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2020-07-09何豪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何豪

摘    要:文章在对目前以00后为主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分析目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实践困难,提出了结合社会工作理念结合的思路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视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坚实力量,因此,大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针对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来说,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我们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与之前80后和80后的学长们相比,在全球化进程下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化讯息,这也使得我们新生代的大学生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对新鲜事物更强的接受能力。此外,由于我们这代人通常生长于“421”模式的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宠爱且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尊心,想要在毕业之后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背景,使得我们这代人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且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但是也容易无法正确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失败与挫折,因此有必要针对我们这代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困境

首先,在目前我国的众多高校中已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此工作开展中也往往存在对此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此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工作机构不够完善且人员配置不齐,加之相应的硬件设施不全和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此工作效果以及阻碍了此工作的专业化和全面发展。其次,正是由于上述重视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仅仅是将此工作看做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或者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而且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中也表现出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没有做好对大学生心理变化和问题的科学分析,进而会对此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再次,目前我国高校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后,目前开展此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敢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虽然在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学生和生活的作用,但是容易忽视个人因素以外的家庭或社会等气态因素,这就会导致在此工作开展中由于采取的工作方法存在局限性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耦合

将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耦合,就是利用前者所具有的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并对高效的教育功能进行拓展,在突显社会工作公益性服务宗旨和专业性服务性能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调适能力,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全面发展。这两种工作虽然工作模式不同,但是,首先二者的核心理念都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工作可以挖掘个体的自我潜能,使得帮扶对象可以实现自我救赎和能力释放,实现受助者的人格生化。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并成就自我。此外,二者还表现出在人格尊重方面的天然耦合性,也就是在尊重身处困境弱者的同时,加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主客体关系。同时,二者还表现出主体自决的理论耦合,也就是受助者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帮助以及所接受帮助的形式和帮助程度,通过提升受助者的参与意识来解决其行为层面上的问题。

其次,目前社会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更加丰富多元,而且社会工作的服务性也更加细致,因此基于大学生文化和心理、思想特征等,针对受助者缺乏主动参与性的问题,需要施助者通过角色转换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表现出的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弱以及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和障碍等特点,需要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注入主体自决、人格平等等理念,在帮助大学生创造和谐校园氛围的同时,也提高大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给予大学生足够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在平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中逐渐实现其自我调适能力的提高。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首先,采用心理团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就是在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波动等情况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快乐学习中让大学生收获心理知识和经验,保证其在面对类型情形的问题时可以正确应对和泰然面对,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其次,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迥异以及心理状况复杂多变的特点,需要不断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成长档案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和发展需求等内容,通过心理体验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更新,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变化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通过及时干预来防止问题恶化。

再次,采取小組工作方法。大学生在校园中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就是宿舍,因此可以利用宿舍社团这个小组单位,针对类似成长环境中表现出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对专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合理利用线上一体化智能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擅于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特点,不仅要利用社区工作方法来组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而且还要通过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利用,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并保证其保密性,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或消除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负面因素,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学生和生活环境。

五、结论

当代大学生擅于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在特定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下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等特点,个性比较突出,但是也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找不到发泄渠道而导致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应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结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学生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田润智. 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

[2] 韩潇.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路径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8):182-183.

[3] 杜昆昆.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