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2019年渔业经济形势分析

2020-07-08

当代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种养水产品渔业

2019年,全省各级渔业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精神和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渔业供给侧改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54.41万t,同比上年增长3.03%;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670亿元,同比增长10.76%。全省渔业生产持续稳定,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渔民收入稳步增长,渔业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1 2019年渔业经济指标

1.1 渔业生产情况

2019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42.57万hm2,同比增长1.5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5.83万hm2,湖泊养殖面积5.5万hm2,水库养殖面积10.15万hm2,河沟及其它养殖面积1.08万hm2。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1.3万hm2,工厂化养殖42.68万m3,网箱养殖面积169.26万m2(60%为池塘网箱养殖类型)。

1.2 水产品产量

1.2.1 养殖产量

2019年全省水产养殖产量246.32万t,同比增长3.52%。其中:鱼类产量207万t,同比增长0.32%;甲壳类产量33.27万t,同比增长28.76%;其它类产量4.8万t,同比增长6.69%。观赏鱼养殖1,304.46万条,同比增长2.46%。

1.2.2 捕捞产量

2019年水产捕捞产量为8.09万t,同比下降9.97%。其中鱼类捕捞产量6.64万t,同比下降9.83%;甲壳类0.95万t,同比下降9.92%;贝类0.37万t,同比下降15.44%;其它类0.14万t,同比下降1.29%。

1.3 苗种生产及水产加工

1.3.1 苗种生产

2019年全省生产主要水产鱼苗510.45亿尾,同比增长2.1%;生产鱼种43.27万t,同比下降0.13%;投放各类鱼种37.27万t,同比增长8.59%。

1.3.2 水产加工

全年水产加工总量21.95万t,同比增长44.51%,其中:水产冷冻品加工15.05万t,同比增长75.42%;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加工6.16万t,同比增长1.94%;藻类加工、罐制品、鱼粉、鱼油及其它水产加工品0.73万t,同比增长30.43%。

1.4 渔业经济产值和渔民收入

2019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670.78亿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渔业一产产值468.88亿元,同比增长5.85%;渔业二产产值80.34亿元,同比增长39.98%;渔业三产产值121.59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省渔业户26.29万户,同比去年减少5.26%;渔业人口113.5万人,同比下降7.82%;渔业从业人员87.52万人,同比下降3.61%。据渔民家庭收支调查系统年报统计,2019年度全省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6,771.8元,同比增长2.2%;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5.04元,同比增长6.08%。

2 渔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1 合理布局渔业生产,保障水产市场供给

2019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同比增长1.52%,工厂化养殖面积同比增长7.59%,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同比增长4.29%,网箱养殖同比下降29.69%。各地相继颁布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依法退出禁养区水产养殖,加大天然水域养殖网箱整治和取缔力度,科学布局养殖水域、规范限养区和养殖区渔业生产,修复水生生态环境。在加强渔业基本建设、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了水产品市场的安全供给。

2.2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渔业绿色发展

2019年全省水产捕捞产量的占比仅为3.18%,水产养殖产量的占比上升为96.82%,水产捕捞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水产养殖成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水产养殖中池塘产量174.42万t,同比减少0.36%;湖泊养殖6.01万t,同比下降12.39%;水库养殖20.72万t,同比增长3.76%;河沟及其它水域养殖6.02万t,同比下降3.7%;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39.15万t,同比增长31.34%。从各水域养殖结构的占比分析,池塘养殖产量从2018年的74%下降为71%,湖泊、水库养殖产量分别下降为2%和1%,河沟及其它产量占3%,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占比由2018年的12%上升为16%。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的指导方针,强化生态环境管理和渔业资源养护,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继续扩大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推动了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2.3 优化水产养殖品种,渔业生产提质增效

2019年,全省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178.7万t,同比下降1.03%;乌鳢、黄颡、鳅鳝、鳜鱼、鲈鱼、鲟鱼等名优鱼类品种产量28.2万t,虾、蟹、龟、鳖、蛙等名特优水产养殖产量39.36万t,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合计比上年增加10.23万t,同比增长17.83%。大宗淡水鱼类产量在水产养殖产量中所占比重为72.55%,比2018年下降了3.33%;名优水产品产量的占比上升为27.45%。据省统计部门核算,2019年全省渔业一产产值441.82亿元,同比增长7.44%;实现渔业增加值287.5亿元,同比增长7.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营养价值水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各地优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水产可持续养殖,促进了渔业减量增收、提质增效。

2.4 促进渔业三产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统计,2019年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166家,其中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59家;年加工能力36.35万t,同比增长2.78%,日均冷冻能力同比增长20.93%;全年水产品加工总量21.95万t,同比增长44.51%,其中小龙虾加工7.77万t,同比上年增长256.38%。全省休闲渔业经营主体8,495个,其中规模以上经营主体1,742个,从业人数6.2万人,全年接待人数1,075.4万人次,休闲渔业产值同比增长13%。近年来,各地以水产健康养殖为基础,水产品加工和休闲业发展为引领,带动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渔业加工、流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基本完整、利益联结稳定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3 存在的问题

3.1 一二三产发展不均衡

全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国渔业一二三产产值比为49.6∶21.9∶28.5,我省2019年渔业三产产值比为69.9∶12∶18.1,反映了我省渔业三产发展不均衡,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进一步优化水产产业区域布局,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水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打造产业品牌,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渔业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3.2 品种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2018年全国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大宗淡水鱼类产量占比仅为66.45%,我省2019年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在水产养殖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2.55%。庞大的大宗鱼类产量造成了市场供需宽松、鱼价受到压制、产品压塘量大,形成了养殖低盈利、渔业低效益的格局。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名特优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养殖技术及模式的推广,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养殖,满足消费市场需求,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3.3 养殖生产成本偏高

据渔民家庭收支调查年报统计,2019年全省渔民家庭水产饲料、苗种等直接生产成本比上年增长18.39%,在渔业经营总支出中的占比达到80.62%。生产成本的增长,挤压了养殖利润空间,渔民增收难度加大。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选择优良养殖品种放养,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饲料转化率;以水产科技力量为依托,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示范引领,帮助渔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种养水产品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