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户外环境中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能力探析
2020-07-09周云莉
摘要:城市户外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的关键环节,而户外分类垃圾桶是关键环节中的关键,因此值得设计师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该环节的最大阻力,并针对最大阻力寻找对应的设计策略,实现垃圾向资源转化的良性循环,推进我国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户外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
1 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的概述
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是分设于城市各级各类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设施,专门用于分类收集和堆放垃圾。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的产出量不断增加,以往采用的混装收集后焚烧或填埋的方法不但无法解决垃圾不断增加的问题,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在此背景下,分类垃圾桶应运而生,它替代了传统的混装式垃圾桶,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垃圾分类,从垃圾的源头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程度,减少相互污染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利用。
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开始从城市发展道路向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变,在意识到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对城市环境和焚烧填埋的周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后,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新途径,着力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分类流程和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开启环保、绿色、循环的发展新道路。
1.1 我国户外分类垃圾桶的产生过程及环境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步解决了吃饭难题。在那时勤俭持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废物利用的场景家家可见。也许我们还曾清晰记得父辈们会将家里暂时无用的衣物、食品、工具等作为礼物转送给有需要的亲戚,也会把捡回来的东西善加利用,还会给家里已变小或破损的衣物进行修补以供弟弟妹妹们继续穿,哪怕生活用具坏了也选择自行或找相应的店铺进行修补,因此在那个时代也激生了大量的维修和回收行当。也许我们还曾清晰记得道路两旁处处可见的厕所,这些厕所即方便了行人同时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粪便以供肥沃土地和农田,粪便也曾是每家每户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资源,在那个时代一切资源都弥足珍贵,回收利用也是那么的巧妙而有序的进行着,由此可见我国的垃圾分类习惯早已形成,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走向富裕,而勤俭持家和节约意识仿佛成了穷人专用名词,让那些逐步富裕的人们急切的想要去改变和摆脱这些习惯和理念,同时过剩的资金和资源让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珍稀手中一切可被转化利用的资源,渐渐的家庭内部的巧妙转化能力逐步弱化,以致户外垃圾大量产生。
其实垃圾分类及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今天也没能达到高效分类利用的目的,出现这个问题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根源性问题是垃圾分类没能与个体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
户外分类垃圾桶与以往的混装垃圾桶略有不同,它在既方便人们投递垃圾的同时又对人们提出分类的要求,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人们普遍愿意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却不太愿意遵循看似麻烦的分类原则,由此可见一个城市的环境建设和垃圾分类既需要公民主动参与,也需要相应的权责规范和监督监管,让垃圾分类工作在权利与义务共同协作下,实现自主、自愿、自发的按照户外分类垃圾桶的标识进行分类投放。
1.2 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功能与目的
我国城市垃圾的转运核心环节是转运户外垃圾桶中的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主要来自于户外垃圾回收点的分类垃圾桶,因为我们只有研究和分析户外垃圾桶的分类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改善和逐步解决垃圾分类难题,也只有這样才能将我国的垃圾分类之路由以往的放任式粗放型向规范式精准型转变,做到垃圾向资源转化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垃圾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2 户外分类垃圾桶的类型分析
我国城市户外垃圾桶基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向来进行分类。
2.1 按垃圾桶的材质分类
第一、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户外分类垃圾桶可选的金属种类较多,但需结合垃圾桶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天气气候等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在南方沿海城市因存在日晒时间长、气温高、台风天气频发以及空气中含盐成分偏高等问题,在选择金属材质时则要优先考虑抗风、抗晒、抗盐腐性强的金属材质。
