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砂土地基水闸悬挂式防渗墙渗流分析

2020-07-07

治淮 2020年6期
关键词:板桩粉砂闸室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 210029)

1 引言

防渗排水设计是水闸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渗流安全是水闸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砂性土、特别粉砂土地基上的水闸最容易发生渗流变形[1],影响水闸安全。在粉砂土地基上兴建水闸,通常采用铺盖和垂直防渗体相结合的防渗布置形式,用来延长渗径,降低闸基平均渗流坡降[2]。某水闸位于江边,承担双向水头,粉砂土地基,工程建成运行17 年后,出现较明显的渗流破坏险情。本文采用Autobank 有限元软件对水闸工程进行渗流复核,分析出险原因,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布置

水闸位于长江通江河道上,是一座具有灌溉、排涝、挡洪等多种功能的水工建筑物;共5 孔,每孔净宽6.0 m,闸孔总净宽30.0 m;承担双向水头,内河蓄水期最大水头差5.36 m,长江挡洪期最大水头差3.7 m。

闸室上(内河侧)下游均设消力池、海漫及防冲槽,上游翼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下游除第一节翼墙采用空箱扶壁挡土墙外,其余为扶壁式挡土墙。闸室共3 块底板,其中中间3 孔一块底板,两边孔各一块底板;闸室边墩外设钢筋混凝土空箱岸墙。闸室、空箱岸墙及左侧(面向下游)上游第一节翼墙采用素混凝土换填基础,左侧下游第一节翼墙采用预制方桩基础。闸基轮廓线采用水平铺盖与垂直板桩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利用上、下游消力池形成不透水护坦,在闸室底板下四周,上、下游第一、二节翼墙底板下施打钢筋混凝土防渗板桩,板桩长5.0m,桩厚0.25m,桩底高程-7.8m。

2.2 工程地质

闸址处地质条件较复杂,闸室、岸墙及上下游第一节翼墙底板持力层为粉砂夹壤土(土层④),其下为壤土夹粉砂(土层⑤)、粉砂夹壤土薄层(土层⑥)。土层④粘粒、粉粒、砂粒含量分别为5.9%、46.8%、47.3%,水平向渗透系数为2.58×10-4cm/s。土层⑤粘粒、粉粒、砂粒含量分别为10.6%、57.6%、31.8%,水平向渗透系数为3.24×10-6cm/s。土层④由右岸向左岸逐渐加厚,右岸层底高程-6.6~-8.0m,左岸层底高程-12.0~-15.0m。闸室垂直水流向地质剖面如图1 所示。

3 沉降变形情况

3.1 施工期沉降观测

水闸自2002年12月29日开始施 工,2003 年12月20日进行竣工验 收。从2003 年5月10日 至12月6日对水闸主体结构的高程进行了观测,观测范围包括:闸墩12 个测点(上 游 侧0~5,下 游 侧6~11,上游左侧角点为0#)、上游左侧翼墙4 个测点(上1~上4)、上游右侧翼墙4 个测点(上5~上8)、下游左侧翼墙6 个测点(下1~下6)、下游右侧翼墙6 个测点(下7~下10)。观测结果如表1 所示。

图1 闸室垂直水流向地质剖面图

由表1 可知,施工结束后,闸室3 块底板沉降总体上是均匀的,累计沉降值2.3~4.6 cm,右边孔(测点5、6 与10、11)大于中孔(测点3、4 和8、9)及左边孔(测点0、1 与6、7),右边孔边墩沉降值最大,为4.6cm。上下游翼墙累计沉降值2.9~7.1cm,最大值出现在下游右侧第一节翼墙首端(测点下7),该节翼墙底板下为土层④,未进行地基加固。最大不均匀沉降差位于右边孔边墩与下游右侧第一节翼墙首端,为2.5cm(测点11 与下7)。

3.2 出险情况

2019 年11月14日,管理人员发现启闭机房工作桥右缝墩出现张大现象[3],实测缝宽5.7cm(该处缝墩2014 年、2017 年测得缝宽为4.4cm),至2020年1月19日达到6.8cm。期间,闸墩顶部右缝墩缝宽由4.8cm 加大为6.0cm,且左高右低,高差约2cm,右边孔呈后仰状;左缝墩缝宽由4.7cm 加大为5.0cm,下游消力池尾段排水孔位置和护底施工降水井位置(施工结束后未封闭)发现较明显冒泡或冒浑水现象。下游右侧第一节翼墙与右边孔边墩沉降差4.0cm,较完建期增加1.5cm。总体而言,右边孔变形大于左边孔。

