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亚洲天真年代的终结

2020-07-09张明扬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越南亚洲朝鲜

张明扬

《亚洲与一战》

作者: 徐国琦 

译者: 尤卫群

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78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和亚洲有多大关系?从战争本身而言,似乎关系不大。1914年11月,5万日军用了6周时间攻占了4500名德军占据的青岛要塞,双方加起来阵亡了约600人;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地区,奥斯曼帝国与大英帝国在此鏖战数年,最出名的代言人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但如果放大视野,将战时与战后、直接参战与间接参战等都视作广义的一战,你会发现,“一战”与亚洲之间是关系万千重。在 《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中,徐国琦先生在《中国与大战》一书的基础上又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将“一战”这个此前几乎等同于“欧战”的名词,与亚洲建构了多重深刻的联系。

《亚洲与一战》专题涉及了五个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印度、越南和朝鲜。以国家性质而言,当时中国和日本是主权国家,印度、越南和朝鲜都是大国殖民地。以参战方式而言,日本是在亚洲直接与德军作战,但并没有进入欧洲;中国派出14万劳工奔赴法国“以工代兵”;越南派出10万士兵与劳工奔赴法国参战;印度参战人数达到120万人,仅伤亡人数就超过10万人;朝鲜则是五国中唯一没有参战的。

《亚洲与一战》一书的副题是“共有的历史”。按照徐国琦的说法,“这五个国家都经历了对“一战”前景的至高期望,和对战后结果备感羞辱的失望”,这是一次“惊人的共有集体体验”。

作为殖民地,印度、越南和朝鲜的期望是借战后民族自决的时代风潮走向自治甚至独立,而共同收获的则是宗主国的强力压制。

先说印度。“一战”爆发后,印度国内舆论对参战的支持几乎是一致的,史无前例地动员了120万人出征海外,其主要目的正如甘地所说:“如果印度全力支持英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印度将会得到一个自治政府。”战后当印度人发现自己在战争中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无法得到英国人的积极回应时,双方的裂痕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就如清末的预备立宪一样,英国人的印度自治路线图被印度本土精英视作“不够,令人不满,让人失望”。直到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惨案爆发,英军枪杀了400名印度示威者,甘地从一名自治主义者变成了坚决反对英国统治的不合作主义者。从人心上而言,大英帝国此刻已经失去了印度。

越南和印度的情况有些类似,同样为宗主国的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民族意识也同样在战争中被唤醒。胡志明在战争中来到了法国,与朋友公开发表了《安南人民八点要求请愿书》,在屡遭挫折特别是对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承诺极度失望之后,转向了更为激进的左翼,在1920年底成为了法国共产党的创始成员。

朝鲜人没有参加“一战”,但希望是共同的。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明确提出独立诉求的“三一运动”。朝鲜临时政府总统李承晚没有去成巴黎,但给威尔逊写了至少5封信。总体来说,当意识到民族自决原则不会沿用到亚洲和朝鲜之后,朝鲜的民族主义者对西方越来越失望。

在去巴黎和会前,中国也和印度、越南和朝鲜人一样,曾经是威尔逊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徐国琦的《中国与大战》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年代。”当天真无知遭遇了巴黎和会上的强权政治,“强权战胜公理”的绝望笼罩了全国,这一切情绪都宣泄在了五四时期的北京街头,“标志着这个天真无知的年代的结束”。

不止作为殖民地和弱国的印度、越南、朝鲜和中国,实际上作为亚洲第一强国的日本在“一战”前后同样经历了期望和挫折。对于日本而言,在巴黎和会上的目标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中国人熟悉的,简单来说就是继承德国在青岛的权益;第二个是希望西方列强完全接受日本的平等地位,在国联盟约中加入“种族平等条款”。第一个目标日本算是完成了,但在第二个目标上铩羽而归。日本人对欧美用青岛要挟自己、被迫“二选一”而耿耿于怀,感觉到“列强俱乐部”内部的等级差距和巨大不平等,从而产生了后来者的巨大失落感。事实上,这一失落感并不比中国人更小。作为日本未来的首相,28岁的近卫文麿在巴黎和会后极为不满,认为和会只反映出了列强的专横。他的结论是,日本在会上之所以受到各种羞辱,只是因为日本还不够强大。正是带着这种失落感和“卧薪尝胆”意识,近卫文麿和日本一起滑向了军国主义的歧路。

《亚洲与一战》最有趣的一点,是为印度、越南、朝鲜、中国和日本这五个“失望者”各自找出了一个典型的时代人物:印度是甘地,越南是胡志明,朝鲜是李承晚,日本是近卫文麿,中国是毛泽东。失望导致了改变,下一个时代的大幕即将由他们拉开。

新书推荐

《敖德萨的历史》

作者:[美]查尔斯·金

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68元

敖德萨是俄国通往中东的门户、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整个欧洲地区最有生机的犹太人社区。天才创造了这座黑海之滨的世界主义自由之城,瘟疫、世界大战、大屠杀等则让它坠入毁灭的深渊。“二战”期间,罗马尼亚占领者屠杀数十万犹太人,成了大屠杀中一個无人提及的片段。

《什么是民粹主义?》

作者:[德国]扬-维尔纳·米勒

译者:钱静远

定价:49元

出版: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本书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它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其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作者针对当下的政治现象提出了许多敏锐而深邃的批判分析。

《肇造区夏》

作者:[瑞士]谭凯

译者:殷守甫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价:68元

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汉学家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他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這些“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此生只为守敦煌》

作者: 叶文玲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价:88元

本书由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创作,是目前市面上比较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她六次前往敦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书中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直至他病榻前的人生回顾。他的一生,已是敦煌往事的一部分,让人很难“不为他的一生所歌哭所涕泣”。

猜你喜欢

越南亚洲朝鲜
读图
越南·河静省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越南百里“银滩”
亚洲足球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凯萨娜”侵袭越南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