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温度的人物报道

2020-07-09聂新宇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摘    要:本文结合《总书记,您好!我是来自玉麦的卓嘎》这一实例,从采访艺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分析怎样让采访更加打动人,报道更加吸引人。类似这样的人物报道是中国社会转型需要有温度的新闻的回应。

关键词:人物报道;情感温度;艺术技巧

“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下,记者要挖掘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一、采访的艺术

人物报道以消息形式报道人物,迅速而简明地反映人物的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先进事迹被中宣部广泛传播,并授予她们“时代楷模”称号。专题人物报道《总书记,您好!我是来自玉麦的卓嘎》讲述卓嘎的家国情怀和履职故事,获得强烈反响。

(一)访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采访取得应有的效果,记者在采访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记者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也应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某一时间。准备的途径包括以下三个:查阅相关资料、检索相关媒体的报道、进行预采访。意大利著名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在1980年采访邓小平前,她看了几公斤的材料,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卓嘎的专题报道中,作为第一批在玉麦乡过年的记者,团队要做的就是把守边人在冬日里的日常以及新年生活、把建设新年家园的喜悦、兴奋和憧憬纪录下来。

在此片中,记者曾走进玉麦乡,和卓嘎、央宗姐妹相处近一个月。记者采访意图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受众的兴趣一致,并且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相一致。

(二)温度采访

“以情動人”是人物报道的常用手段,对卓嘎以及村民的深入采访则是这个报道的血肉。我们不仅要了解卓嘎的所思所想,当选人大代表的喜悦心情及未来憧憬,最重要的是如果见到了总书记她想说什么,从中挖掘和发现采访时可以放大的细节。

一个有温度的采访,重要的是记者跟采访对象有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首先记者入驻进村了解卓嘎及村民们的生活经历,了解卓嘎精彩的人生瞬间。其次整部片子采用纪实性手法拍摄,解说词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的语义,从而生动感人,鲜活灵动。采访变得有温度,观众便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报道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

(三)人文关怀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闻传播重视和倡导人们关怀,并由此产生了新的理念和原则。人物报道如果缺失人文关怀,将无法体现人的正常心性和人性,从而也将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同,那么新闻报道的社会职能,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为了打磨这条新闻,在北京的二十多天里,记者几乎天天和卓嘎代表在一起。因为此前相熟,交流方便,在拍摄她工作生活的同时,记者成了她的翻译,承担起对报道认真的翻译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卓嘎代表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她说:“我们要爱护祖国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要像爱格桑花一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二、写作的技巧

用好写作的技巧,才能抓住受众的眼光。不仅要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主题的关系,还要注意报导中的转折和连接,讲究人物报导的特殊写作技巧。

(一)口语化表达

语言通俗易懂,将地方方言带入,能够增进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亲切感,贴近生活,不呆板、很活泼,增强的人物报道的色彩。新媒体时代,记者要优化话语模式,创新写作方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生动化与形象感。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卓嘎代表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家乡玉麦正在发生的改变,传递着扎根边陲建设家园的信心。记者巧妙地将卓嘎的原话用到文中:“我们乡已经通了公路去哪儿都很方便,开了家庭旅馆能用手机支付。”还提到自述:“总书记出来的时候,我们山南的普布顿珠市长,向总书记介绍我是玉麦的,总书记问我是不是卓嘎,总书记叫出我的名字,能不让我激动吗?”站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的直播现场,记者听卓嘎代表的每一句话并翻译出来,内心有一种自豪感,想把最美好的卓嘎,最美的西藏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有温度纪实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整个环节都围绕全国人大代表卓嘎的履职故事展开,深入剖析了卓嘎代表的家国情怀。人物报道要想有温度,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经历,人生履职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在写人物通讯时,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有失败史,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就很有力量,面对家人的不解是如何面对的,经历人生的起伏,从中学会了什么,这么写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文字中要注入情感,将人物的感人细节、场景和心理展现给受众,积极回应受众的情感诉求,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同样的情感,并通过真情来满足观众的需求,这样才体现这个人物的时代意义、典型意义、示范意义。

(三)故事化叙述

关于卓嘎的人物纪录片在节目编排上下尽了功夫,在内容叙述方面做足了准备。这一节目作为西藏卫视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收官之作,137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凝练成七分钟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大屏幕联播和小屏新媒体及传统纸媒上展示给大家。记者的笔下,卓嘎的履职之路走得坚定而温暖,将杰出人物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加入写作中,使观众对卓嘎充满了敬意。因此,只有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叙事内容才会深得人心,从而弘扬正能量,提高国民素养。

三、结语

记者要从实践中寻找规律,汲取经验,细心地发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普遍中发现典型。在这短短的一生中,用一颗纯净的心去讴歌人民,记录时代,担负起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涛.传播学视域下仪式化传播[D].戏剧影视学,2018,(05).

[4]陈昂.记者如何讲好载“道”的故事[J].新闻研究导刊,2019,(07).

[5]马健.从特殊视角锁定特别人——浅谈杰出新闻人物采访与写作[J].业务研讨,2018,(08).

作者简介:聂新宇(1995—),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