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景观在国画中的艺术表现和创作

2020-07-07陈玥彤

广告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童趣玻璃森林

摘要: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都缺少一种静下心来的雅致。作为新时代城市人逃离灯红酒绿,寄情于简单纯净绿色世界的一种新型迷你生态圈——微景观,让人们推开了想象的大门,踏入到梦境一般迷幻放松的世外桃源之中。围绕着这个在方圆中构造的小小世界,用四年所学的中国画技法来表现微景观的雅致与沁心氛围,则是我此次创作的宗旨。

关键词:微景观、森林、玻璃、童趣

一、前言

试想一下在每日繁忙的事务中,能够瞥见案台上一个小小的玻璃瓶中浓缩着与自己喧嚣生活不一样的景致,一片清幽茂密的森林,一间造型奇特的树屋,一把轻巧洒脱的秋千,这该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净土。近年来接触到多肉植物的我对这巧妙的世界简直爱不释手,构思创作时翻阅画册看到的一幅作品更加坚定了我想展现这个精巧的微观艺术的念头。微景观中一草一木皆有情,正如国画笔下有神,落笔挥毫间迸发出的洒脱与细致。而其中的花草木屋也是国画中常见的元素,微景观的布局与国画的位置经营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国画与微景观原本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在我眼中就这么联系到了一起。平日的写生创作是把面前的山水跃然纸上,浩浩荡荡,气势辉煌;我此次的创作是把景致细心收拾,浓缩在一圆形的玻璃缸中。

二、创作过程

(一)草图

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如何营造一个森林的气氛?我们知道茂密森林中树木丛生,千篇一律,一不小心就会显得画面变得平面没有层次,这时候就要利用前后景的透视关系来使画面丰富。所以我安排了前景的大叶子使得画面有种从前往后看的纵深感。再有就是疏密关系,我想让玻璃缸四周的节奏拥挤,密得连风都透不过去,相反地,中间留出一片纯粹的空地,让画面干净透彻,疏得可以跑过马匹。前景实打实地精心描绘双勾,后景寥寥带过皴染并用地没骨。抓住童趣又有特色的元素也是营造森林氛围的关键,说到森林里有生活气息的存在首当其冲的就是树屋了,有落脚的地方才有生活,所以我在草图中计划好了树屋的部分,有了家就会有生活空间里的活动,于是秋千和桌凳就浮现在我脑海跃然于纸上了。家有了,娱乐活动的设施有了,那又是谁生活在这片乐园里呢?我想应是一只纯洁美好,在密林深处不被世俗污染的独角兽,这也呼应了我的主题,让人们返璞归真。

(二)设色

整个墨稿完成了,重中之重是设色,这一步决定了这幅画的基调。我脑海中的森林是清新的,如四月的春风,清凉舒适,这也符合了我一向偏爱淡雅风格的喜好。如此一来,颜色忌讳浓重,必须轻薄透亮,逐层多次分染,再统染,再分染以此循环直至达到想要的效果,总的来说,这一步是耗时最长的,同时也是最要下功夫的。首先要确定的是整幅画颜色上的关系,前景毋庸置疑是要最重的,而设置的三片大面积的绿色分别是近树林、远树丛还有草地,这三块地方的色相虽然都是绿色但也要拉开距离。近树林最重,偏汁绿色,看起来青翠,又有些许花青成分能与右边的树叶颜色呼应;远树林第二重,淡汁绿中混合些许赭石,能和赭石色的树干稍稍融合,让远树丛能虚进去。左边的树干很好的利用了熟宣的特质,采用了积水法。右边的树屋树皮的处理更是煞费心思,每一块树皮都经过了赭石加焦茶的分染与统染,然后又是用墨笔皴出岁月痕迹的树纹,接着再次分染。每块树皮经过如此处理后,大体上还是保持着受光面浅,背光面深的原则,让整幅画节奏统一不脱节,让这个树屋有明暗面,立体而有层次。树屋上的树叶填色法也是非常有讲究,每个枝干的叶子都分组,“品”字型分布,每一片叶子都只填一半花青色,增加趣味与细节。主体独角兽的设色上,为了突出它纯洁的特性,通体染了白色,在暗处分染花青加曙红调成的紫色强调结构,加以额饰并赋予金色丰富主体。对于独角兽周围的树丛的颜色稍微加重并且皴染,为的是衬托主体的白净。在草地的处理上是由我对学校草坪的观察和结合画作演变过来的,学校的草坪一部分刚刚舒展开嫩芽,一部分褪去了色彩,像董婷竹老师在她的画中表现的一样,嫩绿色与嫩黄色完美自然过渡地融合到了一起,于是我便用淡三绿与淡藤黄交织在我的草地中。黄色既与蓝色形成舒服的对比,又与绿色相邻且联系,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还摆脱了草地平涂绿色显得简单的窘境。

(三)调整

经过通幅精心设色,《微观森林》的大体效果已经出来了,此时发现我的画面颇平。于是我便添加了一些点景细节,比如在树屋的窗口加了一只猫头鹰,桌子上摆置了一只藤编竹篮,里面装着几枝鲜花。加上了墨色小草和石块后,整个画面节奏更加疏密有致,让原本轻盈的颜色有一种沉下去的感觉。为了打破圆形,老师又建议我画一只黄色毛绒玩具在右下角,半遮半掩在玻璃缸后,既增加童趣,又能与蓝色产生对比。玻璃缸底座与缸口的厚度和透明感则是用白色表现出来,让它彻彻底底亮起来。一幅完整的作品当然少不了落款,根据画面,长串的题字是不适宜的,落个穷款最佳。在题字盖章之后,这幅创作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三、特色与创新

此次的创作采用的主题是在玻璃器皿里的微景观山水,这在画坛上虽出现过但也是并不常见的。立意是要让现代人驱散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带来的烦恼,回归原始回归最初,保持童心保持纯净。技法上树屋树叶的部分填一半颜色的方法也算是标新立异,在以后的创作中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可以进行继承与发展。在素材的收集途径上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积极性,百度、微信、淘宝、微博等软件都是我收集素材的灵感来源,使得这幅画充满了现代感。

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探索,我打开了对国画不同认知的大门,今后的创作中我要继续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尝试在不同的玻璃器皿里画不同的构图,或是写意,或是工笔,都要应用上此次所学的知识进行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泉高致》——郭熙 2010年8月1日 山东画报出版社

[2] 《工笔技法解析与原大画稿》——荣黛红 2017年1月第一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玥彤(1996.01)女,汉族,海南海口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畫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童趣玻璃森林
童趣
蓝湖童趣
哈Q森林
哈Q森林
童趣游乐场
哈Q森林
哈Q森林
童趣照相薄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