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报道更“有味”
2020-07-09周红泉
周红泉
摘 要 融媒时代,“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已成标配。对于主题报道这道新闻大餐,如何将其“烹制”得更“色香味”俱全,更好地发挥其“风向标”“定音鼓”作用?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两件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十八洞的19张笑脸》《苗寨“十八”变》,以深立意小视角,土味新潮表达,真实动人情感,有效的融合传播,让主题报道飞上寻常百姓“餐桌”。
关键词 主题报道;视角;情感;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126-02
主力军上主战场,是时代赋予党报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使命。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战是必胜之役[1]。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貧”战略思想的首倡地,讲好这里的精准脱贫故事,意义重大。
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紧紧围绕中心,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以中央厨房融合生产传播,推出一系列融媒体爆款产品,其中《十八洞的19张笑脸》《苗寨“十八”变》分别摘得2017年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二等奖、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二等奖,对主流新媒体如何创新主题报道进行生动的实践。
1 深立意小视角,“灵魂”更生动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中,占居首位。这要求我们在主题报道中紧扣时代脉搏,立意更深、更新。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微观切入,否则主题报道这道菜就会“华而无味”。笔者认为,要打通主题报道与用户之间的“隔离墙”,就要在新闻实践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天上立意,在田间地头取材,找到一个具象的视角和载体,并为之赋能,体现大格局、高站位,巧妙呼应党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将其“烹饪”成新闻上品佳肴,才能让主题报道的“魂”立起来,“活”起来。以《十八洞的19张笑脸》为例。这款产品的创作背景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精准帮扶下,经过村民们两年多的奋斗,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十八洞村宣布脱贫。
面对这一重大题材,如何切入?新湖南客户端经过反复策划,将村民们脱贫后“笑脸”作为载体,以村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折射出精准扶贫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创人员在十八洞村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半个多月,采集了26位通过养蜂、种猕猴桃、开农家乐等不同途径脱贫的村民故事,并精心挑选其中19位村民,定格他们脱贫后最灿烂的笑脸,真实展现村民脱贫致富的喜悦、幸福之情,画面生动温馨,又寓意深刻——带着浓浓泥土味的笑脸,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做出幸福回应,彰显作品的正向影响力。
《苗寨“十八”变》则牢牢抓住精准扶贫5周年的节点。以5位人物故事为切口,立意“十八变”,既有“女大十八变”的巨变之意,“十八”还暗指十八洞村,寓意十八洞村5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品中选取的“大姐”石拔专、从武汉远嫁十八洞的媳妇周娟、养蜂能手龙金彪、村民第一个大学生父亲杨秀富等5位普通村民,他们各自“拔穷根”奔小康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村民走出各具特色的脱贫路。5个故事娓娓道来,真实动人,极具说服力和传播力。
2 土味创新,表达更“潮”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也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各类报道浩如烟海。如何实现传播语态和呈现方式的创新,抓住用户的“味蕾”?
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将“用户思维”融入到内容生产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创作精品当成一种习惯,尊重用户喜好和阅读习惯,多吸取当地特色的语言元素,用“土味”白话讲主题故事。要力求“新”,充分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创新报道方式,从陈旧、静态、模式化的传统呈现,转向动态、视频、多元化的创意表达,让主题报道“潮”起来、“动”起来。
“土味”白话强力圈粉。“土味”一词源于网络,被网友赋能为一种生活趣味的表达。笔者这里所说的“土味”白话,则是指湘西原汁原味的苗族土家族方言、山歌,这种充满泥土味的直白、接地气的话,让人听起来感到真实、愉悦,提升用户“悦读”感。
具体来说,《苗寨“十八”变》开创性地以每个人物故事为主题创作苗歌,主人公以说唱方式演绎。如:“大姐”石拔专唱的苗歌——“主席来村五年了,当年主席来我村,不怕艰难来扶贫,如今村容村貌好,生活越来越美好,此恩铭记不能忘”;龙金彪唱的苗歌——“以前日子过很苦,现在脱贫又‘脱单,日子过得好,好像蜂蜜一样甜。”这些原汁原味的苗歌唱出十八洞村人内心的喜悦、感恩,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让主题报道的“食材”真正“沾满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新鲜带劲。
短视频技术创新抓住“味蕾”。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烹饪手法,难以留住用户的“胃”。采得上好“食材”进入“中央厨房”后,烹饪技术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整体规模已达5亿人[2]。《十八洞的19张笑脸》《苗寨“十八”变》在表现形式上,首选都是短视频唱主角。前者融合笑脸照片、方言、360度航拍技术,制作成短视频H5融媒体产品,让十八洞村的19张笑脸更生动。后者在视频拍摄中,采用竖屏模式,融入当地苗歌、苗鼓等元素,既土味,又新潮,让用户眼前一亮。
3 共鸣,情更“浓”
一个好的作品,必然与用户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两款新媒体产品的主创人员,持续5年多记录十八洞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故事。2017年春节,记者们放弃和亲人团年,走进十八洞村进行融媒体直播,与村民一起打糍粑、过苗家年,走进田间地头,度过10多个难忘的日夜。有这样一个细节:大年三十,在苗家有“关门团年”的习俗。但十八洞村杨超文一家,被记者们放弃与家人团圆到村里来所感动,请大家一起团年,耗费5个小时做了苗家团年饭,让记者们深受触动,结下深情厚谊。
在之后的每次采访中,主创人员无不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正因为主创人员沉下身,带着真情、真心和村民交朋友,用泥土和汗水写稿,才能在一线抓到“活鱼”。村民在镜头前才能展现最真实、自然、生动一面。周娟跟我们吐露心声,她10年前进村第一眼,看到婆婆家破烂木屋,被这里的“穷”吓得想哭。精准扶贫5周年后,婆婆家盖了新楼房,她在村里十八洞山泉厂上班,既赚钱又顾家,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强烈的对比极富冲击力,直击人心,感动无数网友。
4 融合,味道更香远
在新湖南客户端这一系列“十八洞”新媒体产品中,从内容采集、生产制作,到渠道分发,都进行精心策划、布局。以《十八洞的19张笑脸》为例,首先组建一支由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線的文字、摄影、视频组成的融合采编团队,进行内容生产。其次在呈现形式上,湖南日报以摄影连版,生动地展现十八洞村脱贫笑脸。新湖南客户端主推视频H5产品。华声在线网站,以网络专题将图文、视频进行集纳传播,同时向微博、微信、头条号、抖音号进行全网推广,真正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裂变传播[3]。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内容从一个平台迁到另一个平台,而是针对报、网、端特色进行生产和分发,这一组产品总点击量突破1 700万,体现了“中央厨房”融合传播威力,让主题报道这道新闻大餐香味更浓,传得更深远。
5 结语
新的媒介生态下,主题报道要抓住目标用户的“味蕾”,只有紧跟时代,深入践行“四力”,走在百姓之中,用真情、真心,采得最接地气、最新鲜的“食材”,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内容生产和渠道传播中做足“融”字文章,才能推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好声音、好故事、好产品,让主流价值观入耳、入眼,更能入脑、入心,彰显主流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短视频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EB/OL].(2019-02-03).https://www.iimedia.cn/c400/63582.html.
[3]刘颖.中央厨房模式下纸媒话语的转型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8(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