4 Autobank 有限元渗流分析

该闸建成运行17 年,运行过程中虽未进行系统观测,但总体上看运行期沉降较小,发生的沉降突变对闸体安全构成不利影响,初步分析是渗流破坏,为进一步确定破坏原因,采用二维有限元渗流分析模型对工程防渗安全进行复核。对照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闸室、消力池四周共布置降水井16 口,间距15.0 m,内径0.3 m,井深17.5 m,井底高程-18.5 m,位于土层⑤中,施工结束后未进行封闭。

表1 节制闸施工期累计沉降观测表

采用Autobank 软件建立闸基二维稳定渗流分析模型[4],分析范围包括闸室底板、上下游消力池、混凝土护坦、降水井、浆砌石海漫;深度范围自闸底板至土层5 层底。计算区域共划分为60607 个网格单元。

分别计算挡洪期、蓄水期最大水头差两种工况。根据土层④自右向左层厚加深的特点,对右、中、左三块闸底板下渗流分别进行计算。提取渗流量q(m3/d),闸室底板下水平向最大、最小和平均水力坡降J1max、J1min、J1av,闸室范围防渗桩下土层④、⑤接触面上水平向最大、最小和平均水力坡降J2max、J2min、J2av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各工况下闸室底板下水力坡降0.002~0.069,平均值0.020~0.035,均小于允许值0.05~0.07,满足粉砂土地基的允许水平坡降要求。闸室范围防渗板桩下部土层④与土层⑤之间水力坡降,蓄水工况为0.059~1.12,平均值为0.114~0.589,挡洪工况下为0.043~0.804,平均值为0.083~0.423,大部分大于粉砂土地基的允许水平坡降。同时还可以发现,板桩下部粉砂土层厚度越小,板桩下两土层间水平坡降越大,且上下游板桩间分布越不均匀;随着粉砂土层厚度的增加,板桩下两土层间水力坡降相应减小,且分布也越均匀。

5 渗流破坏原因分析

(1)通过计算发现,闸室底板下水力坡降满足要求,但因防渗板桩未能全部截断粉砂层,造成板桩间下土层④与土层⑤接触面水力坡降较大,闸室右边孔处土层④厚度较薄,防渗板桩桩尖下仅厚0.2m,水力比降达1.12,远大于土层④的允许坡降,由于土层④与土层⑤之间渗透系数相差近100 倍,可以认为两土层接触面存在接触渗流的可能。

表2 各工况渗流计算结果表

(2)该闸承受双向水头,施工降水井在施工结束后未进行封闭,降水井外的滤层在双向水头作用下也容易流失,从而可能形成渗流通道并将土体颗粒带走,导致土体流失而出现沉降变形。水闸安全鉴定期间在右边孔闸室部位进行了钻探,钻探提示在闸底板下高程-7.25~-7.55m 处发现土层④-1,相对于原设计为新增土层,该土层厚0.2~0.4m,为淤泥质壤土夹砂壤土,壤土多为流塑状,局部为软塑状,砂壤土为松散状,间接说明接触渗流的存在。

(3)因土层④层底自右向左降低,即防渗板桩下粉砂土层自右向左加厚,土层④与土层⑤间的水力坡降也相应减小,故北侧渗流破坏重于南侧,这与现场的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一致的。

6 结语

粉砂土地基上水闸防渗采用铺盖与垂直防渗体布置,当防渗体处于悬挂状态时,除复核闸底板水平坡降是否满足要求外,对防渗体下部不同土层间的接触渗安全也要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调整垂直防渗体长度,尽量截断粉砂层,确保防渗安全。

猜你喜欢

板桩粉砂闸室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作用机理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有压泄洪洞出口闸室滑移原因分析及修复设计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双排板桩间土压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珲春组含煤、粉砂地层供水井施工技术
水力冲沉板桩在钱塘江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垂直护岸板桩受力及变形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原状取土压灌桩在地铁车站的应用技术研究
探析水利水闸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