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群众文化工作的加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2020-07-09孙道贵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继承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非物质文化中有一些内容属于群众文化组成,因而实现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协同发展能够更好的传承历史文化。为此,文章结合宣威市板桥街道文化建设现状,就如何实现当地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划分为群众文化的范畴,比如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活动等民间文化动态项目,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也是群众文化内容。板桥街道地处宣威南部,距市区10公里,国土面积252.48平方公里。全街道辖6个社区,7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4100人。近几年,在街道党工委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支持下,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始终把组织和动员农民参加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资源,街道党委、办事处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一并纳入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文化惠民为工作目标,积极发展村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非物质文化的发展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多民族在世代传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具体包含文学、书法、舞蹈、戏剧、音乐、民俗、曲艺等。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发展需要,非物质文化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无形性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和物质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第二,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被人民群众进行集成和开发,其中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具备传承性的特点。第三,可塑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可塑性的特点,表现为可以以社会民俗、表演和传统技能的形式体现出来,并能够和人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一起。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和群众文化分析存在的问题

1.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重要性认识缺乏地区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思想意识,由此也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一些群众不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不同,因而文化表现形式也就不同,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所有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无形中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速度加快。

3.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原操作较差

受商业利益的趋势在向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容的时候会出现失真的现象,加上地区不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场地,最终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效果。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环境恶化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散落在乡里坊间无人问津,有的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而丧失了发展基础,有的由于缺乏财力支持而难以支撑,有的由于年轻人缺乏兴趣而后继无人。

三、强化群众文化工作,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

1.引导群众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想要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群众角度制定出社会化的保护措施。首先,在教育系统中要引导和鼓励板桥街道学生自主在毕业之后从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整理、保存和出版。其次,在板桥街道各村(社区)范围内要进行群众宣传,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了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和保护现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短期展演、展示、讲座等形式来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2.强化组织领导,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第一,打造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机构。板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小组,安排专门的党政人员来组织带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二,将打造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十四五建设规划中,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制定长远的实施方案;第三,打造长效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程中,并定期在各村(社区)、及街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研究会议。

3.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强化街道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街道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定期都会添置一些新书,各村(社区)可以为群众提供限时免费阅读的服务。第二,强化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板桥街道6个社区、7个行政村共创建独立村级文化服务场所2个,整合村级活动场所11个,文化广场总面积为29876平方米、文化活动业务用房面积为3958平方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提供了坚实的设施设备支持。

4.组织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板桥街道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来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在“春节”“三八”“重阳节”等节日,组织街道各村(社区)文化联合体在全街道各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同时,板桥街道还需要每年举办机关干部职工文体系列活动,强化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以群众文化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今天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章以宣威市板桥街道所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基本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探究了各村(社区)、街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作的贡献,相信通过各村(社区)街道、人们的共同努力,该地区文化工作效应将会进一步提升,并有效将文化力量转变为地区经济发展力量,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乃斯尔丁·阿皮孜.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 人间, 2015(23):17-17.

[2]刁利平. 群众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 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4(1):165-165.

作者简介:孙道贵(1968.10-),男,汉族,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人,1991年4月参加工作,现在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担任主任,馆员职称。

猜你喜欢

继承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