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钓用饵,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2020-07-09博春

垂钓 2020年5期
关键词:钓饵苇叶草鱼

博春

鱼,到底有没有爱吃的东西?确实有,针对我们常钓的鲫鱼、草鱼、鲤鱼、鳊鱼,准确地说,爱吃的应该是一类东西,而不是一种,这类东西就是一些农作物的果实。当然,你别指望着用这些东西去钓黑鱼、鲇鱼等肉食性鱼类。其实,很多鱼类的食物是重合的,但也存在不同,就像青鱼,用素饵能钓到,用田螺之类的荤饵也能钓到。那么,它到底是吃素的还是吃荤啊?它属于杂食性。

新手朋友们在使用钓饵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用人的思维去推断鱼的习性,比如自己吃着什么东西好吃,脑海中就会潜意识地冒出来一个念头——用它能钓鱼不?对于这样的思维,我不想过多评价,毕竟有些一闪而逝的念头确实灵光了,但大多数还是归为失败。新手,最好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这方面,随着钓鱼水平的提高,很多小创新都是水到渠成的。新手在对鱼的食性还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完全是盲目猜测。在盲目阶段,你若对这类东西关注得太多,很容易在寻找用饵正途的道路上误入歧途,甚至钻进死胡同。

下面,我凭着我的一些经验,简短地介绍一下新手应该在用饵方面如何把握方向。上文提到,不要拟人化地猜测鱼对食物的喜恶,因为人吃什么是后天学习来的,鱼,则是本能。我的一个南方朋友曾给我发过一张炸蚕蛹的图片,问我:你们北方人是不是爱吃这个?我说:对呀,还不便宜呢!他又问:这不就是大虫子吗?我回答:没错,这就是虫子变来的,有些人在它们吐丝前的阶段就已经开吃了,那是纯粹的大青虫。他直接呸了我一口:真恶心。看看,这就是区别,同样是中国人,北方人打小就吃蚕蛹,所以知道它能吃、好吃,还习以为常,这是和其他人学习来的结果。但南方很少有人吃,他们打小就不认为这是食物,并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于是打心眼里排斥。可见,人对食物的选择是从生活环境中学习来的。而鱼不具备学习的条件,它们进食完全出于本能,什么东西可吃也是本能取舍,就像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幼崽,出生后就会吃奶,这就是本能。长久以来,鱼类一直生活在自然水域中,始终靠自然界的天然食物来生长繁衍,它们会本能地将那些有营养的天然的东西认定为食物。所以钓鱼的饵料要以天然的、粗加工或者精加工的为主。

纯天然的东西是指那些没有任何人为加工痕迹的东西,我们常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是青玉米和蚯蚓,诸如麦粒、稻穗、草叶、田螺、小鱼、小虾等,这些东西都属于纯天然,而且可以不分地域的通用。我们钓鱼用的饵料,包括那些商品饵,虽然里面会有一些动物蛋白的成分,但都要以植物的果实为主。我并没有故意贬损商品饵的意思,只是想给那些初学者提个醒。比如市面上的螺鲤商品饵,你千万别认为它以螺肉为主,那样做的话,成本会非常高,我们十几块钱根本买不下来的。其他的含有动物蛋白的饵料也是一样,里面的动物蛋白的成分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的比例。所谓经过粗加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麦麸,它是小麦被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实际上就是麦粒的壳,用来打窝或者作为爆炸钩的钓饵都很好。我对粗加工的理解就是:加工过程简单就算粗加工。与之相对应的精加工,最有代表性的是商品饵,它被加工得更加仔细,同时还要兼顾使用时的状态,有的则更复杂,会把多种农作物、水产品按照比例组合在一起,你得学会结合粗蛋白含量、营养物质的搭配,以及可溶解物、缓释小颗粒、残留小颗粒物的情况来配制,这样用起来才更顺手。

