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020-07-09杨帝于莹莹
杨帝 于莹莹
摘 要:在高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基础底板施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只有强化施工技术,把握施工特点,才能确保施工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这项施工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最终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
1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结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m的混凝土,或是由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所引发温度产生变化以及收缩出现了裂缝的混凝土。其主要的特点便是体积大、结构厚实,高要求施工过程,水化热大,易引发温度变形等。如果不合理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或是由于水泥水化热与外界气温变化产生内外温差以及水分出现蒸发,都会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基础底板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出现变化,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出现裂缝。但是,并不是所有裂缝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因素有效进行控制,可以避免裂缝的出现。
2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振捣
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出料口予以振捣,形成自然流淌的坡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振捣完毕出料口后,开始进行全面振捣。振捣过程中,振捣上层时,控制插入深度在50mm,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做到软接茬,从而避免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振捣时需要将振捣的界线予以明确,这样做能够确保全面振捣,能控制“三不管”地带的产生,进而防止漏振现象的产生。浇筑振捣预埋管道部位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管道被振捣动作影响而发生偏差,需要先振捣管道至混凝土下200mm的部位,振捣完毕之后再从两侧开展均匀、对称的下料,混凝土经振捣器向管道底部缓慢送入,振捣器从两侧斜插入并捣实,确保砂浆、混凝土从管道缝隙中挤出并充分砂浆,之后再继续浇筑。
2.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首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方向和顺序,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在平行方向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布置数量为2台,同时需要事先在施工承台中心局部加深部位进行施工,当该部位施工结束之后,就可以将全部施工面进行划分,分为南北2个施工段,然后每个施工段由1台混凝土输送泵进行作业。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自东向西进行浇筑,浇筑时混凝土的厚度应该保持为40~45cm。而且因为在浇筑的过程当中,混凝土会自然流淌,并且出现斜坡,所以浇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斜面分層以及层层浇筑和齐头并进,逐层到顶的方法来进行浇筑,使得整个浇筑作业能够从整体进行推进,不会存在浇筑缝隙。
其次,是振捣和表面处理。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使用高频插入振捣器来进行振捣作业,并且振捣时间和间距都需要在施工规范作业要求下进行保证,从而确保振捣作业能够充分,避免漏振或者不密实的现象。
2.3 混凝土的振捣
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出料口予以振捣,形成自然流淌的坡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振捣完毕出料口后,开始进行全面振捣。振捣过程中,振捣上层时,控制插入深度在50mm,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做到软接茬,从而避免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振捣时需要将振捣的界线予以明确,这样做能够确保全面振捣,能控制“三不管”地带的产生,进而防止漏振现象的产生。浇筑振捣预埋管道部位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管道被振捣动作影响而发生偏差,需要先振捣管道至混凝土下200mm的部位,振捣完毕之后再从两侧开展均匀、对称的下料,混凝土经振捣器向管道底部缓慢送入,振捣器从两侧斜插入并捣实,确保砂浆、混凝土从管道缝隙中挤出并充分砂浆,之后再继续浇筑。
2.4 沁水时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入模分层浇筑振捣之后,由于材料沉降、水泥分水的原因,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浮浆层。沁水将对混凝土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混凝土表面浮浆大量产生,进而导致层间粘接力受到影响,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导致混凝土出现表面塑性裂缝以及混凝土沉降等。振捣不良而导致存在出现夹水层时,将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露砂、水孔等现象,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沁水现象。
混凝土发生沁水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采用预留的集水坑收集上层沁水,采用软抽水泵将收集到的沁水及时排除;将发生沁水的部位的浮浆清理干净,采用海绵吸取沁水,用强度相等的干硬性混凝土拍平,混凝土初凝前采用长刮尺将表面刮平,采用抹子压实,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以免混凝土收水导致塑性裂缝产生。
2.5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养护
首先,表面温度的控制。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时,为了避免在作业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太阳暴晒而蒸发,可以通过以下2种方法对表面温度进行控制。(1)如果混凝土有上方外墙部位,那么可以在该部位进行蓄水,从而达到对混凝土表面水分进行保持的目的,达到养护的效果。(2)对于其他部位的养护及表面温度控制来讲,可以通过塑料薄膜以及毛毡等方法在其表面进行覆盖,达到控温和养护的效果。
其次,是内部冷却水循环降温系统。混凝土内部冷却水循环降温系统,可以对混凝土内部进行冷却降温。对于循环水系统来讲,在进行循环作业过程中,需要将冷却水放入到水箱内部,然后通过潜水泵的压力作用,将冷却水输送到混凝土内部循环水管当中,最后再流回到水箱内部。在温控过程中需要对水箱内回流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实际冷却要求,对水箱水温进行调控。对于混凝土来讲,内外部温差应该保持在25℃以内,而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度的温差,也需要保证在25℃以内,这样才能够符合规范作业要求。
3 结语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如今高层建筑当中使用得越来越多,其中的关键操作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各项关键性因素,不断优化与创新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爱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广东建材,2016:679-680.
[2]刘飞,李庆军.大体积混凝上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J].陕西建筑,2016:243-246.
[3]朱琳,马雪松.高层建筑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