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期间,PICC 患者更需加强自我管理

2020-07-09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护师王丽英

抗癌 2020年1期
关键词:贴膜异位居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护师 王丽英

疫情期间,医院属于相对危险场所,PICC 带管患者要做好导管居家照护,尽量减少不必要前往医院的次数。

以下3 个案例相对典型,都是因患者自我管理不当而导致了提前维护甚至提前拔管的情况发生,既增加了自身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往返医院的频次与感染的风险,耽误治疗。希望通过以下案例的分享,可以为其他带管患者起到指导作用。

案例一

患者蔡女士,PICC 置管2 周,因贴膜大面积松脱不得不提前到医院处理。患者主诉贴膜外缘处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一时没忍住,用手抓、挠贴膜边缘,引起贴膜卷边,后因为穿脱衣服对贴膜的摩擦,导致贴膜松脱面积越来越大。

患者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消毒液的刺激、贴膜黏胶、皮肤通透性改变、贴膜对皮肤牵拉等引起的,在新置管患者中发生较多,对许多患者而言是短暂的、可以忍受的。居家期间当感觉置管处皮肤有瘙痒感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看书、视频等转移注意力;如实在无法忍受,可轻轻拍打瘙痒处皮肤,但切忌抓、挠,或修剪贴膜。

同时,为了防止穿脱衣服对贴膜的影响,建议带管患者不要选择袖口过紧的衣服,穿脱衣服时动作轻柔,可以使用自制的松紧适宜的导管保护装置固定导管(如丝袜、网套)。

另外,淋浴时也要做好保护措施,先用小毛巾缠绕在贴膜上,再用塑料保鲜膜在穿刺部位上下5cm 处缠绕2 ~3 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进水,如有进水及时到医院更换贴膜。也可准备大小合适的PICC 防水硅胶套,根据说明书操作使用。

案例二

患者王女士,PICC 置管5 个月,疫情期间在家做甩臂运动,引起导管尖端异位至颈部静脉,最终复位失败,只能提前拔管。

PICC 继发性导管异位常常由于患者活动不当、做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咳嗽、呕吐等引起的。

疫情期间的确鼓励居家活动,但PICC 带管患者一定要时刻保持警醒,运动要适量适度。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鼓励置管侧手臂做握拳、伸展等柔和的运动。也可做一般家务,例如煮饭、洗碗、扫地,禁止做肩关节大幅度甩臂动作或负重运动如游泳、打球、拖地、抱小孩、拄拐杖等,严禁提举5 公斤以上重物,避免用置管侧手臂支撑着起床。

同时,保持饮食均衡,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用力解大便导致胸腔压力增加,引发导管在体内血管漂移。

如患者带管期间发现PICC 反复回血或堵管,则高度怀疑导管出现异位,应立即寻找PICC 专科护士帮助,尽早处理,增加复位成功率且降低继发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

患者李先生,PICC 置管7 个月,疫情阶段为了避免去医院引发交叉感染,延迟导管维护,穿刺点出现发红、肿胀。

根据指南及相关规范,PICC 应至少5 ~7 天维护1 次,如维护不及时,容易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红、肿、热、痛或者脓液等情况,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则引发患者高热、寒战等,在目前疫情阶段,容易给患者就医带来双重困难难。

因此,疫情阶段也需准时维护,为了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可根据治疗需求适当将导管维护提前但不要延后;就近进行维护,提前预约,携带好PICC 维护手册,并且做好个人防护。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置管侧肢体出现肿胀,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

2.敷料出现松动、潮湿、卷边、污染等;

3.导管出现打折、回血、漏水等。

* 温馨提醒:当治疗结束建议尽早拔管。

猜你喜欢

贴膜异位居家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手机贴膜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