天然的含动物蛋白的荤饵我也常用,比如蚯蚓和红虫,可谓万能饵王,哪里的鱼都喜欢,它们经过加工了吗?钓饵其实就这么简单。鱼,生活在大自然,它的食物也源自大自然。

除此之外,新手还有一种拟人的思维。比如人吃东西,总喜欢尝试新鲜,总试图尝一尝没吃过的东西,于是想当然地认为鱼也喜欢不断变化口味,其实大错特错了。鱼的食性和人恰恰相反,它们没有那种可以产生好奇感的智商,在某一片水域里,它最喜欢、最敏感的食物,是它一直以来最常吃的食物。养殖鱼吃颗粒饲料长大,于是对颗粒饲料最敏感,而在野生环境下生长的同种鱼,它们很少有机会吃到营养均衡的颗粒饲料,所以對饲料没啥兴趣,这是事实。以前我们钓苇塘,苇塘水中生存着大量的草鱼,那些草鱼都是靠吃苇叶生存的,我们就用苇叶来钓它们,屡试不爽。有一次,有人突发奇想,要在苇塘里搞一次规模不大的钓鱼比赛,可用饵上提出一个故意难为人的要求:不许用苇叶,这可有点挑战性了。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唯一的一个钓到鱼的人成了香饽饽,大家伙都好奇他用什么饵料把一条条草鱼钓出来的呢?他只对我说了实话:他把苇叶打成泥,然后用苇叶汁开的面饵。怪不得它的饵料是绿色的。

鱼吃惯了哪口,就很难改变。苇叶虽然换了个形式,可是照样满满的芦苇气息,那些草鱼照样接受,就这么固执。

不过,那些有过养殖经历的养殖鱼不是吃惯了颗粒饲料吗?它们应该只对饲料感兴趣啊,为什么用别的饵料照样能够钓到它们呢?新手朋友们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对此,我的解释是,虽然它们吃惯了饲料,但是它们祖先的本能依然遗传给了它们。也就是说,它们觅食的本能还在,所以用玉米粒也可以钓获它们。此外,面饵因为有良好的诱鱼状态,所以同样会引起鱼的注意。

我注意到,很多钓鲇鱼的人出行前都会准备鸡肝或者泥鳅作钓饵。我不反对别人这么做,但我绝不这么做。那些用鸡肝、泥鳅的人的确钓到了鲇鱼,但是他们如果试试在水边现场捉的小鱼、小虾作钓饵,他们以后就该放弃鸡肝和泥鳅了。该水域的鲇鱼是吃什么长大的?它们早就吃惯了这口。所以,最好的钓饵可能就在你的手边,你可以无成本地得到最新鲜、最好用的钓饵,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鱼类的食性并没有多复杂,撬开它们嘴巴的金钥匙其实就是那些更容易得到的东西,而如何把这些东西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起来、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学问了。有的人迷恋于搜集配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绞尽脑汁搜集到的配方,好用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多为昙花一现。钓鱼用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配方。既然没有配方,饵料到底如何搭配呢?这个问题我也很难回答,笼统地说,当一个人用饵达到一定水平,能充分了解多种鱼饵的属性,并且在面对具体的鱼情,发现要面对的问题时,能在饵料环节找到正确的破解办法,饵料的合理搭配也就水到渠成了。不过,毕竟新手朋友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就不钓鱼了?当然不是。厂家开发的每款饵料都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别没信心,鱼饵厂的那些技术员可不是吃干饭的。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给那些在如何使用鱼饵的问题上寻找答案的新手朋友们一些帮助。在这篇文章中,我通篇没强调过一句味道、味型,也没提到过一句色素、香精、小药。我本人对这类东西是排斥的,虽然我并不要求别人也排斥,但是我确实觉得这些东西无用,起码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类东西还是少接触为好,否则容易走进误区,一旦进入误区,就要走很多年弯路。

结尾之前,我请读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钓小鲫鱼用的那么一小点搓饵,一不留神掉到脚下的泥土上,它醒目吗?大多数饵料和土地的色差都不大,人在空气中尚且难以察觉,将它投到几米深的水下是不是更难被发现?可是照样能钓到鱼,黑天后水下更黑暗无光,这种颜色的饵料同样能钓到鱼。这说明,饵料的颜色也不重要。

猜你喜欢

钓饵苇叶草鱼
鲫鱼上钩
裹粽子
星星钓饵
巧避鳌鲦打劫
守叶儿
小草鱼的新邻居
屋檐下的小草鱼
香喷喷的粽子
自由的睡眠
草鱼为何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