作,还可以很自然地发现管理逻辑中的漏洞和问题,在应用过程中调动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激发灵感,反过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完善和提高,这才是管理软件的目标和真正意义所在。

5 应用实践

我们根据上述的算法原理,开发了“脉达M3”软件系统,其核心数据架构依照上面介绍的原理,只不过进一步完善辅助的各项配置数据和功能,并形成配置工具,可以方便地配置出“二元”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下面以在某电子厂应用为例,介绍这个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某电子厂的管理是典型的制造业小型企业,产品主要是生产小型变压器、电感等线圈缠绕类电子零件,业务的操作模式涵盖了小企业运营中的许多问题,该企业也尝试使用国内某著名管理软件供应商的产品,但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某些业务要求,我们使用 M3系统为其配置出符合工作要求的业务管理系统,特此总结其特点和解决方案。

5.1 电子生产厂的管理特点和难点

(1)基本生产模式是按单生产,生产的组织是按照客户订单执行,有若干稳定客户长期订货;

(2)以本厂加工为主,有部分外加工,外加工情况复杂,可以是某部分工序委托外加工,并且如果工期紧张还可能中途转移部分加工任务回厂或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这样会产生加工费的变化和余料结算等问题。

(3)原料采购付款对于铜线及其同类原料的价格在当月结算时才能根据交易市场铜牌价来计算应付款;

(4)对于常用低值易耗品常备在车间,例如:焊锡、助焊剂和漆等,通常整包装发给车间,逐渐使用,对于用量的控制有难度;

(5)收付款时由于目前的经济问题,相互间有使用“承兑”支付,由于承兑汇票额度固定,和应付款项会有差额,要由业务来往逐渐相互抵扣弥补。

因此,虽然企业不大,但业务并不简单,还有一些“不规范” 的业务操作,但确是实际工作存在的情况,要有相应合理、合乎逻辑的处理,不能忽视。

5.2 解决方案

用户做好“一图二表”的设计,就可以使用配置工具搭建出业务系统,并且由于数据结构简单,“脉达M3”采用“人机对话”的模式,在“机器人”的提示下对话,就可以完成所有业务数据的录入、查询等工作,并且手机可以同样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操作。

图11 “脉达M3”操作界面Fig.11 “MEDA m3” operation interface

5.2.1 设计工作流程图和用“二元”分析法进行逻辑设计

根据企业管理的需求,我们设计了28项工作,每项工作的逻辑关系用一对对“+”、“-”标识出逻辑关系,进行对物料和财务逻辑的设计,由于表的数据很多,表很长,图中仅展示局部,示意说明设计的方法。

图12 电子厂业务管理流程图Fig.12 Business management flow chart of Electronic Factory

图13 电子厂“二元”分析表局部Fig.13 Part of “binary” analysis table of Electronic Factory

5.2.2 以“生产安排”这一比较复杂的环节为例,介绍应用的效果

工作流程。

图14 生产安排工作流程Fig.14 Production scheduling workflow

(1)根据销售合同首先对每个产品分别做“生产计划”,可以根据产品交货的需求分多个批次下达生产计划。

完成此操作后,系统后台的逻辑配置做如下处理:①根据计划生产的数量和 BOM 计算出物料的需求;②根据各工序的在制品和成品生成生产的需求。

(2)“生产安排”是对“生产计划”所产生的生产需求进行安排,确定由哪些工厂生产哪些工序和加工数量。

图15 生产计划操作界面Fig.15 Production plan operation interface

例如:安排本厂生产1,5工序,如图16所示。

安排外厂生产2-4工序,如图17所示。

(3)“物料安排”分“本厂生产物料安排”和“外加工物料安排”两种操作,因为使用物料略有不同,有些消耗品计入加工费。

图16 安排本厂生产操作界面Fig.16 Arrange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interface of the factory

图17 安排外厂生产操作界面Fig.17 Arrange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interface of other factories

图18 本厂物料安排操作界面Fig.18 Operation interface of material arrangement in the plant

图19 外厂物料安排操作界面Fig.19 Operation interface of material arrangement in other factories

经过上述操作完成以下工作:①合同整体的物料需求;②生产计划落实到生产单位;③根据生产的安排对应的物料需求。使用很简单的配置,即可以配置比较复杂的数据关系。

5.3 应用效果

基于上述理论设计的“脉达M3”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比较复杂的管理内容,可以从零开始,配置出操作简单,和实际工作比较贴近的操作模式,完成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项业务数据和管理逻辑。

由于逻辑设计和业务数据录入是剥离开的,即先建立逻辑结构作为“骨架”,业务的数据操作把对应的数据添加到逻辑的各个环节。所以配置时可以跳出传统的数据模式,有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局部的调整也不影响大局,对于同一工作环节,可以对数据有多种处理模式以应对各种实际情况。

6 结论

在企业信息化中,本文所提出的数据模式,可以解决在企业管理中各种业务操作的大部分数据问题,并且由于结构非常简单、逻辑清晰,也易于设计和修改,思维模式也符合自然的管理思维模式和习惯,这种应用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管理个性化强,管理模式自由、灵活,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快速搭建,并且可以伴随企业的发展、管理的进步不断修改完善,适合在企业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逻辑设计入库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创新的逻辑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火电机组公用电泵系统介绍及逻辑设计
提高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可靠性方案与策略探讨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可定制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批量地籍图入库程序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