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陶刻创作
2020-07-09夏子彤
夏子彤
紫砂陶刻作为紫砂器的装饰可以较为普遍地应用到各种紫砂造型之上,陶刻的装饰内容多来源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在具体的陶刻表现上,同样的传统文化主题却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就在于能否融入自身独特的理解。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陶刻主题就来自于竹子,表述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和不惧磨难的品格。
一、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创作构思
紫砂的故乡宜兴有着“陶都”的美誉,同时这里还是“竹的海洋”,竹是宜兴本地一道标志性的风景线,所以在种种紫砂创作中都能看到竹的身影。在传统文化的美好意境中,竹子代表了很多美好的品质,清代郑燮的一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形象地描述了竹子的外在和内在,这一首诗也让人感悟颇深,让人忍不住想要将其以紫砂陶刻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就诞生了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陶刻创作。
二、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造型
双耳兽面的造型是高古陶器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在紫砂壶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瓷器、金器、玉器、青铜器等等的材质。作品“竹石双耳兽瓶”从整体的轮廓上进行了一些简化,整体延续了四方束口的设计风格,左右的兽面以圆润的线条进行雕琢,借鉴了部分紫砂雕塑的手法,多采用镂、贴、削、切的手法,尽量用线条来表现兽面的轮廓,双耳则是传统的圆环搭配,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双耳的轮廓大小要跟主体瓶身相适宜,不能超出比例来进行规划,双圈的最大直径不能大于瓶面宽度,双圈的质量则要考虑兽面双耳的大小比例。除此之外,瓶面完全采用四方造型,但实际上瓶面主体呈弧线形,且弧面内凹,这是在镶身筒时泥片错位形成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用兽面一侧的垂直泥片将两块带有弧面的泥片夹住镶接的方法,再处理掉镶接处的痕迹形成倒角,就形成了“竹石双耳兽瓶”所呈现的形态。
这样的造型本身就带有十分明显的线面特点,并且弧面所形成的瓶面就成为了陶刻装饰绝佳的承载部位,由于作品本身采用段泥制作,段泥色亮,在视觉上刻画不够明晰,所以在原本段泥的基础上刷上一层紫泥调配的脂泥,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为陶刻装饰的成功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紫砂陶刻内容的组合
优秀的内容需要优秀的设计,同样一个平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拓展出超越空间的感受,用受限制的画面给人无限的遐想。在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陶刻构图设计上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设计方法。
通常我们在观赏竹子的时候,根据自身观赏角度远近的不同可以通过眼睛获得不同的轮廓和细节,这必然遵循远小近大的现实原则,但通过紫砂陶刻来对竹子加以呈现,却可以通过画面将极远的竹叶有目的地拉近,从而展现出重组的细节。这件作品在设计时参照九宫格准则,这是一种在摄影中十分知名的构图准则,简单来说就是将画面构图水平和垂直的分成三个部分,画面内容的焦点集中于线上或交叉点上。然后结合瓶身就会发现,当陶刻的竹子处于九宫格最下一层的时候,造型和竹刻装饰之间就会形成断层,找不到合理的内容来填充上部的空间,所以从陶刻内容跟造型组合的角度来设计,竹子的陶刻显然更加适合处于瓶身上部,越靠近瓶口竹子的内容越丰富,这就如同站在竹林下向上仰望,将目光的焦点在眼前放大一般,这样的设计无疑能够极大地凸显出创作的内容本身。
其次,陶刻竹子的画面不仅要跟造型相互契合,还要符合整体的内涵,在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的另一面,书刻的内容描述了竹子的茁壮,竹子所代表的坚持,这就从精神上隐喻了竹子的精神,结合紫砂全手工制作,就指向了人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要对事物的坚持,从而引申出背后的工匠精神。
四、有别于书画的画面装饰处理
紫砂器因为材质的关系,普遍就带有一种简洁、古朴的形态气质,作为紫砂陶刻的内容载体,紫砂器的这种气质也直接或简洁地影响到了陶刻内容的画面感。在作品“竹石双耳兽瓶”画面装饰处理上,干净清透的画面提供了一个清新而广阔的联想空间,让人每当看到这件作品,就仿佛步入了竹林之中,抬头透过竹叶是广阔的天空,空气中传来竹子的香味。在这里没有笔墨的拖沓,只有明暗两种对比所形成的轮廓,无论是画面还是文字,都是那么的简洁、有力。
整体的画面装饰处理透露出干净、清澈的品味。
总结:紫砂陶刻虽然是传统书画艺术在紫砂器上的一种延续,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一门技艺也伴随着艺人的成长而衍生出自身的艺术内核。基于紫砂陶刻创作本身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这逐渐地让紫砂陶刻摆脱了原本属于紫砂器从属的装饰性技艺,发展出具有独立意识的艺术创作,这对这门技艺本身是有好处的,因为独立的紫砂陶刻创作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反哺紫砂器的装饰积累,两者相辅相成,相伴相生,就如同工匠精神一样,不断地促进自身艺术性成长,塑造出更多更美的紫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