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版浪涌抗扰度标准
2020-07-09刘扬朱昨庆
刘扬 朱昨庆
摘 要:GB/T 17626系列国家标准,是我国对于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的方法标准,而GB/T 17626.5标准是针对于浪涌抗扰度试验的。该标准最新版于2019年6月4日发布,2020年1月1日实施,正式替代2008版标准。该文通过对比2019版与2008版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的主要差异,阐述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为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标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磁兼容;抗扰度;浪涌
1.基本概念及标准范围
电磁兼容测试,是针对电子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所处的电磁环境下,对外界的电磁场干扰大小的评定及电磁干扰抗扰能力的评定。我国国家标准体系内,GB/T 17626系列是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的方法标准,其中的GB/T 17626.5則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的方法标准。GB/T 17626.5标准所谓的浪涌(冲击)(以下简称“浪涌”),主要是由开关和雷电瞬变过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信号 [1],不考虑雷电直击电流的注入,也不是受试设备耐高压绝缘能力试验的参考标准 [1]。
2.试验等级的明确化
2008版标准[1]与2019版标准[2]的具体要求,如下文中表2-1、表2-2:
3.试验设备要求的变化
关于试验设备这部分,新标准重点介绍了1.2/50μs组合波发生器,而将连接到户外对称通信线端口使用的10/700μs组合波发生器相关内容,放到了标准后面的附录中[2]。
新旧标准关于设备最大的变化,在于浪涌信号发生器波形参数的定义。
2008版旧标准中,允许有两种方法进行参数校准 [1]:波前时间方法和上升时间方法,分别依据GB/T 16927.1和IEC 60469-1标准,如下文中表3-1所示。发生器只要符合其中一种方法即可,但是实际上两种方法校准的结果是不能等效的,也就是说出厂时按照上升时间的方法校准的发生器,如果按照波前时间的方法进行校准会有不合格的可能。
2019版新标准中规定,必需按照波前时间的方法进行校准[2],如下表3-2所示。针对于此,建议电磁兼容实验室在例行设备校准时,应与计量相关单位或实验室人员提前沟通,确定好所需校准参数;而在每次试验前对发生器进行验证时,也需要正确选择波形参数。
2019新版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中,附录内容的变化也是很大的。除了前文提到的10/700μs组合波发生器相关内容作为规范性附录,还有浪涌波形的数学模型、测量不确定度的考虑等资料性附录内容。这些新增的附录,为相关实验人员、设备校准人员更好依据标准进行本职工作,打下了结实的理论基础。
4.小结与分析
新版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的实施,要求实验人员或设备校准人员,根据标准中变化内容及时调整、更新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同时也为我国电磁兼容实验标准与国际最新标准要求的对接建立了桥梁。虽然标准中主要内容变化不是佷大,但若在错误理解标准内容基础上开展检验或校准工作,势必引起实验结果或计量校准结果的严重偏差。
参考文献
[1] GB/T 17625.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2] GB/T 17625.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