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把握,微观操作
2020-07-06沈友林
沈友林
高考在即,对于高考作文,考生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了,只能像踢足球一样把“临门一脚”踢好:宏观把握,微观操作,超常临场发挥,保证不严重失分,尽可能多得分。
一、宏观把握
近几年高考所考的材料作文主要包括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有引导语)和新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没有引导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从2015年开始出现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无须提炼升华、引申拓展。如果引申拓展言其他,就常常会导致严重失分——不及格。而新材料作文是2015年以前常写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提炼升华,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材料入手,还要跳出材料,做适当的引申拓展,即说要从材料的“内容”入手,并根据材料的“含意”来立意行文——这是写作的重点。如果还是就材料谈材料,没有写出作文的普遍意义,就是写得再好,也难以突破45分,一般都在42分以下。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三道作文题考查的上述两种材料作文题型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全國Ⅰ卷只有2016年这一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Ⅱ卷有两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Ⅲ卷有三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因此,可以预测,今年高考全国Ⅰ卷考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参加全国Ⅰ卷高考的考生是最多的,而从深圳等地每年举行的模拟考试来看,考生考新材料作文的平均得分远远低于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平均得分,因此,考生在高考前努力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引——析——联——结”的结构模式展开行文,是新材料作文最简单最稳妥的写法,务必熟练掌握。
1. 引: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引论,略写)
引述或概述材料不可面面俱到、太过详尽,而要简明扼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为提出中心论点铺垫服务,即引述材料和提出中心论点要准确有效地对接起来。引出的中心论点要简洁明确,体现文章的总观点,不可拖泥带水、旗帜不明。
2. 析:分析材料,论证中心论点。(本论,次详写或次略写)
即通过分析上文引述的材料来论证中心论点。这是用作文题材料本身来证明中心论点。
3. 联:联系社会生活,论证中心论点。(本论,详写)
(1)这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写得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至少要有两个论证层次,最佳三个论证层次。因此,首先要想好从哪些角度或层面去论证。
(2)跳出作文题材料,联系古今中外(尤其是“今”)的社会生活作适当的延伸拓展,以便充分、透彻地论证中心论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联系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一定是与材料非常相似或相反的现象或内容:联系相似的,是用来作类比论证或比喻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普遍性,告诉读者确实应该这样或不该这样;联系相反的,是用来作正反对比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正确或错误,告诉读者要不要像材料所述的那样去做。
4. 结: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结论,略写)
一般都要回扣材料,有时还要指出办法、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进行劝告等等。
很多考生因为受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式思维的严重影响,所以在写新材料作文时,仍旧是就材料谈材料,不懂得提炼升华、引申拓展,没有写出作文的普遍意义,从而得分较低。下面以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为例,用“引——析——联——结”的结构模式,来具体谈谈如何将一篇就材料谈材料的作文升格为提炼升华、引申拓展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写教授因为用幽默另类的独特风格解读古诗而成了“网红”,第二段写教授幽默授课出现的问题——裹挟着错误的认识,误导了文本的理解向度,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材料的中心事件是“讲古诗”,揣摩命题意图,可以将其提炼升华为“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幽默另类”可以提炼升华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颖独特的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幽默授课出现的问题”可以提炼升华为“损害、误解或破坏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或美感”。
【就材料谈材料的失误文】
正确弘扬古诗文化
(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是就材料谈材料的文章,没有提炼升华“古诗文化”。)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1)班 蓝俊豪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以其幽默另类的讲课风格而成了“网红”。但是,他的讲课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专业人士指出,他的幽默感含有错误的认识,甚至还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因此,我并不认同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因为弘扬古诗文化必须首先保证其内涵的正确性。(开篇从引述材料中提出画线的中心论点,但还是就材料谈材料,没有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对于学生来说,教授采用幽默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给课堂增添几分乐趣,不会那么枯燥,但其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所教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否则,过程是有趣的,结果却是无知的,甚至是有害的。教授本是授人以知识的,但却因为幽默而将错误传授,这岂不是误人子弟?我认为,他应该先做好一个教育者,再去做其他的,否则便没有多大意义,乃至误导他人。他这样的教学,对于想学东西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而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也只是收获了短暂的快乐,仅此而已。(从教授幽默讲古诗“含有错误的认识”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但语言不够精炼,前后句子的意思有些重复,字数也多了,有211字,可以大大地压缩。)
教授用“接地气”的幽默为古诗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这确实是有创意,但却把诗歌原有的意蕴、意境改变了,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这不仅是对诗歌的误解,更是对诗人的不尊重。如果诗人或是在社会的压迫下郁郁寡欢,或是在穷困潦倒时愁苦伤感,或是在国破家亡时悲痛欲绝,或是在官场失意时忧郁愤懑,而教授却以开心快乐的幽默的方式来讲解,这样不仅不能走进诗歌去感受作者真实浓郁的情感美,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之嫌。教授的另类解读,给观众带来的是巨大反转的诗人形象和不一样的诗歌意境,带走的却是诗人的心血之作和诗歌本身的美。(从教授幽默讲古诗“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无论是从分析的透彻性还是从语言、结构来看,都是全文写得最出彩的段落,但字数还是多了,有250字,还是要忍痛割爱,略加压缩。)
(本论部分——第2-3段写完了,还不见跳出材料、引申拓展、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论证的文字,这是全文的重点,应该详写,但却空缺了,非常遗憾!)
