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研究
2020-07-09高贺
高贺
摘要: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数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施工单位一般需面对较大的管理难度。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环境、人工、机械设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良好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对保障大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各类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当下,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引发了施工环节的不合理现象,威胁了社会大众的人身安全和自身利益。为此,积极进行工程项目建筑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相关人员必须从实践中探寻解决策略,带动建筑行业的长期合理发展。
1.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
1.1制度因素
当下,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主要是业内学者、相关专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完成的编制。但是工程管理制度下发后,施工方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未重视管理体系具体要求,引发管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的执行中,管理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尚未达到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要求。
1.2材料因素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材料等级、质量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稳定的建筑材料对施工环境具有较小影响,同时会稳定提升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工程项目开展前,相关施工人员便已经针对采购材料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施工方为了缩减成本费用,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为此,选择工程项目的施工原材料期间,必须及时施工原材料的合理选择,保证其满足行业标准,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进展。
1.3施工设备因素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设备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一套合理化的机械设备不但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同时还可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需引起相关人员重视的是,先进合理的施工设备一般具有较为严密的操作要求,操作人员需满足专业化、熟练化的特点。为此,施工方必须及时进行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效提高其职业水平,确保施工方可穩定操作各项机械设备。
1.4现场管理因素
施工现场中,各项管理事务较多,存在复杂度高、交叉性强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材料采购、功能规划等满足具体要求,必须经由专门人员进行掌控。为此,施工方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每日到场指导,结合现场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当下,各大施工管理者并未完成定期监管工作,无法满足施工管理工作的正常需求,在各项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失职现象。个别施工企业在材料质检中存在明显疏忽,引发送检样品不合格状况频发,导致整个施工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有序化要求,限制了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水平。
1.5 权责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全面落实上级管理规定,结合管理权责进行工作内容的划分。当下,施工企业存在权责不清的现象,进而导致各部门权责职能管理方面过于消极,未建立明确化的责任意识。一旦出现事故问题,极易发生相互推诿的状况。再者,职责混乱的情况下,施工方也无法建立清晰有效的奖惩制度,引发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无法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引发项目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2.建筑工程管理的解决策略
2.1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中,招投标环节中需选择资质合理的施工企业,这一规定就要求施工方必须建立自己的施工团队,降低人员流动性。施工企业内部团队可维持良好的配合效果,同时施工经验丰富,团队整体素养相对较高。施工前,企业管理人员需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技术交底处理,保证后者短期内提高自身意识,更好的适应新工程建设要求。此外,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各岗位人员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2.2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监理工作会贯穿施工项目的全周期过程,建筑工程的建立效果对最终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满足预期要求,委托方、施工方必须提高对监理岗位的重视程度,有效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整体施工项目具有较高复杂度,而监理人员与各专业人员都会产生关联,引发监理工作具有较大的任务量,同时要与各个部门进行良好沟通。需引起重视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满足方案要求,必须建立完整的监理工作制,必要时还可借助文本方式进行规范,明确各个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相关项目的顺利执行。
2.3优化施工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具有直接影响,同时是提高项目施工质量的必要保障。为了加强施工管理制度的合理性,首先,要针对现有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加强各项施工任务的清晰化、明确化处理,进而保证各项施工制度的规范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重要保障。其次,针对已有监督制度进行完善,监督制度作为保障项目施工质量、施工效率的重要条件,利于有效提升项目施工质量。
2.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方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的妥善管理。首先,确保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安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培训、防火演练等,提高是人员的安全意识。此外,结合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施工方要借助网络技术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建立安全监督领导机构,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然后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规范项目人员积极完成日常操作,形成良好有效的工作环境。
2.5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环节中,施工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结合行业规范制度进行细节完善。此外,施工方还要建立专业小组进行已有管理体系的优化。为了确保工程决策的顺利推进,施工方、主办方要最大限度的进行招标工作公平化处理,协助施工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合同签订后,还要进行施工周期、施工要求方面的分析,加强设计图纸的全面检查,保证设计图纸的理念满足实际需求。最后,还要针对施工团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处理,加强技术交底工作的完善控制,这是提高项目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
2.6加强签证变更管理、价格管理工作的完善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中,价格波动属于常见市场现象,相关机构需在价格波动期间,加强承包方采购材料的价格管理,确保相关材料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即建立良好合理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认证体系,经由材料签证等规避价格风险。再者,设计变更需维持最小化要求,针对无法避免的设计变更,需保证今早变更,促进工程造价工作的经济、适用性管理。
3.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提高施工安全等级,合理进行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保证管理中发现潜在问题,并构建良好有效的解决方案,强化管理能力,将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周期中,保证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从根本上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新形势下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6):256-257.
[2] 李华星.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阐述[J].南方农机,2018,49(5):185+190.
[3] 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127.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133199103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