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中国外交战线的新四军将士
2020-07-09□尹化
□ 尹 化
1965年9月29日,陈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并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的第3天,10月3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苏联正式建交。在苏联的影响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相继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50年初,中国与邻近的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富汗亦先后达成建交协议。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毛泽东决定,周恩来点将
一些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派来了外交使节。向这些建交国家派遣外交使节成了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毛泽东提出首批外交官要从军队中调,从将军中找。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许多斗争经验丰富、又有才干的将领,历史进程将他们推向新中国的外交舞台。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挑选了11名高级将军当首任大使,其中就有新四军的袁仲贤、韩念龙、谭希林、彭明治、姬鹏飞。
渡江战役中,袁仲贤曾在“紫石英”号事件中负责与英国人交涉;1945年高邮战役中,韩念龙曾代表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他们率先被选上。
惯于带兵打仗的将领,对外交工作不熟悉。新四军第七师师长谭希林,是个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委要调他到外交部报到,他对山东军区领导许世友说:“我看自己搞外交并不合适,还是喜欢舞枪弄炮。”许世友对他说:“中央能亲自点你谭希林的将,说明是对你的高度重视。这外交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是要优中选优的。”他到北京见到周恩来又说:“总理,我还是喜欢打仗,对外交一窍不通。”周恩来笑着说:“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不懂可以边干边学嘛!”
时任浙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姬鹏飞接到要去外交部报到的调令时,就跑到上海找陈毅、粟裕,倾诉自己不想离开部队、不想离开生死与共的战友的心情。陈毅、粟裕对他说:“新中国成立了,外交战线需要人,你还是执行命令,赶紧动身吧!”
临战培训
这些久经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将,首次来到北京新华饭店,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最大的困难是做外交工作不通外语,不了解外国国情,不熟悉外交礼仪。
为了使这些战将尽快适应外交角色,外交部开办了特殊的培训班。请了国内专家给将军外交官讲国际法,讲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展品有国书、颂辞、照会、备忘录、会谈纪要等各式各样的文件。此外,外交部还请了苏联驻华大使、匈牙利驻华大使等介绍他们本国情况。还组织将军们学习跳舞、学习穿西装打领带,还到北京饭店学吃西餐和摆台常识。培训之后,他们还到外交部有关司进行了实习。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特邀将军们前往观摩。将军们躲在八面屏风后面,隔着缝隙“偷”看人家怎样握手、怎么递交国书、怎么谈话、怎么告别。毛泽东在接见将军大使时,彭明治壮着胆子说:“主席,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彭明治笑着连连点头。毛泽东对他们说:“外交也是打仗,不是用真刀真枪,而是用嘴打仗。”周恩来也说:“这叫武打文仗。”
新四军出外交人才
新四军先后出了三位外交部长:陈毅是继周恩来之后的第二任外交部长,在外交战线上叱咤风云,是杰出的元帅外交家;姬鹏飞是接替陈毅的第三任外交部长;吴学谦是第六任外交部长。新四军还出了四位外交部副部长:袁仲贤、韩念龙、张灿明、刘晓。
新中国成立后派出的第一批大使中就有新四军将领:谭希林首任驻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权大使,彭明治首任驻波兰大使,姬鹏飞为首任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袁仲贤为首任驻印度大使,韩念龙为首任驻巴基斯坦大使。以后陆续派出的新四军老战士大使有:原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主任何伟、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政治部主任陈志方、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李菊生、新四军军部秘书长李一氓、新四军师卫生部长王雨田、新四军一支队一团干部易非、新四军第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委员张英、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林平、中共淮北地委书记张德群、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长李清泉、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世杰、苏中军区宝应独立团政治委员曾涛等。曾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刘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驻罗马尼亚全权大使。
曾任新四军政治部调研室主任的刘晓,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驻苏联大使、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市工作部交通站负责人吴学谦,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出席五届联合国大会。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姚念,历任驻印度大使、驻孟买总领事馆总领事、驻突尼斯首任大使。他们有的曾任多国大使,张灿明先后任驻锡兰、蒙古、也门、芬兰大使;曾涛历任驻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法国大使;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政治部主任陈志方,是我国驻叙利亚、伊拉克首任大使,后担任驻乌干达、瑞士、越南大使。陈辛仁历任驻芬兰、伊朗、荷兰、菲律宾大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林平,历任外交部美澳司专员、美大司副司长、驻智利商务代表、驻智利大使、美大司司长、驻澳大利亚大使兼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中共应城县委书记樊作楷,1965年后历任驻索马里、马里、伊朗大使。宋之光曾任苏中军区团政治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驻民主德国大使馆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民主德国、英国、日本大使,外交部长助理。
在外交战线立新功
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彭明治是个老红军,接到调他到外交部的命令时,正在广西指挥剿匪,连忙收拾行装北上报到。1950年7月彭明治成为首任驻波兰大使。当时整个大使馆没有人懂波兰语,但是懂英语的还是有人的。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彭明治特地请了一个懂英语的波兰老师教他们波兰语,通过半年的学习,使馆的语言问题得以缓解。彭明治在任大使近两年中,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很快,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帮助,文化上相互往来。王雨田原是从医的,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外交战线,当过外交部礼宾司、社会主义国家司、亚非司司长,当过驻民主德国政务参赞,当过驻苏丹、肯尼亚、刚果和联邦德国大使,随同毛泽东、朱德出国访问,参与一些外国元首、总统的访问接待工作,为发展中外友谊,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二旅三十五团政治委员张彤,先后任驻丹麦、瑞典、印度大使馆武官,驻刚果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副司长、司长,刚果民主共和国临时代办,在困难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任务。他1962年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事务中表现出色,1969年后,先后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埃及、联邦德国大使。1974年,张彤曾作为中国特使赴伊朗谈判,正式建立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
1959年10月,应革命刚成功的古巴要求,中央派时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的曾涛去古巴。就这样,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的曾涛,连电台和机要员也没有,便以新华社驻古巴分社社长的名义,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960年9月2日,古巴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哈瓦那百万人大会上,握着曾涛的手高高举起,大声宣布:“从现在起,古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让台湾的代表马上离开!”从这一天起,曾涛成了中古两国建交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后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古建交公报上签了字。
周恩来、陈毅等首批外交家,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党的外交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一大批走向新中国外交战线的原新四军将士,在新的岗位忠诚爱国,甘于奉献,不辱使命。他们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捍卫着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跟敌对势力作斗争中“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他们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