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疫情缓中有急,经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20-07-09高焓迅
高焓迅
2020年5月1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视察阿拉木图市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施工现场。
2020年5月16日,161名吉尔吉斯斯坦人乘专机从俄莫斯科返回吉首都比什凯克。
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亚暴发,尽管该地区不是全球疫情的“震中”,但疫情缓中有急,特别是进入5月后,确诊人数增长较快。目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疫情处于扩散蔓延中,中亚五国中仅土库曼斯坦官方尚未通报出现感染病例。因与疫情严重的伊朗、俄罗斯相邻,中亚未来防控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疫情对中亚国家政局影响有限。受疫情、油价暴跌、侨汇收入减少等多方面冲击,该地区经济受损严重,短期难见复苏。疫情对中亚安全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总体可控。中亚国家对外关系在疫情期间不断调整,对外政策呈现出一些新动向。
中亚各国疫情形势和抗疫举措
3月13日,哈确诊首例感染新冠肺炎病例。不久后,乌、吉相继宣布出现确诊病例。就确诊人数而言,哈是三国中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截至4月30日,哈累计确诊病例达3205例。进入5月,哈疫情呈加速蔓延态势,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约为200例。5月30日,哈确诊病例破万,死亡37例。乌、吉两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截至6月2日,两国累计确诊分别为3718例和1845例。塔是中亚地区较晚暴发疫情的国家,于4月30日报告境内首例感染病例。截至6月2日,塔累计确诊4013例,但其死亡病例数已超过了早于其暴发疫情的哈、乌、吉三国,达47例。
哈、乌、吉早在1月底和2月初就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外防输入”措施,如对中国公民实施停发签证、对来自中国的航班加强入境检查等。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亚各国“外防输入”举措升级,对多国公民采取了限制入境政策。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加强了内部防控。3月15日,哈总统托卡耶夫签署总统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因疫情形势严峻,哈两次延长“紧急状态”,于5月11日解除。乌于3月30日至4月20日采取关闭乌境内所有机场、暂停一切航空运输等防疫措施。4月1日,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隔离措施。吉议会3月24日通过决议,决定对多个城市和地区实行紧急状态。塔则在通报首例感染病例后,实行了停航停运、中小学停课等措施。中亚国家的抗疫举措存在共性,但各有侧重:乌土两国注重舆情管控,乌内务部组建“爱国博客小组”,对网络上的负面言论进行澄清净化,土政府4月关闭了部分英美政府和媒体网站,严防负面舆论;吉追责抗疫不力的官员,免去了副总理奥穆尔别克娃等人职务。应该说,中亚国家政府实施的抗疫举措比较得当,有效遏制了疫情呈指数级蔓延。
经济萎缩已成定局
疫情对中亚国家经济冲击严重,经济萎缩已成定局。疫情导致商业活动停摆,中亚国家税收疲软、公共支出扩大引发政府债务高企、通胀压力加大;受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中亚国家主要换汇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国家进口增值税减收;因俄、哈实施粮食限购政策,中亚国家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这成为推高通胀的直接因素,目前中亚多国通胀率已突破4%~6%的目标区间上限。
侨汇收入大幅下降令中亚经济发展雪上加霜。乌、吉、塔是中亚地区主要劳务输出国,俄罗斯是主要劳务接纳国,来自俄的侨汇收入是中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俄疫情影响,在俄中亚劳务人员面临失业、返乡和收入减少困境,这导致中亚国家侨汇收入锐减。世界银行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疫情背景下,欧洲和中亚侨汇收入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8%。据塔官方数据,今年3月和4月上旬塔侨民自俄汇款减少了8000万美元,降幅达50%。另据吉尔吉斯斯坦24小时通讯社数据,2020年一季度吉侨汇收入同比下降15.3%。
国外多家测评机构已下调中亚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欧洲复兴开发银行5月初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年中亚地区GDP将下滑3.5%,其中,该地区最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GDP将衰退3%。乌央行将GDP增速从5.2%~5.5%下调至1.5%~2.5%。吉塔两国经济体量小,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据塔国家经济部门消息,俄中经济状况对塔某些经济部门有较大影响。经初步核算,2020年塔GDP实际增速将下降两个百分点,降至5.8%。据IMF预测,2020年吉GDP将下降4%,通胀率将达10.6%。吉经济可能出现自2010年首次负增长。
公共和国防安全存在不稳定因素
疫情对中亚安全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总体可控。在公共安全层面,较为显著的是粮食和治安两大问题。哈、俄等传统生产国陆续推出禁运、限额等措施,导致中亚国家粮食进口渠道缩窄。中亚国家大批企业停工停产、劳务移民回国,导致失业人数激增,加之物价上涨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民众情绪起伏较大,由此产生了治安问题。吉官员曾在5月14日透露,吉当时的失业率高达28%。
近年来,中亚国家一直面临着极端组织渗透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国防安全领域潜伏着多种风险。疫情期间,中亚国家采取包括人员登记、封城封路等抗疫措施,打乱了一些极端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计划,反而令严峻的安全形势趋于缓解。但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已现端倪,中亚国家社会治安案件徒增,给极端组织重获“生存”土壤的机会。另外,有分析指出,阿富汗局势一直是影响中亚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2月签署和平协议,但该协议并未给阿邻国带来“绝对”的安全。“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美塔协议签署后宣布要加大经土向中亚渗透,甚至宣称要扩大“呼罗珊国”影响。中亚国家乌、塔、土与阿接壤,而“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势力则盘踞在阿境内与中亚国家接壤的地带。因乌自身军事实力较强、塔有俄驻军,這两国受到恐怖主义威胁较小。土库曼斯坦方向此前并不是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的重点方向,近期安全风险上升的原因是一些极端组织想借机扩大在土影响力,袭扰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跨国天然气能源管线(TAPI)。
中亚国家外交新动向
疫情之下,哈、乌两国外交政策出现一些新动向。两国除开展“大国外交”外,还加强与周边国家协同合作,愈发重视“周边外交”。哈、乌两国一方面与中、美、俄、欧及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加强联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向其他中亚邻国提供医疗物资。乌是中亚首个主动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国家。
吉防控疫情、维持经济稳定方面较依赖国际金融机构和域外大国。吉多次接受IMF、欧盟紧急援助和贷款。塔视中、俄为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在塔疫情暴发前,中、俄两国向塔提供医疗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在5月4日举行的不结盟运动联络小组特别视频峰会上,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建议着眼于“后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强调各国加强合作。
中亚国家均是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在中国疫情高发时期,中亚国家多次向中国提供医疗卫生物资,支持中国抗疫大局;在中亚国家出现疫情后,中国派出专家组亲赴疫区并及时向中亚国家输送抗疫物资。患难与共是疫情时期中亚国家与中国彼此合作与支持的真实写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