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时期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2020-07-09李晓睿王勖雅高志敏何丽平
李晓睿 王勖雅 高志敏 何丽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出现,而且很多的突发事件涉及面较广,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抛开其灾难性的一面,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也是很好的教育蓝本。本文以全民“抗击新冠疫情”这个特殊的公共突发事件为背景,结合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总要求,探索在这样的事件背景下,怎样以该事件为契机,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关键词:“抗疫”;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播主专业
2019年末,中国武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此时正值中国的传统家节春节来临之际,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流动,病毒传播蔓延至国内多个省市,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中国的防疫阻击战随之打响。受此次疫情影响,我国的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抗疫”时期高校教育现状
受疫情影响,1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同时要求国内各级学校要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举社会之力为学生搭建网上学习平台,至此网上直播教学在全国逐步的推广开来。将第一课堂搬上网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延期开学给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课堂的网络教学活动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第二课堂活动却迟迟难以推进。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1]从功能上来说,它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因其本质就在于全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等。而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其育人功能还主要体现在:(1)人格完善;(2)思想引领;(3)文化育人;(4)实践淬炼;(5)自我管理。[2]从形式上来说,第二课堂摆脱了第一课堂在空间上的束缚,跳脱了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限制,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又紧扣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绝好平台,它与第一课堂教育互为补充,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了“三全育人”的平台,并为此理念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第二课堂育人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公共突发性事件有效的开展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将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是目前很多高校教育者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拟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下简称播主专业)学生为例,针对“抗疫”时期高校第二课堂中思政教育实践进行探索,以期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所裨益。
二、“抗疫”时期播主专业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一)播主专业学生及其学习特点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专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3]该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因此具有艺术类学生的典型特征,此类学生中绝大多数性格开朗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朗诵、演讲、配音及视频制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媒体的发展,我国对于媒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内部分高校开始不断增设此类专业。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在专业教育中“重专、业轻政治”、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等因素,导致播主专业学生无论是新生还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凸显。纵观目前全国播主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多數高校还是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这一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狭隘理解。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跟“播音主持”有直接关系的课程才是专业课程,而忽略了高等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思想指导下,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以外的课程学习都是采取敷衍的态度,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高校培养出来的相当部分播主专业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却缺乏应有的品德和素养。
(二)播主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从播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会进入我国各级各类媒体从事相关工作,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纽带,充当着“喉舌”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播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而在目前的教育中该专业“重技能培养,轻思想教育”的教育倾向其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扭转播主专业学生培养的畸形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育者的共识,且现实的教训也已经不允许高等教育工作者再逃避和忽视对于播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怎样从源头上补足播主专业学生的精神之钙,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认同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一创新、变革的行列。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将思政教育元素充分融入到第二课堂中是目前较好的一个选择。这一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学生拥有更高的接受度;2.第二课堂的内容不受书本限制,内容更为丰富,更贴近生活;3.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更能发挥学生长项,得到学生青睐;4.第二课堂学习氛围轻松,互动更强,学习实效反馈及时,效果更好。
(三)“抗疫”时期播主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在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说:“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是一堂现实的思政课,鲜活的思政课、深刻的思政课、难忘的思政课。”在这堂思政教育的大课中,不乏最美的逆行者,不乏最强的坚守者,也不乏最感人的志愿者。因此将这个特殊的“战场”转变为播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演练场,正当时,很必要。
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播主专业是一个集理论和技能学习为一体的专业,较强的实践性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能充分的利用此次抗击疫情的平台,在检验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能从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服从大局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检验他们的“三观”是否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因此在第一课堂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播主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的思政教育也拉开了序幕。在这堂思政课中,学生利用专业所学,亲身实践,能将思政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1)播音技能,助力宣传
对于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播音技能的学习是其专业学习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在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的情况下,该专业学生能够利用此项专业技能,配合各地广播电台,甚至是村级广播站,参与各地防疫知识宣传播报工作。
(2)视频录播,现身说教
良好的镜头表现力是播主专业学生的又一长项,他们能够利用简单的录播设备,针对广大人群最为关注的疫情防控话题,如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注意事项;个人防疫注意事项等进行视频录制,并利用自媒体(微博、微信以及抖音平台的等)平台进行传播,现身说教,潜移默化影响自己身边人。
(3)事迹报道,传递能力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疫”之中,从最美逆行的一线医护人员,到以岗为家的基层防疫工作者;从志愿服务的外卖小哥,到甘愿“逼疯”的宅男宅女,无处不在的英雄,无处不在的感动。而播主专业学生手中的镜头能让这些感人的瞬间定格,手中的笔让这些感人的故事保存的更久,传播的力能也能让這些感人的力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人物专访,事迹报道,这些日常学习的技巧在这一刻找到了最合适的内容。
(4)作品创作,致敬英雄
“能说会道”这是大家评价播主专业学生最常用的词,但殊不知它并不能完全概括播音生的全部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播主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可以利用常见的绕口令、三句半、诗歌、演讲、歌曲、表演等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创作作品,用作品的形式致敬我们一线的抗疫英雄们,为他们的壮举加油鼓劲。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检验自身所学的同时,也能从中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人民的力量,什么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什么是爱国情,什么是感恩心。总的来说,这次教育系统中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仅是对专业学习的要求,也是对于高校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要求,面对殊情情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突破常规形式,善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时事,融入生活中,发挥教育应有的力量。
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是一个永远都在探索中的话题,本文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很多值得深挖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丹.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8(5):21-29.
[2]程文宣,黄海鹏.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级实施路径研究[N],红河学院学报,2020.(2):104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ttps://baike.so.com/doc/6169208-638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