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调研报告
——博乐市博河风光带滨河公园
2020-07-08陈竟
陈竟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
城市滨水风光带是指海、江、河等城市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的一种独特的线性景观带,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人工建造的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性,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1]。目前,世界各个城市景观建设中,城市滨水区、滨河区绿地景观建设已成为热点内容,其中植物景观造景是城市滨河绿地系统的1 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博乐市概况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南3 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似一片海棠叶。博乐市地处79°53′~83°53′N,44°02′~45°23′E,东西长315km,南北宽125km,总面积为2.7万km2。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地区相依,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85km。气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5.6℃,年均降雨量181mm,年平均蒸发量1562.4mm。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53d~195d。
1.1 博河风光带
博河风光带是博乐市最大的公共绿地,博河宽阔的水面、两侧成片的树林是博乐市最好的自然资源。博河风光带位于博乐市区中心,是连接北部老城与南部新城的核心地带,是整个城市的景观核心,博河风光带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博乐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加强了博乐旅游城市的地位。整个风光带由西向东主要分为水漫红岩景区、月亮湾景区、风帆广场景区、天鹅湖景区、百花堤景区、红色石湾景区等,景观面积125hm2。西起镜明湖(原五一水库),途经人民公园、滨河公园,终至镜霞湖(原八一水库),穿越镜明湖、镜泊湖、镜霞湖。
博河两岸景观特色最突出的部分主要分布于西部的人民公园和中部的滨河公园,沿河两侧的景观特色不突出。
1.2 滨河公园
新疆博乐市滨河公园位于博乐市南郊,2001 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16.89hm2,其中绿地面积54hm2,融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于一园,集文化、娱乐、住宿、饮食于一体。
滨河公园主要由6 部分组成,第1 部分:文化游赏区:包括主门、南北广场、现代凉亭、哈日吐热格亭和2 个蒙古包及1 座大型浮雕;第2 部分:水上及中心娱乐区:内设九曲桥,连贯滨河公园南北两岸,岸边建有码头、怪石沟亭和赛里木湖亭,河内有各种游船供游人观园;第3 部分:儿童活动区;第4 部分:安静休息区:内设艾比湖亭等娱乐设施;第5 部分:公园管理区;第6 部分:野营区:内设8 个蒙古包等娱乐设施。
2 研究时间及内容
该研究从2019 年7 月~2019 年9 月通过对博乐市博河风光带中的滨河公园段的全面踏查,记录了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特性,分析了滨河公园绿地现状,植物配置情况,总结博乐市滨河公园的植物配置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为北疆滨河公园的设计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 结果与分析
对博河风光带的滨河公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植物种类选择和滨河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不足。
3.1 滨河公园乔木统计
根据统计,滨河公园共有乔木29 种,14704 株。从表1 中可以看出滨河公园乔木种类偏少,多种乔木反复应用,如白榆、裂叶榆、白杨、沙枣等;其中的彩叶乔木单一,建议滨河公园增加彩叶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丰富滨河公园的景观。
表1 滨河区乔木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arbors in riverside area
3.2 滨河公园主要灌木及草本统计
地被植物景观总体变化不大,从表2、3 中可以看出滨河公园中灌木、草本和宿根花卉等植物应用种类极少,主要是榆叶梅、丁香、草坪草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宿根花卉及其他草本植物今后在滨河公园中的应用前景还是比较大的,种类可以更加丰富,今后对滨河公园的景观优化具有很大作用。
表2 滨河区主要灌木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main shrubs in riverside area
表3 滨河区主要草本统计Tal.3 Statistics of main herbs in riverside area
3.3 滨河公园景观带植物配置特点
3.3.1 植物种类配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滨河公园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滨河公园的植物大多都是乡土植物,植物生态体系应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防护性。滨河公园在靠近城市道路一侧种植常绿高大乔木作为隔离带分割空间和屏障视线,内侧活动区域则注重乔、灌、草相结合,营造林间漫步、寻幽探险、享受自然野趣的场所[2]。
