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从兴趣、方法到习惯
2020-07-06白财木
白财木
对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与陶行知先生所讲,“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异曲同工,均指向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能力。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是必要的。
一、改变观念,培养自学认知
1.改变教师观念:从教学到教学生学
从教学到教学生学,实质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教师是主导,但学生是主体,主导要服从于主体的需求。在这种认知下,教师的“教”,就不能是“填鸭”—这会使“主导”变成“主宰”,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教”确乎是教知识、教技能,这是为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奠基;更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的语文需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志趣与探求心,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信心、方法、能力、习惯等,从而构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认知和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的认知
形成正确的自学态度。西谚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之说,态度被放在第一位,可见“态度”之重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影响学生形成对于语文自学的正确态度,产生“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语文自学能力”“我要做一个语文自学‘达人”的认知等,是构建学生日后语文自学能力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会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语文自学的驱动力,并体验到语文自学的快感。
强化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发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意志水平等。以自制力为例,如大量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学生进行持续的读书、做笔记、记忆锻炼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为基础才能够持续进行,即如古语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一说;否则,便会懈怠。又如专注,在一段时间内专心于某一方面的学习,如说明文写作能力训练,就不能尚未形成全面能力,就又“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感觉没意思而去训练其他什么文体的写作;否则,就可能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到,也不精。
计划制定与实施。自学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然后才会有条不紊、有序进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日常教学制定自己的自学计划,让学生懂得需随时检验自学成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一方面,要专注、专心某一方面的学习,要学习深入、形成深刻认知,要持之以恒、持久坚持。而不能面面俱到、心猿意马,不能浮于表面、似懂非懂,更不能懈怠无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一方面,语文学习要动手、动口、动脑。结合日常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常规训练,耳闻目睹、手写心记,“世事留心皆学问”,无一点不是语文,无一点不需要了解、学习、研究。另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懂得,自学过程中,有问题就要问,“三人行必有我师”、问载明知识的一切书籍等,都是自学能力成长与发展所必需。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1.激发自学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语文学习为“乐”,是因为语文学习为学生带来了欢乐。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在有意无意中“显摆”自己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待以爱屋及乌。如可与名家大家相媲美的诗文朗诵,发表在报刊上的论文文章,体现在辩论中的妙语连珠、如簧巧舌等,都会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采取为学生喜欢的手段、方式等为学生搭建锻炼与展示语文能力的舞台,也有助学生浓厚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可强化对语文学习的愉悦体验。如课前三分钟就某问题进行演讲,看谁的演讲最富文采魅力、最能打动人;课堂设疑,就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看看谁的表达最富技巧、更具说服力,等等。教师还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肯定、表扬,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知识竞赛、写作比赛并获奖等,带给学生的,在强化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之外,对学生进行语文自学的意愿、兴趣等也是一次很好的强化。
2.指点自学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指点自学方法,是学生形成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这至少包括:
自学教材的方法。学生拿到一册语文教材,翻目录,读单元前的说明文字,看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主题,发现语文活动的明确要求等,都有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自学内容、重点,并有助制定自学计划并具体实施等。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时,课后“积累拓展”环节给出四句诗及其出处,并明确要求“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显然,单靠该四句诗是无法读出“诗人的情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即着手查询原诗全诗并进行研读。
积累的方法,包括积累知识、素材等。以积累知识为例,如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就应着手对本单元的学习笔记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本單元学习中各方面知识并进行分类,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对于如何确定“各种类型的读物”和“阅读两三部名著”的书目,以及具体的阅读方法,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书目进行指导,并做好阅读笔记、剪贴等。
3.培养自学习惯
“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这些习惯主要包括:
规范书写。如字体端正、清楚等。举凡生字识记、课堂笔记、作业完成、习作提交等,必要对学生明确要求、一以贯之、始终不懈。为此,教师板书与批语等的书写示范必要做出表率,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积极熏陶与影响;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描红、临摹等常规化进行。
正确使用工具书。像《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必要学生齐备,以备不时之需;要教给学生使用的方法,以备随时检阅。
口头表达。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当众表达的勇气、方法、技巧和正确的仪态等,最终形成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语文学习中,多有经典篇章、佳作妙语等需要出口成诵、灵活运用,并可借此储备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等。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这一点,对中学生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背诵。
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动笔可使知识随时记录、感悟随时留存、灵感不被遗忘、佳作得以展示。
总之,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种种途径、方法、手段等,培养初中养成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善莫大焉”的事。它会使每一个初中生确乎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