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英石行情蓄势待发

2020-07-08

收藏·拍卖 2020年5期
关键词:灵璧观赏石奇石

古浯有云:“林无石不幽、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一——赏石文化逐渐赢得认可,收藏价值山不断提升:不管在拍卖会。还是在其他民间交易平台上。都时常会传来奇石天价成交的消息。英石,是有着四大园林名石美誉的中国传统文化名石。近十年来,在国内外的观赏石拍卖专场。英石和灵璧石等其他传统名石一样,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种之一。但相比北方奇石市场的热度。英石在原产垃广东似乎仍处于低潮。

作为四大名石之中唯一的阳石。广东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值得进一步深挖,得到市场认可山是指日可待。

英石,希代之宝

英石又名英德石。被英德当地人傲称为“土特产”,是广东特有的传统名石。英石具有悠久的开采和赏玩历史,根据史载,早在宋朝,上等的英石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而史家津津乐道的《云林石谱》、《广东新语》和《洞天清录集》等古籍,均对英石作过重点介绍。苏东坡、米芾、杨万里、朱彝尊、查慎行等古代名家更视英石为珍宝,赏玩之余,纷纷赋诗赞颂。如宋岭南使程德孺解官北还,以英石赠扬州为官的苏轼。苏轼取杜甫“万古仇池穴”之句命为“仇池石”,将其视为“希代之宝”,并赋诗《仆所藏仇池石》云:“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婉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今天,赏石人士在茶余饭后经常拿出来形容奇石美姿特点的“皱、瘦、漏、透”四个字,其实原本就是古代文人专门用来描述英石的。正因为外形多姿多彩、变化无穷,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英石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到了洁代,又与灵璧石、太湖石和昆石

起,被推举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历代的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都以收藏英石为荣、为乐。

英石用途广。洁代《岭南杂记》指出:“英德石大者可置庭院,小者可列几案,无不刻划奇巧,玲珑峻削。”大者如大器、中器可作假山,既有可一石成景者,也有玲珑小件如英石盆景等可供摆设者。目前,北京故宫御花园里边陈列和保存的观赏石,30%是英石,共有27块,体大的高2米,最小的仅70厘米,每块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汉白玉石座,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蛟龙、云海等花纹图案,足见当年皇帝对英石的喜爱和重视;岭南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无不是主要以英石取景。

观赏石专场拍卖的主角

自宋代以来,英石在我国近千年的奇石收藏历史当中,一直是收藏家们热捧的主流品种,这一点是许多史书和当下的产业发展实践反复证明的事实。

随着英石文化价值被逐步挖掘,也带动英石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2005年,英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英石之乡”;次年,“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德的英石文化产业所以能够迅速达到“阶段性高峰”,主要得益于岭南以外尤其是北京和江浙一带的奇石玩家的介入,他们对英石这一传统文化名石的理解远比南方玩家要深,所以,那些地区也成了英石主要销售区域。

此外,英石在观赏石拍卖市场上也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

2009年,西泠拍卖在国内推出“文房洁玩。首届历代供石”专场,上拍的57件历代供石中,涵盖了英石、灵璧石、水冲石、昆石、绿松石、戈壁石和黑太湖石等近20种,而英石和灵璧石的上拍数量合起来已经占到全场拍品的61.4%,其中英石仅比灵璧石少了4块。从成交率来看,英石也仅次于灵璧石,在所有石种中排行第二。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会“聚——当代文人艺术”推出过一方“洁或更早斗底刻铭英石”(27.5cm),供石底部有晚洁画家查世燮刻款“千岩竞秀,万壑云蒸”,原配木座,成交价49375万元。同样这方石头,在西泠印社2012年舂拍会“文房洁玩·古玩杂件”专场(清·洪范、查世燮旧藏英石供石)以3335万元成交,短短两年增值了16万元。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沖淡自然翦淞阁文房韵物志”,一方“宋。天柱峰英石”(连座高63cm),估价达300万-500万元,这也是当时赏石拍卖估价最高的一方,最后成交价356万元。

只要稍作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在近些年国内外的一些重要拍卖会上。譬如纽约佳士得、香港苏富比,还有国内的北京保利、西泠印社等拍卖巨头企业组织的与奇石收藏有关的拍卖专场上,英石始终是场内的主角。它和灵璧石等传统名石一样,一直有着较高关注度,也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种。

