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意大利的电影交流情结

2020-07-09沈健

世界知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安东尼奥中意意大利

沈健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全球电影业几乎陷入“真空”状态。

意大利是继中国之后最早受到新冠病毒攻击的国家之一。尽管他们是欧盟中第一个实施全面防控的国家,疫情还是给意大利以重击,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一度位列欧洲第一。现在,意大利疫情渐趋平稳,威内托大区行政长官扎亚公开表示,本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将如期举办,因《蓝色魔力》而获8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澳大利亚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将担任评委会主席。

创立于193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是全球首个国际电影节,如其这次确能如期举行,它将成为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首个没有被取消或推迟的国际电影节。

意大利电影在中国影迷的心目中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說起《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经典名片,大家赞誉有加。中国影迷对费德里科·费里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等意大利大师导演的作品如数家珍,这些大师成就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辉煌。去年中国重映了4K版的《海上钢琴师》,收获千万美元票房。

二战结束后,战争创伤弥漫意大利,经济在废墟中挣扎,人们需要找到释放不安情绪的方式,以《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为代表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应运而生。它们取材于真人真事,主角定位在底层小人物,采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手法代替传统的戏剧表现,拉近了观众与故事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人迎来创作的春天,他们从意大利经典影片里收获不少灵感,崇拜新现实主义主张的真实,沉迷于扛着摄影机上街记录时代的浪漫,并将之带入自己的作品。其实意大利与新中国的电影交集从1957年就开始了。意大利是最早获准在中国内地拍摄电影长片和电视迷你剧集的西方国家之一,这种交流持续了近30年。2004年12月中意签订《电影合拍协议》后,两国电影界之间的合作走向深入。

中意两国是文明古国,意大利导演来中国拍摄电影促进了两国实现文化共享,缩小双方的文化差异。

意大利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元朝。当时蒙古骑兵西征震慑欧洲,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意大利方济各宣教士柏朗嘉宾出使蒙古,来到蒙古上都和林与即将登基的贵由大汗交涉并宣教。此行虽没有达到目的,但柏朗嘉宾写出了《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从此打开了中意交往的通道。后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踏上中华大地,积极促进两大文明的对话,为西学东渐、中学西传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四位意大利导演来到中国,拍摄了中意电影合作史上一系列重要作品,分别是:卡洛·扎利尼1958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长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吉奥里亚诺·蒙塔尔多1982年执导的电视迷你剧《马可·波罗》,以及贝纳尔多·贝托鲁奇1987导演的席卷次年奥斯卡九个奖项的电影《末代皇帝》。

有人将安东尼奥尼拍摄的220分钟纪录长片《中国》称作“当代的马可·波罗游记”。安东尼奥尼说,“对于中国,我尊重,然后热爱”。他的朋友对我们说,“其实,中国是安东尼奥尼的另一个梦,是他电影梦中的梦”。

贝托鲁奇曾向我提起,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神秘东方充满向往。他在1980年代初遇到创作瓶颈,觉得意大利已经不能带给他灵感了,他需要去一个遥远的国度探寻没有听过的故事。于是他来到中国长春,在那里形成了拍摄《末代皇帝》的想法。

电影合作因文化和理念的差异而更富挑战性,合作的成果和经验则成后来者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疫情的阴霾终有一天会散去。待市场重新开放,经济逐渐复苏,中意两国人民将重拾对生活的乐观追求。电影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与追求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生活。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期待中意电影人在疫情后能推出跨时代的合拍电影,重新点亮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共同走过的流金岁月。<!--[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猜你喜欢

安东尼奥中意意大利
春光无限
澳科中意
曲中意 (外一章)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意大利面“变魔术”
《囍》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