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美学浅析研究
2020-07-09侯志杰
摘 要:中国传统园林及建筑之意境美同样适应于现代景观设计,意境之美对于提升环境品味层次、人们的审美认知、艺术熏陶、人生体验,具有较大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意境美;审美体验
中国建筑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美感,几千年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建筑景观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本文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出发,浅析意境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一、什么是意境、意境美?
意境一词作为美学的范畴,源于唐代。意境,白话为有意义、有意思值得可观、深思、体味的情景、环境氛围。我们常说的“意境深远”说明意境是有深度的,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有“景深”,有纵深感,因为有层次、有虚实朦胧之美感,从而产生了意境。意境是物化层级的无功利的审美意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烟波浩渺”的湖水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关壮美景象,让人产生联想,意境非凡,这是造景、造象之高境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它是意象美的一种特殊类型,蕴涵着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意境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如康德所说的“惆怅感”,尼采所说的“形而上的慰藉”,意境不仅存在于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也存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
意境美:美是一种自我观照、响应,以客观群体认知美感为标准衡量,进而产生了美。带有趣味性、可体味深思的场景也便有了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是人类的高层次的情感认知。是人的主观感悟与客观场景相互作用的共生之物,强调的是“触景生情”,从而产生美感。意境美的情感体验,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中的野鸭构成了一幅美的画面,颇具意境美感。
二、园林景观建筑的审美
园林景观建筑包含了亭、台、楼、阁、榭、舫等可观赏性建筑。
亭:同“停”,是人们停下来休息、观景、赏景之处,为防雨、防晒、可休憩而建,常设为六角亭,造型玲珑剔透,为造景建筑之一。
榭:即水榭,是供人们休息、赏景的临水建筑,借周围景色构成一幅画面,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设有栏杆,屋顶多采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简洁大方。面水一侧为主要观景平台,常用落地门窗,开放通透,即可室内观景,也可平台上隔栏眺望,整体建筑平展舒缓,以与水面景色相协调。
舫:是仿照船的模样建于水中的建筑,临岸而建,上为建筑,下船体设于水中,多为石质构造,使人有置身于舟楫之感,但又有安全感。
月亮门:为园林中分离不同空间区域的隔墙通道,起到取景框的作用,配合步移景异,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三、中国园林之意境美
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情景交融是造园家们的常用创作方法。“景”属于物质自然形态的范畴,人工造景或自然之景,但是衡量的标准是看能否触发人的情感,是否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谓之意境。这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认知,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师,从魏晋以来,多是文人画仕介入中国园林造园,中国园林离不开绘画、诗词文赋的浸润。园主人将园林与诗词绘画文学相融合,常有浓厚的人文情感色彩。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意境美。
意境之美源于云雾缭绕的壮丽山川、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潺潺流水,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借物移情,产生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源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源于静美的环境。使人忘却世间烦恼与忧愁,如入“天堂”之境,无私无欲,达忘我澄明之境界,是意境美的最高层级。
四、意境之美的营造
1.点线面体的应用
点,可以理解为一块大的石头、一颗小的鹅软石,一颗圆形的经过修剪的冬青树。
线:园路、长堤、分界线、边界线、堤岸线、轮廓线,皆可理解为线。线既可以是有自然美的具象,也可以有几何美的抽象。线的形式美包括了直线美与曲線美,水平线给人平稳、稳定的感觉,斜线产生动感,垂直线则有高耸、崇高的审美意象。
面:见得较多的譬如一块草坪、绿地、广场、平地、一湖清水,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平原、一望无垠的海平面,予人开阔、延展、舒适的审美体验。
2.一形多义、一线双关的多意性表达,提升了景观的艺术品位
一形多义是最有趣味性艺术表现的一种,将抽象变具象,多种含义的意蕴表达,便有了其不同文化的认同,自然界中,造化钟神秀,犹如鬼斧神工,巧合也许源于此。在佛教造像密布的驼山入口处拍摄的青州仰面巨佛,自然山体的轮廓线构成一幅仰面巨佛的模样,额头、鼻梁、嘴巴、下颌、脖颈清晰可见,自然山石成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带有更多的文化意韵。
3. 月亮门、漏窗的造景艺术
月亮门、漏窗的使用,在园林造景中,是很有意味性的造型形式,透过月亮门、窗可以穿越遮挡,满足人们先睹为快、先知先觉的心理需求,加上框景、借景手法,在纵深的角度,率先看到远方的景致,意境深远,步移景异,为下一步的观景做好铺垫,心理预知“前景是美好的”,增强了游览者的信心与探求欲望。
4.朦胧美的造景艺术
云雾中的远山、树木、草地,因有水汽的遮挡,虚实相生,近实远虚,产生朦胧美感,产生意境;光影的变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便有了一种神秘、虚幻的美感体验。
结语。本文从意境美的认知、中国园林之意境美、意境之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等,较为全面的阐述了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对提升当代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认知应当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鄧焱.建筑艺术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麓山文化.园林景观效果图表现案例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侯志杰(1969.12—),男,汉族,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