第二、塑料材质,塑料材质的户外分类垃圾桶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首选,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很多城市处在垃圾分类试点阶段,施行强制性垃圾分类的初步尝试阶段,试图通过试点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应对之策,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因此在这个分类试点阶段,一切都处在不断摸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以致分类垃圾桶的造型、颜色、标识、图示等各方面都未能最终确定,而塑料垃圾桶因其造价便宜、批量化生产快、造型设计简便、材质可塑性强以及耐腐蚀性强等方面优势突出的原因成为现阶段大部分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的首选。
第三、钢木材质,钢木材质垃圾桶是巧妙的运用钢材的坚硬耐腐蚀和木质的易雕刻好上色等几大优势联合的垃圾桶,此类优势联合的材质很适合制作成独具特色凸显城市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的特色垃圾桶,借以凸显当地文化和城市形象。
2.2 按垃圾桶的分类方式划分
第一、二分类垃圾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二分类垃圾桶是在最初提倡垃圾分类时出现的分类垃圾桶,当时为了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和收集而采用的这种垃圾桶,其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垃圾和不可回收物垃圾两大类。
第二、三分类垃圾桶,与之前的二分类垃圾桶相比分类更加精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细分垃圾种类以达到更高的垃圾分类回收效率,其主要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它垃圾三大类。
第三、四分类垃圾桶,是按我国最新《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规范中划分的四大类而设计的分类垃圾桶,主要内容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第四、多分类垃圾桶和其他的智能分类垃圾桶等。
2.3 按垃圾桶的色彩分类
目前我国户外分类垃圾桶基本确定出五色,即:
第一、红色,装有害垃圾的垃圾桶身一般采用红色,而红色在色彩心理学表达有血腥、危险、恐怖等消极情绪,用红色的垃圾桶能够传递出该类垃圾的性质,以此增强人们的警示心理。
第二、绿色,装有厨余垃圾的垃圾桶身一般采用绿色,绿色在色彩心理学上表达的积极情绪是和平、希望、有机,而表达的消极情绪是粘稠、恶心等,用绿色来表达厨余垃圾正好呼应了此类垃圾的有机和可降解的特性。
第三、蓝色,装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垃圾桶身一般采用蓝色,蓝色就像海水和蓝天一样给人宁静而又干净的感觉,表明是无害的而又可以巡环再利用的资源。
第四、灰色,装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身一般采用灰色,灰色是无彩色系,属于黑至白的一个过渡色,即可向白也可向黑发展的色,用灰色表明这类垃圾只要处理得当也是可以转废为宝的一类垃圾。
第五、黄色,装医疗废物垃圾的垃圾桶身一般采用黄色,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高,醒目性最强的色,利用黄色来说明这类垃圾的特殊性和危险性。
3 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能力论述
我国户外分类垃圾桶目前基本还没有实现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和全自动化,因此垃圾的分类主要依赖设计师设计出合理的垃圾桶,再根据环境情况来判断需要设置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置,以此创造一个让人愿意自主自愿的去维护设计师打造的人--垃圾--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但要想保障人的分类结果准确而高效,单纯依赖垃圾桶这个载体的优化设计还不够,需要前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大量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最终在人们做出分类投递行为时能够清晰明白当下的垃圾具体属于那个垃圾桶。
3.1 影响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能力客观因素分析
3.1.1 户外分类垃圾桶的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分类意愿,不同的造型设计、开启方式、开口大小和桶身高度等都会给使用者的分类投递留下极好或极差体验印象,并将影响后续分类投递的积极性,而使用者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并准确分类还与桶身提示信息的位置、提示字体的大小、图示的颜色造型以及桶身的排列次序的统一、规范有关。
3.1.2 户外分类垃圾桶在各类公共空间中,能否合理的设置和摆放,将直接影响人们分类投递的便捷性。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数量和密度等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垃圾桶的设置应该依据人流密集程度来规划,既要靠近人流方便行人或停顿逗留人员随手投递,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对垃圾桶会产生自动避开的心理机制,因此又不应太过靠近人流。
3.1.3 户外分类垃圾桶身的颜色、标识和图示的通识性问题。标识的通识性就如同我们手机的功能标识,通识度越高则辨识度越高,辨识度越高则使用频率越高,户外人群投递垃圾时具有随性且急促的特性,如果统一性不强,则容易让人产生混淆最终错误投递。
3.2 影响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能力主观因素分析
3.2.1 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因此要达到全民化则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并且宣传推广的内容应该包含:垃圾划分的具体大类、如何分辨和记忆垃圾桶身颜色、图示所代表的垃圾内容、含多种材质的物品时如何分类等此类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则需要在前期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一整套详细、简明的宣传和推广词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此避免出现因宣传不到位而出现大量的错误分类,加剧后续收集处理部门的难度。
