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狙击战后,医院管理的思与变

2020-07-09张夏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2期

张夏

疫情期间,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每天早上在党委书记梁延波教授的带领下开展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MDT(多学科协作诊治)会诊讨论例会。(右四为浙大一院党委书记粱延波)

1月2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感染科护士傅佳丹在自己的病房日记中写道:

“今晚是我们楼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第一夜!准备上班前,一定要去卫生间,因为后面时间会没机会去。随后,洗手、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防护衣,在穿衣镜前慢慢转圈观察,让护士长检查,务必保证防护装备规范有效…… ”

这是继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后,浙大一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天的真实写照。

随后,在战“疫”的80多个日夜里,浙大一院作为浙江省最早设立的省级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单位,一直承担着浙江全省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截至4月中旬,浙大一院已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5例,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79例,两例患者接受了肺移植手术。

在重任之外,浙大一院还打造了一个“三零奇迹”——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同时派出了医疗专家组驰援武汉,并远赴意大利进行国际抗疫合作,由其撰写的多语种《新冠肺炎防治手册》亦已得到国家卫健委认可面向全球免费发放。

经此一“疫”,浙大一院一举成为同时拥有国内及国际先进抗疫经验的样板院,其抗疫的经验和思考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行动不过夜” 

6月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了一组数据——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截至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

这组数据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医疗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采访时介绍到,“回顾浙大一院的防控经验,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早,一个是快。”

早在1月初,浙大一院其实就制定了应急保障预案,优化就诊流程和探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在接到医院要承担浙江省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重任时,仅用了3天时间就紧急改造启用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1月26日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 梁廷波在谈到浙大一院的防控管理经验时提到,“执行层面的快速、坚决,对于疫情的防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不打折扣的执行主要依赖于我们全院的2700多名党员,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个人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们的每一项防控举措和行动基本上都不过夜。”

如果说新冠肺炎的治疗一线在医务团队,那防控一线绝对在医院管理。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平时管理的积累和队伍的塑造,能为医院的战“疫”赢得宝贵的反应和应战时间。

“串联改并联”

短板还是有的。

此次疫情,无论是对于公立医院还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虽然现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是目前仍没有从根本上克制新冠病毒的技术手段,完全战胜新冠疫情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新冠病毒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在的间歇,补漏洞、补短板,成为了摆在公立医院面前的一道“补考题”。

“对于医院自身而言,合理布局和严格防控感染科与急诊室发热门诊等院内感染重要风险点可能是当下所有医院的一道必考题。”梁廷波说道。

诚然,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传染病等重大疫情风险从未远去。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传播范围广、蔓延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难点领域,但它们的发病机理大多从发烧或传染开始,所以着重科学布局潜在风险科室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作为国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前端哨点,医院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科室能力建设外,还需要再做一道加试题——预警。

梁廷波直言,“医院是拉响警报红灯的第一道崗。在理想状态下,只要医院警报红灯亮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程序后面的几盏灯就需要依次跟进上来。但有的时候,第一盏红灯亮了,后面的第二盏没亮,或第三盏没亮,因为只要中间有一处发生了阻隔,这个警报信息就不会传递到最终要去的地方,这就是串联电路式上报机制的最大弊端,要改变这样的漏洞,我们就需要把串联电路式上报机制变成并联式上报机制,一旦中间预警信息发生了阻隔,就可以越级上报,形成多回路、能闭合、可追溯的一种预警机制,从而确保对重大疫情危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火苗变火灾。”

如今,被美国顶级传染病学专家福奇称为“最糟糕的噩梦”的新冠疫情在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防控阶段,但疫情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撕裂阵痛仍在继续,一套更完善的防控体制机制,一个更健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正亟待建设。

希望这次疫情带给我们伤痛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向着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