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智慧后勤建设的探索
2020-07-08唐灵通
唐灵通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作为广播电视从业者,更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聚焦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守正创新,主动站在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服务保障模式已经落后淘汰,超前保障、体验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更能满足安全播出保障、满足广播电视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新思维,让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机关后勤事务管理变成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科技、黑科技、硬科技,让智慧后勤、智慧广电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广播电视;智慧后勤;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6-0049-04
0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目前,正值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深化机构改革的关键节点。为深化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着力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高质量广播电视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智慧广电”宏伟战略部署应运而生。
广播电视的机关后勤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除承担着日常机关事务行政管理等职能外,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安全播出、监测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广播电视中心工作正常运转提供服务保障、为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等重要职责,承担着供配电、通讯、网络传输、电视电话会议、有线电视、治安和消防监控、空调等工作,管理并维护着供电监测、数据交换、视频监控、二维码巡检、节能监管等智能系统平台。虽然不是一线播出单位,但是承担的保障任务涉及专业多、设备多、系统多。这些系统建设年代不同,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而且基本都是独立运行且分布相对分散,系统间不互通,数据无法共享,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对安全播出保障的统一调度指挥工作造成了障碍。同时,系统运行问题和隐患还多依赖人为发现,缺乏自动监测预警机制,如遇复杂或者关联故障,无法及时准确定位故障或排除故障时间较长,系统技术管理效率不高。
随着广播电视系统新业务、新业态的出现,“智慧广电”的整体战略背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升安全播出技术保障水平,提高机关后勤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成为我们推进改革创新、做好服务保障面临的新课题。
1 “智慧后勤”理念
为积极响应“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广播电视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推进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开展,我们紧紧围绕“智慧广电”整体战略思路,通过对日常服务保障工作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智慧后勤”理念,旨在全面推进保障服务工作升级,进而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安全播出、服务广播电视。同时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即优先建设安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实现预警预判、指挥调度,达到互联、提质、增效;建设完善数字后勤平台,实现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达到流程再造、资源整合、信息共融,智慧增色服务;充分发挥系统价值,信息化成果向全领域推广,如图1所示。
2“智慧后勤”的开发过程
2.1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的建设
智慧后勤平台的核心是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开发这套系统是一次新实践,更是服务保障思维理念的全新升级,是以“更便捷的信息管理、更安全的技术保障、更高效的保障服务、更互动的管理平台”为设计理念,以“资源数据化、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为转型过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三维可视化、工作流引擎、呼叫中心、调度中心、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BIM为载体,融合建筑、结构、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多源技术,打破建筑信息孤岛,构建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实现安全播出保障管理由传统的人工管控模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运管模式转变;系统通过分层建设,打造了一个统一的、可成长、可扩充的技术平台,在数据整合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服务、保障职能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設交叉管理设备、物资、资产、资源等技术保障数据模型,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型系统框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应急响应速度,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降低服务费用及安全播出保障系统故障率,如图3所示。
图2 管理、服务、保障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流程
目前,初步开发的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已整合我们所辖的电力、通讯网络、电视电话会议、空调、视频监控、消防、电梯、给排水8个跨专业平台,供热计量、节能监管平台等23个子系统,将“各系统独立分散”转变为“集中规范化体系”。系统以BIM为载体对所有数据资源进行泛集成,有效完善智能信息资源体系的集约化建设、共享和开发利用,初步形成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演化的智能生态系统[2]。另外,系统将建筑、设备、监控能耗数据关联分析,并通过3D可视化集中展示,加速故障精准定位,有效地提高设备运维质量,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仅减轻了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为误操作,提高了保障工作效率,而且做到了对设备的全方位掌控,降低了设备维修、运行成本,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的整体水平,如图4所示。