3.2.2 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垃圾分类在没有高度自律化以前,人的心里会普遍认为是件繁琐的事情,繁琐是因为它对人的分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很多的家庭中人们对自有物品的分类摆放尚且无法做到有序、整齐,更何况是室外的随手之物呢?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必不可少,只有对分类内容、分类状况、分类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与梳理后,研究出既符合人们共性行为习惯且简单明了的分类投递规范和准则。
3.2.3 分类意识的构建程度:分类意识其实在世界上一直存在,而且分类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辨别和认知的基本意识,人们自古以来就习惯对植物、动物、气象等一切事物进行分类以便识别和掌握,但影响人类分类能力的是分类的准确和简洁程度。
3.2.4 垃圾分类的相关权利与义务的规章制度构建程度:人的行为是头脑判断和衡量后发出指令的表现,而垃圾分类事业在短期内很难与个人利益产生直接关联,因此像是一个强加的义务,在没有权利只有义务情况下很难让人自发的去遵照执行,所以需要构建与之相关的利益关系,这也是强制执行的一个很重要基础。
4 实例论述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分類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需要有相关的分类意识和分类思想的构建,否则单纯依靠垃圾桶的自身功能设计很难达到让全民自觉且准确的完成分类行为;其次,需要采用设计优秀的分类垃圾桶以及合理的数量和位置设置,达到便捷投放的目的;最后,需要制定相关的准则和规范加以约束,达到外施压力内增动力,共同营造垃圾分类投递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的终极目标是对垃圾这一对象进行分类,达到资源再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而户外分类垃圾桶需要完成的目标是辅助人们清晰分类、提示人们如何投放各类垃圾,方便收集与转运。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分类垃圾桶的以上功能,其次才是对特色、美观的需求,因为另类化、特色化的垃圾桶的装饰性强但分类能力不如造型、颜色、标识和图示统一的垃圾桶强,以下挑选几个类型的户外分类垃圾桶展开分析。
4.1 二分类垃圾桶: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基本分为四类,但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还是以二分类垃圾桶为主,二分类垃圾桶没有四分类垃圾桶分类的精准细分,但它却更容易区分和遵照执行。因为首先,二分类垃圾桶分类简单,在分类投放时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虑,所以容易执行;其次,二分类垃圾桶只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以致桶身的标识和图示也只有两种,方便分辨且容易被人们记住;最后,二分类垃圾桶的只分两个桶,城市在选择垃圾桶的材质、造型等方面时更容易统一,但面对目前的垃圾污染压力,二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还是太过粗犷不能很好的服务垃圾的后续转化和利用,也无法达到垃圾直运以提高资源的转化速度和转化数量的目的。
4.2 四分类垃圾桶:四分类垃圾桶分类更精准、更细化,容易形成四大类垃圾的直运流水线,而垃圾分类直运流水线主要可以避免多次转运和分拣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方便垃圾的后续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达到快速规范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让垃圾的收集和再利用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为四分类垃圾桶的使用其实也对垃圾分类的行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垃圾分类投放的行为主体数量庞大,要想做到全民参与,特别是在无监管的公共环境下严格、自律的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但如果都能够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和分类要求来进行投放,我国将快速迈入垃圾分类和垃圾直运的高效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3 特色型分类垃圾桶:这类户外分类垃圾桶带有很强烈的地域文化或独特的审美文化,在没有实现全民高度自律化分类投放之前,特色型分类垃圾桶反倒容易让人产生混淆以致分类错误,影响分类成效,所以初期应尽量选用规范统一的分类垃圾桶。
5 小结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城市户外分类垃圾桶的分类能力受桶身造型与功能设计的影响同时也受桶身颜色、标识、图示和摆放次序等规范统一程度的影响,但真正决定人们是否愿意进行分类投放的关键是分类者的分类能力、分类意识和分类内驱力,而这三者的构建则需要我国其他部门通力配合,例如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扩大宣传力度来增强分类意识,通过监督管理等手段来加强分类决心。
参考文献:
[1]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2] 《人性化的城市 》(丹)盖尔(Gehl.J.).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 第 1 版
[3] 《城市意象》 凱文·林奇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4]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李卓 何靖泉 刘巍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6-0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创新性教学方法改革——以垃圾分类为例
作者简介:周云莉(1985.08)女,湖南,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