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展望
2020-07-09张里
张里
摘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设备在制造系统中的效能,是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管理网络监控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智能制造和无人化已然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在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所向,传统的管理办法和落后的管理手段已严重制约制造效能的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制造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对设备买、管、用、养、修全过程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收集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从而科学的管理设备,有效调度,合理、配套组合设备资源,创造良好的使用效益。微机信息整合,这种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大力推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设备在制造系统中的效能,也是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传统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就我们车间而言,对机械设备在宏观管理上实行了微机信息化,而过去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社会竞争的信息需求,不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设备盲目配置,重使用、轻管理和保养,利用率低,人员积极性、能动性差,在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中,未能按照计划目标和标准适时、合理、配套、科学的使用设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资料不全或丢失。机械设备购置后,采用人工建档,使用说明及相关资料交由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变动以及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原始资料丢失现象严重,给机械的后续使用、保养、维修以及购买配件、各种管理资料的整合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設备使用过程缺乏系统管理。人工管理对技术、经济、性能、指标不能有效监管、系统归纳和分析,使保养维修以及设备的更新改造、投资收益、经营状况、技术性能分析及提高等缺乏依据和参照性、对比性,设备盲目配置,管理混乱,经营效益不良。
(三)不能对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对维修保养费用、期限、油辅料费用、零配件的磨损、更换,缺乏记载、归类和分析,存在大量人为因素造成的前期磨损和损坏,同一零部件短期多次维修更换,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备件消耗更是难以监管。经营成本得不到及时分析,无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我单位设备信息化管理探索实践
我车间在前期利用计算机对车间信息化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现场物料信息、生产线信息、工艺信息等等8个模块,现将有关设备信息模块介绍如下:
(一)建立及使用:利用OFFICE EXCEI电子表格制作设备查询界面,在设备编码一栏,输入查询设备编号,回车后有关设备型号、名称、各种规格参数、生产厂家、购置日期、机电复杂系数、总功率、适合加工产品品种、精度等级、大修日期、所在班组和生产线、设备维修档案等等全部显现,再点开设备维修档案链接一栏,此设备的所有历史维修档案显现出来,依据此台设备所在班组和生产线位置,逐级打开车间和班组以及生产线的设备平面定置图,会出现要查询的设备编号,在其下“照片”链接点开后,设备真实照片便会显现。同样,也可在平面定置图中查询生产线中的任意设备信息。
(二)目的:其一为生产的可执行性和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其二通过车间内部相关人员共享,更加直观、便捷的进行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再发展:后期将逐步完善此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将设备OEE、MTTR\MTBF、备品管理、零件更换等等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分析,为设备管理和生产制造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尽可能的发挥设备效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三、将来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展望
我有幸于2015年7月参加了宁夏小巨人公司举行的MTF 2015制造未来展示会,目睹了小巨人公司有关智能化工厂建设的相关内容,感触颇深,它们公司已然走在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前列,他们的做法也必将会成为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趋势。小巨人公司将生产智能信息化生产系统称为CPC智能生产中心(后续将会发展为更为先进的SPS智能生产中心),其中包括了智能编程、智能日程管理、智能刀具管理、智能监控4大部分,现将其中我所了解到的有关智能监控(与设备有关)部分相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智能监控即为设备管理网络监控系统,是一套基于现场设备总线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能实时的、全局的监控现场所有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自动记录即时状态数据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
(1)方便的故障报修、求助信号发送及应答速度统计;
(2)报修、求助等即时特别指示报告;
(3)即时运行设备状态、状态时间监控;
(4)即时状态数据信息报表生成;
(5)年、月、周、班次数据信息报表生成;
(6)智能化、人性化的系统自诊断等综合功能。
设备管理网络监控系统是由现场设备总线网络系统、客户端软件、计算机设备监控系统和设备运行信息数据报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现场设备总线网络系统:系统使用可靠的数据总线,将设备和计算机进行有效连接形成设备工作组,每台设备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设备工作组的次终端,同时利用远程控制,所有设备工作组信息可传送到终端计算机。
第二部分:客户端软件:基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设计制作出便于浏览和操作的客户端软件,将来更先进的客户端软件还将会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真正实现掌上工厂。
第三部分:计算机设备监控系统:支持局域网,通过计算机与设备的连接,把设备采样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借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客户端软件,实现系统中任何一台设备的即时状态监控;除了设备的状态监控外,还能实现设备即时状态时间、工艺参数、设备循环次数显示;同时还会统计各状态的时间,平均服务应答速度等。
第四部分:设备运行信息数据报表系统:基于后台数据库,通过对每一台设备的每一个状态的记录,实现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灵活分析。本数据分析系统可根据您的实际需求,自定义生成个性化的相关报表(包括生成的设备运行统计报表、设备维修报表、设备状态记录、原始记录报表等),以供企业管理决策参考。
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使用实时数据以及与停工和效率相关的、基于网络的关键制造信息,来优化工厂的制造系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帮助工厂增加利润,同时彻底改变设备管理的片面性、被动性与盲目性,能极大的提高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形象,使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制造厂商。
总之,实施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不但能使设备管理人员从繁锁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为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使决策人员能随时掌握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设备的效能发挥,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实现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会使生产制造系统管理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李葆文,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SO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