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社区心理服务的价值探索

2020-07-09闫虹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慧社区

闫虹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智慧社区的建设似乎已成为时代趋向。智慧社区给居民提供更为便利、舒适、高效、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将心理服务引入智慧社区建设也许是未来社区管理新的关注点与思考方向。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智慧社区;心理服务

引言

智慧社区将技术和社区管理进行完美融合,它的建设推动了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和社区管理发展,对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化、舒适化、资源化和文明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智慧社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一个硬件和一门技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愈加强烈,而不单单只是对物质的需求。在一次面向全国的社区居民调查显示:有7%的居民认为社区心理服务是社区的一项基本服务, 而68.1%的居民所在社区并没有或者有很少专业的心理服务场所。在智慧社区的规划中应考虑心理服务这一项

一、对智慧社区的认识

最早提出智慧社区可以追溯到1990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将智慧城市( smart city)作为大会主题之一。2009年美国的IBM公司正式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之而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城市开始逐步推广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

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路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实现生活、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新型管理形态社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智慧服务。

二、智慧社区建设忽略心理服务可能出现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推动,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科技化的智慧社区可以给居民的学习生活带来最大程度上的方便快捷,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居民内在的心理需求。若长期忽视居民的心理需求可能会出现对智慧社区缺乏归属感,易患心理疾病,过于依赖智能产品而丧失自我并削弱了情感认知能力,内心空虚等一系列问题。

1.缺乏归属感

智慧社区的建设对于少数信息难民来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容易对社区没有归属感,沦为智慧社区的边缘人。智慧社区的人工智能产品随处可见,但是互联网时代,仍有少数人不会上网,不能上网最终成为信息难民,而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对知识体系,信息资源及把握的要求更高一些,会使得他们遇到一些信息屏障。

2.容易患心理疾病

由于普通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较低,甚至不能正视自身的恐慌或者焦虑情绪,当突发情况(各种灾害)发生时会导致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从而会演变成心理危机。如智慧社区里高科技产品众多,而这些产品运行需要电,如果长时间停电导致各种设备不能运行,那么居民必然会出现心理焦躁和恐慌。当心理服务进入智慧社区时,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心理互动的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能够引导人们有意识的去抵制消极心理,将心理疾病发生率降到最低。

3.人的主体能力弱化

智慧社区的智能技术研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的主体能力。智慧社区中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削弱了人的情感认知能力,主体人的认知能力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是人体自身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对象性活动。当对人工智能产品产生依赖,人类主体在生活中一旦失去智能载体,就有面临瘫痪的可能。

4.迷失自我

在智慧社区中迷失自我,表现为自我迷醉于智能技术带来的舒适环境,痴迷于智能体验所拥有的各种服务功能,结果并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还加剧了生活的压力,弱化了实践能力,变得颓废,堕落。当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智能产品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工具,为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居民不得不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这里的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初衷,看起来生活得有滋有味,最终还是难掩内心的空虚和无奈。

三、智慧社区引入心理服务的价值

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服务的简称,在英语中,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同一个词(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心是个体心理防御力的增进及个体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党的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随智慧社区的建设不断被推行,社区内的居民也同样需要心理服务。

1.帮助居民融入智慧社区

对于智慧社区会的建设,重点都是在于居民的在外体验,居民就会更加想得到内心的优质心理体验,想要有归属感。同时,智慧社区的边缘人(不能或者不会使用高科技产品)会排斥智慧社区,享受不到聚会社区带给人们的便利与舒适生活。当心理服务引入智慧社区,就会关注到这部分人,然后会给予他们帮助,从而避免了由于不能融入智慧社区而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社会问题。

2.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络信息传递迅速,推波助澜,容易使社会群体出现各种不良心态,如不适应感、不公平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炒作、炫富、仇富等。由于情绪失控所导致的过激行为屡见不鲜。智慧社区中开展心理服务,可以准确和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建设全方位的心理问题防控工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和改善个体、群体、社会的行为,提高人们的自信心,融洽人际关系,有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提高居民能力,预防心理疾病

社区居民的生活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生活质量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可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心理服务进入智慧社区,可以增进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能力,预防心理疾病,并有利于强化居民应对心理危機的意识,发展和提高人们的能力。如引导人们自发培养人的主体能力,解决人的主体能力,面临弱化的危险。智慧社区的心理服务主要目标是以防御和早期干预为重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求给予心理及药物治疗的人数。

四、结论

人们即使力图避免智慧社区内智能产品对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追求智能科技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也不能违背人类作为主体的初衷。居民是否能很好的运用、适应智慧社区内各种设备,是否真正需要,还是单纯的科技管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建设和谐的美好社会,智慧社区的建设中心理服务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洁妮,葛中全.基于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智慧社区的布局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7-11.

[2]冯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J].基层医学坛 ,2018(7):45-56

[3]曲荣硕,高义峰.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市,2019(12):78-80.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硕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8SP271)

猜你喜欢

智慧社区
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实现
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智慧社区”的养老生活
以试点带动打造“智慧社区”助力居家养老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
关于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
智慧社区之“RFID+手机”车辆身份识别系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