2.2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的开发难点
事物的矛盾法则[1],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的开发就是智慧后勤建设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下面几个问题:
2.2.1安全播出保障的系统和数据整合
打破各系统独立的现状,在不影响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电力、通讯、空调等不同专业的安全播出保障系统运行维护、巡检、监控、报修等功能集中整合到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平台上,由一个平台对各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业务的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以技术手段推动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的改进,提高了安全播出保障的效率。
2.2.2安全播出保障的综合预警和联防联动
将安全播出保障相关的电力、通讯、楼宇自控、消防、电梯、安防、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大数据综合统计分析,结合日常巡检数据、设备故障预警阈值,形成具有多系统、多维度、多角度、跨专业的综合预警预测模型,实现对设备系统故障提前预测并发出预警,有效的定位故障隐患位置及其影响范围。
系统的报警和处理不只局限于单一专业单一子系统,而是通过安全播出保障各子系统和数据的整合,经过分析和研判,推测出故障设备系统的上下游系统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通过综合预警系统的故障处理或调度指挥流程,发起各子系统、各专业的联防联动。
2.2.3解决与现有多系统之间数据传输及接口问题
系统接入的20个系统所能提供的接口各不相同,有单个RS-232或者RS-485,有多个RS-232或者RS-485接口,有数据库同步,还有以太网口,等等。本系统采用多线程异步及云平台架构,硬通讯接口RS-232、485接口通过接口及协议转换成TCP/IP方式接入核心交换,数据库同步以及BACnet、OPC采用三层交换重新划分网段,而数据通讯处理采用多线程异步来更新数据通讯。
2.2.4解决无法提供接口协议的子系统对接
有些对接的子系统虽然可以提取出设备运行数据,但由于设备厂商提供不了这些数据的格式定义,无法解析。系统开发人员和专业维护人员通过对提取出数据信息的分析,结合日常使用维护经验,通过反复验证,找出了接口数据的定义规则,解决了子系统的接入。
2.2.5多专业的协调配合
安全播出保障系统涉及电力、通讯、消防、空调、安防、给排水、电梯、視频监控等多个专业,各专业间都相对独立,各专业也分别由不同技术团队来负责运行维护。系统建设过程中从系统前期调研,到系统设计,再到系统的开发,都统一组织这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分配相应工作,并安排专人与开发人员一起测试,保障了项目的实施完成。
2.2.6基础资料的摸查与录入
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必须要保证系统涉及各专业的基础数据准确完整。而系统投入使用前,安全播出保障各专业的基础数据资料基本都为纸质,而且分散,需要收集、汇总、分类、电子化,再录入系统;同时许多的专业基础数据在大院设备设施多次改建、改造后已不准确,需要重新摸查,工作量极大。
2.3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系统的应用成效
自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先后利用其预警预测、指挥调度等功能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理多起系统设备故障险情和安全播出保障风险隐患,大大提高了安全播出保障整体水平。
3智慧后勤的重要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机关服务效能革命的重要要求。我们将数字后勤建设作为推动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着重贯彻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绩效化发展理念,取得了良好成效[3]。
(1)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了安全播出保障和服务的统一标准化管理。在全面梳理安全播出保障相关的电力、通信、消防、安防、监控、空调、能源、巡检及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等独立系统管理需求、管理规范和流程的基础上,将各独立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并将其工作流程固定化、标准化、规范化,大大提升了标准化水平。
(2)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了安全播出保障和服务的全系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高度精细化管理。目前,我们可以做到对涉及安全播出保障的每一个子系统、每一台设备运行状态24小时365天全天候、不间断的掌控。所有运行数据、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初步实现了保障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
(3)通过平台建设,实现了“互联网+”与安全播出保障工作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服务保障的信息化水平。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等高新技术手段,实时反映、统计各保障系统运行数据、巡检及能耗情况,通过多种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判、预警,改变了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实现了对设备的全方位掌控,使设备运行维护从“独立分散系统”转变为“集中规范体系”[4]。
(4)通过平台建设,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以技术创新倒逼管理机制转变的绩效化改革。以平台做抓手、做基础,通过大数据实现了对设备、人员使用效率、生命周期的实时评估和历史追溯。现在,我们可以以年、月、日等不同周期,随时评估每一个系统每一台设备的寿命、效益、效能和机关大院的水、电、暖等能耗情况,实现了管理数据的动态、实时、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既提升了安全播出保障管理的效益,又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以技术创新推动了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升级。
4当前智慧后勤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建设安全播出保障综合预警平台,我们对智慧后勤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在管理机制、流程标准化方面还有待优化和完善
通过建设平台,基本完成了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实现了系统、设备、程序等“硬件”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管理机制、流程等“软件”上的标准化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根据平台的工作特点,进一步从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上提升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