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断面软岩巷道稳定性研究与控制

2020-07-07郭凯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采区岩性泥岩

郭凯明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矿,山西 阳泉 045209)

1 工程背景

阳煤五矿五采区南回风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宽5.0m,高4.10m,直墙高1.6m。巷道开口位置在南翼回风巷现停掘位置,沿13°下坡施工。巷道地质条件多变,掘进过程中穿越泥岩时,由于巷道断面大,岩性较为松软,加之围岩裂隙发育,导致巷道变形严重,巷道整体稳定性差,需优化原有巷道支护方案。

2 数值模型建立

根据五采区南回风巷地质条件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巷道平均埋深420m,模型尺寸为(长×宽×高)40×40×1m。模型上表面与左右边界分别施加相应埋深的垂直与水平应力,模型左右边界与下表面分别固定水平与垂直位移。巷道开挖采用空单元模型进行模拟,数值计算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建模选用的围岩力学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3 应力分析

为研究大断面软岩巷道的变形机理,分别模拟不同岩性巷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分布。在数值模型中巷道顶板与帮部分别布置10m 的测线,测线中每0.5m 布置一个测点,分析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的分布情况。

3.1 垂直应力分析

泥岩巷道开挖后,巷道两底角与拱角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垂直应力最大值分别为6.38MPa 与4.21MPa。图1、图2 为巷道开挖后顶板及帮部的垂直应力曲线。由应力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巷道开挖后,围岩原有的应力平衡被打破,由开挖前的平面应力状态转变为开挖后的单轴应力状态。根据巷道围岩的受力状态可分为三区:应力降低区、应力集中区、原岩应力区。

顶板垂直应力随着距顶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巷道岩性为泥岩时,应力由0.63MPa 增加至距顶板10m 处的9.31MPa。随着巷道岩性强度的降低,巷道的应力降低区范围随之增大,距巷道顶板5m 时,垂直应力由9.67MPa 减小至7.73MPa。由巷帮垂直应力变化曲线可知,巷道岩性为泥岩时,垂直应力由4.19MPa 增加至距巷帮2m 处的12.27MPa,随着距两帮距离的继续增加,垂直应力逐渐趋于原岩应力。巷道岩性由灰岩变为泥岩,应力降低区范围增大,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峰值降低,由17.73MPa 降低至12.72MPa。

图1 不同岩性顶板垂直应力分布

图2 不同岩性两帮垂直应力分布

3.2 水平应力分析

泥岩巷道开挖后,巷道两底角与顶角应力集中现象显著,水平应力最大值分别为6.24MPa 与5.07MPa。图3、图4 为巷道开挖后顶板及帮部的水平应力曲线。水平应力随着距顶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顶板水平应力由4.95MPa 增加至峰值17.58MPa(距顶板3m 处),随着距顶板距离的继续增加,水平应力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原岩应力。随着巷道岩性强度的降低,应力降低区范围增大,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峰值降低,由23.52MPa 降低至17.28MPa。巷帮水平应力随着距巷帮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巷道岩性为泥岩时,垂直应力由0.38MPa 增加至距巷帮10m 处的11.8MPa。巷道岩性由灰岩变为泥岩,巷道的应力降低区范围随之增大,距巷道两帮5m 时,水平应力由11.26MPa 减小至9.04MPa。

图3 不同岩性顶板水平应力分布

图4 不同岩性两帮水平应力分布

3.3 塑性区分析

图5 为不同岩性巷道开挖后的塑性区分布。如图可知,巷道岩性为灰岩时,巷道附近塑性区主要表现为拉伸破坏,随着巷道岩性强度的降低,巷道附近破坏形式变为拉剪破坏,巷道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由灰岩的8.92m2增加至泥岩时的62.57m2,塑性区范围与上文应力分布规律一致。

图5 巷道塑性区分布

4 巷道支护优化

4.1 支护方案

结合上文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对五采区南回风巷支护方案进行优化,支护方案如图6 所示。巷道开挖后,岩体中应力平衡破坏,围岩卸荷软化,由于巷道断面大,围岩岩性较软,裂隙发育,进一步降低了围岩承载能力,使得巷道有效跨度增加。因而巷道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将锚索锚入巷道上部稳定岩层,有效控制顶板变形;两帮采用锚网支护,增加两帮的承载能力,对巷道形成有效支撑,保证巷道整体稳定。

(1)拱部支护

每 排 正 顶 打 注3 根Ф17.8mm×5200mm 锚索,锚索采用Ф17.8×5200mm1×7-17.8-1860 型钢绞线,锚索间排距1000mm×1000mm。锚索使用300×300×12mm 的可调心拱形托板,锚索初始张拉不低于230kN,锚索端头外露150~250mm,锚固长度1100mm。 拱部两侧各布置2 根Ф20mm×2400mm 麻花钢锚杆支护,锚杆材质为Q235 圆型钢,锚杆间排距900mm×1000mm。锚杆锚固力应大于74kN,扭力矩应大于200N•m,锚杆端头外露10~50mm,锚固长度800mm。

(2)两帮支护

每帮各布置2 根Ф20mm×2400mm 麻花钢锚杆支护,锚杆材质为Q235 圆型钢,锚杆间排距900mm× 1000mm。锚杆使用150×150×8mm 的可调心拱形托板承载,配套使用可调心球垫和1010尼龙减摩垫片。

图6 优化方案示意图

4.2 支护效果监测

为验证优化方案对五采区南回风巷的支护效果,对试验巷道进行为期90d 的监测,监测巷道开挖后的顶板下沉量与两帮移近量。巷道顶板下沉量最终稳定在86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03mm,锚杆、锚索受力较为稳定,试验巷道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5 结论

通过数值模拟对五采区南回风巷开挖后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巷道顶板与两帮的应力随距巷道距离的分布曲线,分析不同岩性时巷道开挖后的应力与塑性区分布规律,研究大断面软岩巷道的变形机理,并对巷道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由矿压监测结果可知,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优化方案可有效保障试验巷道稳定,并可为相似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采区岩性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复合煤层露天矿多采区配采推进度模型优化
胜利一号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优化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