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诊”课堂,实现“生本”

2020-07-06钟航霞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钟航霞

摘要:“以生为本”这四个字所有教师都耳熟能详,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希望课堂是这样的。可是,我们的真实课堂常常事与愿违,综合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缺少了三样东西:一颗只为学生成长的纯粹本心,一双关注学生起点的眼睛,一个随时给学生搭建台阶的能力。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让课堂走向“生本”,笔者尝试着开出了三个方子:剔除牵绊,回归本心,享受课堂;换位思考,把握起点,整合利用;充分预设,搭建台阶,生成能力。希望笔者的粗浅探讨能为“生本”课堂助力。

关键词:享受课堂;整合起点;搭建台阶

自课改以来,小学语文出现了众多的关键词:以读为本、一课一得、言意兼得……但不管提出什么新的主张,语文的风向标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以生为本”。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正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尝试落实“以生为本”。尽管我们一直没有停下追逐“以生为本”课堂的脚步,但生本课堂依然出现了众多病症。

一、望闻问切——明确病症

病症一:缺乏一颗本心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很多时候执教者会守不住这颗本心。执教公开课,老师更多关注自己的设计,关注是否能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为了课堂所谓的精彩扩大化教学、选择性教学;平日课堂,常常以考试内容为上课重点,功利性强,朗读训练,口语交际等常常被边缘化。当执教变得不再纯粹,对学生的需求关注自然就会减少,课堂离生本自然越来越远。

病症二:无视学生起点

执教者无视学生起点进行执教有以下两种情况:没有换位思考关注学生起点;知道起点,但因为不知如何针对学生起点进行执教,所以选择放弃起点。在三到六年级的课堂上常听到这样的方法引导: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没有年段差异,没有层次区分。掌握了的学生没有能力提升,没掌握的学生依然无从下手。执教者没有关注学生真正的起点,方法落实自然只是贴标签,起不到实效。

病症三:递棒能力不足

课堂是什么,是师生在对话中不断思考、领悟、生成的过程。老师需要时刻准备着台阶、小桥、接力棒,在学生思维的疑惑点上,在思维的受限点上及时给予帮助。但很多老师缺乏这方面意识和能力,导致课堂蜻蜓点水,学生主体无法凸显,学生能力提升被打折扣。

二、开方问诊——对症下药

想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以生为本”,需要各自给上述现状找一个药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药方一:剔除牵绊,回归本心,享受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好课的境界》一文中谈到:“我和学生一起完全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和教师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关注、倾听、发现、帮助都是基于对学生的真心。眼里只有学生的时候,课就干净了,课堂就会成为你和你的学生享受的场所,哪怕没有王特深厚的底蕴,没有王特高超的教学艺术。

刚毕业时,教育理论、教育艺术完全小白的我经常享受到上课带来的快乐。那份快乐很奇怪,就像和好朋友掏心窝畅谈一般,就像和知心爱人谈心走入对方内心一样。我和学生走在一条平行线上,一起热血澎湃,激情昂扬,很青春,很美好。我每天纯粹的为那份课堂的和谐和投入努力着,眼里只有我、学生和作品。我们在“课堂”这一封闭的空间全身心地倾听、交流、完全打开了自我。这份纯粹让我们享受到了课堂的美好。

有记者问白岩松做新闻的时候心理是想着老领导还是老百姓?白岩松说两老都没想,只想到新闻本身。”什么是新闻本身,就是事件本来的样子。让新闻呈现本来的样子,就是新闻人的初心;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成长的快乐,是执教者的初心。只有剔除牵绊,拥有一颗本心,全身心投入才能让事件纯净。做新闻如此,上课也如此。

药方二:换位思考,把握起点,整合利用

古人言:“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其实学生的起点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会利用,将学生起点整合进设计,会使课堂事半功倍。

在《鹬蚌相争》一课的执教中,老师原本的教学设计这样的: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PPT呈现鹬和蚌的图片)

师:鹬,是一種水鸟,嘴巴又长又尖,爱吃小鱼、小虾和贝类。还有一个就是蚌,它是螺的一种,生活在水底,外面有贝壳,有的里面有珍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

执教者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执教让学生了解两种动物并引出课题。引出课题自然是能达成,增加学生对两种动物的认知,显然效果一般,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做了一件事:听,没有思考,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知。如果执教者将三年级学生对两种动物都有初步了解的事实加以运用,变起点为整合点,课堂就截然不同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PPT呈现鹬和蚌的图片)。你熟悉哪个,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知道蚌,蚌有个硬硬的外壳,里面的肉很香。

师:说出了蚌的两个特点,厉害。

生:有些蚌里面有珍珠。

师:是哦,蚌肉和珍珠都是我们熟悉的东西,那你们知道蚌肉什么时候味道最鲜美吗?

生:春天

师:又答对了。大家看蚌这个字,右边的“丰”字就是“春季三月,植物蓬勃生长”的意思。“虫”的本意是指“贝壳动物”。蚌的本意就是:“在春季植物蓬勃生长的时候,可以采吃其肉的一种贝壳动物。”(PPT呈现相关内容)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学生面带喜色。

师:谁来介绍鹬?不了解的可以看看图片。

生:鹬是一种水鸟,它的嘴很长。

师:你真会观察。嘴长方便吃小鱼和贝壳。看看鹬这个字,你觉得有没有把它的长嘴体现出来?

生:那个矛的部分像长嘴,矛下面的部分像贝壳

师:哇,真形象。伸出手我们一起把这两个动物请上黑板。

整合学生起点的教学不仅圆满完成了之前设定的环节目标,还融入了汉字字形的教授,明白了古人造字的方法,可谓一箭多雕。

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起点进行执教,课堂带给孩子的不光是知识,是能力,还有一份语文的魅力……

药方三:充分预设,搭建台阶,生成能力

《海底世界》一文,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处理课后生字的:师板书“波涛澎湃、窃窃私语、蕴藏”三个生字词。三个生字词之间没有联系,但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学得很扎实。

师:“澎湃”谁理解?

生:浪很大。

师:“波涛”就是大的波浪,“澎湃”显然不是说浪大,而是说大浪——(师两只手做了相碰的动作。)

生:就是大浪相碰。

师:对,就是大浪撞击的样子。那窃窃私语呢?

生:窃就是偷,窃窃私语就是偷偷地说话。

师:窃有偷的意思,但窃窃在这里没有偷的意思,是说声音细小的意思。窃窃私语就是——

生:小声说话。

师:还有个词语也不好理解,说说你怎么理解?

生:就是海里面有。

师:读读原句。

生:“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蕴藏就是储存的意思。

粗看于老师的词语教学,没那么多花样,可是细品你会发现,于老师对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选出的都是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并且每一个都早已想好了引导方法,所以一抓一个准。“澎湃”用手势引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从解决重点字“窃”开始,指引学生得出正确解释;“蕴藏”则是带领学生借助句子理解。每一次指导都是四两拨千斤。

于老师为学生搭建的每一个台阶,都有一個名字叫“方法”。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台阶上感受、运用、掌握方法,最终形成能力。每一个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蹶而就的,你想在你的课堂给孩子更多的东西,需要你充分预设课堂,预设搭建的台阶,最终生成递棒的能力。

三、三方合一——生生不息

“生本”缺乏的课堂呈现的病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像中医治病一样,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多管齐下。上述开出的药方也并非一个个单独存在的个体,需要老师同时兼顾。“兴之所为,心之所向也。”带着一颗为学生成长而执教的本心,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预设你的课堂,准备好在学生需要你的时候可以伸出的台阶,学生会在你的课堂感受自在、快乐与成长,感受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