3.3.2 植物色彩配置——色彩丰富、物种多样
注重植物色彩的巧妙搭配,可使景观效果增色不少。同时,花色配置选择也十分重要,可在选择同花期的植物时,注意不同花色的对比和呼应,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相互调和,避免同种色系植物相邻种植。
3.3.3 植物空间配置——配置方式多样性
在滨河公园内以列植,群植以及片植为主,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方式,搭配块状绿地,色彩分明。在滨河公园的植物中,高大乔木是以松、柏、柳、杨为主,中小乔木主要是常见的海棠、樟子松、榆叶梅和丁香,地被主要是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
3.3.4 植物季相配置——富于变化
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植物配置的时序性。季相是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的季相变化是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能突出体现本地植物特色[3]。博乐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秋短暂,冬夏较长。配置时应考虑不同植物花期的季相变化,以达到春、夏、秋3 季有花的效果,如可将花期4~6 月的中型黄菖蒲、6~10 月的粗糙型美人蕉搭配种植于滨河公园的水边,产生色彩丰富,质感多样,层次鲜明的植物群落。公园内春季海棠、丁香、梨花相继开花,点缀着缤纷的春季;进入夏季,白花矮牵牛与绿叶植物相映,素雅而芳香,榆树、垂柳、杨树等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可供游人休息纳凉,丁香、海棠花蕾绽放,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增添一份惬意;秋季,金黄的枫树叶片,减少了秋季的悲凉之感;而冬季,挺拔苍翠的樟子松、云杉与皑皑白雪交相呼应。总体上看,四季有景可赏,春夏观花,秋季观叶色,冬季观树姿,景观季相变化明显。
4 滨河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不足
4.1 植物空间分布不够合理
滨河公园的植物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区域植物的密集与稀疏安排不够妥当,无规则杂乱。整体布局散乱,树木大多群植,没有突出优良品种进行孤植或根据地形变化进行对植,使植物群落趋于平衡。
4.2 植物种类选择单一
滨河公园大面积使用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的引用较少,使得部分植物群落结构重复单一。从滨河公园植物统计表可以看出,在某些区域内种植的植物仅有两三种,而且反复交替种植,物种不丰富。杨树、白榆、沙枣和裂叶榆等植物频繁使用,种类总体偏少,景观效果也不理想,这些现状会造成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观赏性差,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管理。在今后景观优化中应适量引进适合当地栽植的彩叶和观果树种,如海棠、紫叶稠李等,加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季相变化[4]。
4.3 忽视常绿树种应用、季相景观不突出
滨河公园常绿树种应用种类少,所占比例比较低,且园内部分区域植物群落存在过于追求春花夏绿的效果,忽视了常绿树种的应用,造成了公园冬季植物景观的空白现象。特别是冬天在公园内除了樟子松、云杉,几乎看不到其他绿色。即使有火炬树勉强可以作为冬季观赏植物,但是由于种植比较分散,不容易形成景观,再加上管理不当等原因,更加影响了其观赏性。
5 建议
5.1 进行景观区域化管理
植物配置可根据需求种植,按照景观区需求可把种植分为观赏区、散步区、广场区以及运动区域。植物因地制宜,满足人们生活、娱乐、休闲的需求,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合理区域化管理会为城市景观增色添彩,色彩搭配得多样性,植被的层次搭配会吸引更多的观赏人群,从而在城市滨水风光带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5.2 丰富物种多样性
滨河公园在植被选择上,应适当引进相邻气候带树种和外来优良树种作为辅助和补充,不仅能保持和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观赏性,还能降低植物群落的维护成本。针对滨河公园物种单一的问题,可以适当引进外来优良品种,增加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和稳定植物群落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滨河公园景观观赏性。
5.3 丰富群落组成
植物造景要根据地形起伏的变化及植物的生长特性,注重常绿、落叶、乔、灌、草、地被等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的构建,形成立体景观。在景观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上层种植大叶白蜡、小叶白蜡、疣枝桦、五角枫、梓树等,中层可采用红瑞木、丁香、榆叶梅等,下层采用黑心菊、松果菊、萱草等。滨河公园目前藤本植物应用很少,建议考虑多引进藤本植物,与园林小品形成一定的景观呼应,丰富植物景观观赏性,藤本植物可以利用啤酒花,五叶地锦等。
6 结束语
通过对博乐市博河风光带滨河公园植物样地调查研究、分析对比,总结出了目前博乐市滨河绿地景观的特点并提出展望,为博乐市景观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北疆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