邓百熙:唯一的地表阳石,英石市场有后发优势

《收藏·拍卖》: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名石之一,但相对来说,其价格似乎没有其他名石高,作为一名藏石家,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邓百熙: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英石的知名度和其他名石其实相差无几。英石价格如果也与灵璧石、寿山石等石头一样高,那我们藏家哪里还有玩的空间。在古代,广东英石离文化中心比较远,历代皇家都在中原一带,从赏玩的角度来说,英石开采运送很麻烦,赏玩的难度也比较大。也正因如此,历代开采英石的力度没有其他名石的多,那英石留给我们赏玩的空间就更丰富,这是件好事。灵璧石、太湖石的价格早已不是洼地,而英石目前还有比较大的储藏量,能保证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需求,未来也有后发优势。

《收藏·拍卖》:与其他名石相比,英石的优势在哪里?

邓百熙:四大名石之中,只有英石是阳石,地表之上成形的独石。近年虽有土层下及河床采集的英石进入玩家视界,但英石的主体概念应该还是地表上的阳石,英石是山上“捡”的。而观赏石类中绝大部分是水中打捞,深土挖掘,岩层开采,如果说这些石头知道地球的故事,那英石则知道宇宙的故事。英石由于阳石特性而产生与别不同的观赏效果,气质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值得不断深入研究,以解释英石吸引赏玩者的原由。“英石的魅力在于直线与棱角”,这是我三年前提出的美学观点。所谓直线,是指线性而非实线直线,曲线中也由每小段直线组成,如书法的抑扬顿挫产生的视觉冲击。所谓皱,其实是线。中国山水画重笔墨线性,没有线条支撑的山水画不耐看,无论干湿浓淡的用墨有多灵活。线性是画家个性风格的关键成因。当代山水画家,如果没有好的线条,在历代大家的光环之下就无可遁形,无可藏拙了。英石的外形与纹理非常丰富,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基本上在英石中可以找到,这在观赏石世界中可以说独一无二。英石成形于地表,是阳石,自然是吸收了日月精华,一身阳刚气质,加之棱角分明,线性万变,一个“皱”安能概述?说英石气场大,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

《收藏·拍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英石内在的石头文化?

邓百熙:石头文化都是人赋予的,石头本身是没有文化的。与其他石种相比,从宋代以来,英石由于“皱而多纹”“瘦而耸削”的欣赏价值深受文人的追崇。英石剛性,有骨有力有气,更契合文人的气质,也更能抒发文人内心的情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人风骨。水中打捞的石头一般很圆润,但却没有风骨的味道。英石是有个性的石头,大自然造就了它千变万化的形态。玩过赏石的很多藏家,一遇见英石,大多是没有免疫力的,尤其是画家和设计师。

《收藏·拍卖》:目前英石的藏家群体大吗?

邓百熙:对收藏界人士来说,英石的名贵在于它的质朴简约、整体气势和细节的奇巧,以及正大而独特的文化品格。整个藏家群体在慢慢扩大,这几年北方藏家也开始加入英石收藏阵营。

《收藏·拍卖》:英石目前的价格仍处于低洼,除了赏玩之外,你觉得它有投资前景吗?

邓百熙:如果把投资摆在第一的话,玩赏石就失去了它本身价值了。我微信有篇文章曾这样写,石头是拿来赏玩的,首先要喜欢,而不是出于投资或投机的目的去炒石,如果石头买回来只是压仓库,你就对不起这个石头了。赏石是小众收藏,并不要求遍地开花全民都赏石,藏家也必须要有历史、美学、文学等一定基础才能赏玩出它的味道。

《收藏·拍卖》:文人著文写诗、题跋能为英石提高文化价值?

邓百熙:这一点并不需要太刻意。首先我们说名人名石,是名人才有名石,而不是为了让这个石头出名刻意去清名人著文写诗,这反而会本末倒置。英石一般不需要人工雕琢,保持自然的状态为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名石,都是因为主人有名气,而后又从刻字或者注文中考究出更多收藏故事。因为这些石头可能出自名人之手,在名人之间流传,文化价值也更高。

《收藏·拍卖》:对于尚未入门或刚刚入门的藏家,你是否有些建议?

邓百熙:英石收藏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门类,但如果要成为专业藏家,还是要加强学习。比如买英石类的书看,多和业界的朋友交流。但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还是要去英德实地考察,经常零距离接触英石,反复体会,眼光才会高。

猜你喜欢

灵璧观赏石奇石
灵璧“三奇”甲天下
一个时光收藏者的自白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河北唐河彩玉藏家典藏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爱江山更爱美石
第八届中国赏石层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