古诗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地尊重它,弘扬它。我们不需要只有幽默调料、却没有正确内容和美感的诗歌。(是收束全文的段落,但还是在就材料谈材料,没有提炼升华,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突出不够,缺乏支撑后句“我们应该好好地尊重它,弘扬它”的力度。)
我们身为21世纪的青年,更要严谨行事,不要只去追求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内在的东西,正如那位教授讲古诗一样,不可为了幽默的有趣而将错误传授给他人。古诗文化需要正确弘扬。(对青年进行劝告,回扣材料,重申中心论点,但中心论点仍旧没有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失误文升格指津】
一、将关键词或关键概念提炼升华为上位概念或上上位概念,使标题和中心论点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把标题、观点句中的“古诗文化”提炼升华为“传统文化”。
二、根据写新材料作文的“引(略写)——析(次详写)——联(详写)——结(略写)”的思路结构,处理好“析”和“联”的详略比例:第2-3段是“析”,通过分析材料来论证中心论点,不能写得过多,要压缩出大量的文字来补写“联”;在第3段后面要跳出材料,引申拓展,补写两段“联”的文字,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来论证中心论点,这是全文要详写的重点,至少从两个层面或方面加以论证,可运用正反对比式论证、并列式论证、层进式论证等等。
【升格后作文展示】
正确弘扬传统文化
(将“古诗文化”提炼升华为上位概念“传统文化”,改变给读者就材料谈材料的第一印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1)班 蓝俊豪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以其幽默另类的讲课风格而成了“网红”。但是,他的讲课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专业人士指出,他的幽默感含有错误的认识,甚至还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因此,我并不认同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首先保证其内涵的正确性。(与标题的修改同步,将中心论点句中的“古诗文化”改为“传统文化”,使之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教授采用幽默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给课堂增添几分乐趣,但其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所教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否则,过程是有趣的,结果却是无知的,甚至是有害的。(壓缩到71字,更精炼,也是略写的需要。)
教授用“接地气”的幽默为古诗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这确实是有创意,但却把诗歌原有的意蕴、意境改变了,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这不仅是对诗歌的误解,更是对诗人的不尊重。如果诗人或是在穷困潦倒时愁苦伤感,或是在国破家亡时悲痛欲绝,或是在官场失意时忧郁愤懑,而教授却以开心快乐的幽默的方式来讲解,这样不仅不能走进诗歌去感受作者真实浓郁的情感美,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之嫌。(稍微压缩到182字,尽量保护这一出彩段落。)
像教授这样因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损害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常有出现。一是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影视剧或短视频,颠覆了原有的文学形象,譬如有人让《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骑自行车与穿泳装打球的林黛玉一见钟情,卿卿我我。二是在文娱节目中恶搞优秀传统文化,譬如有喜剧演员贾某用花木兰形象去一味地迎合观众低俗的趣味追求。三是利用图片或绘画扭曲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譬如有人把孔子、老子搞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四是利用网络段子抹黑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譬如有人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成是被高考作文题中的要求——“不得写成诗歌”逼得无法开笔而跳河自尽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赚取足够的流量,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严重地损害、亵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极大地误导了国民。(补写段落。该段首句承上启下,运用相似联想,然后跳出材料、引申拓展、联系社会生活从反面举例论证中心论点。事例涵盖面广,典型有力;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兼用,气势贯通,错落有致。)
好在还有不少人仍在认真严谨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将传承的独特方式与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央视剧组用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用比赛、演唱的方式来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通过制作一些契合故宫文化内涵的精美物品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歌手李玉刚采用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当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将京剧改编成流行京剧音乐《新贵妃醉酒》来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曲艺文化……这些人用独特的方式正确有效地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广受国民的肯定、喜爱和追捧。(补写段落。该段运用相反联想,联系社会生活从正面举例论证中心论点。与上段一样,事例涵盖面广,典型有力。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气势充沛。)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我们应该好好地尊重它,弘扬它。我们不需要只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却没有正确内容和美感的文化。(删掉了段首“古诗是”三个字,增加了突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语句,将“幽默调料”“诗歌”分别提炼升华为“独特的传承方式”“文化”,把此段从就材料谈材料中拉出来。)
我们身为21世纪的青年,更要严谨行事,不要只去追求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内在的东西,正如那位教授讲古诗一样,不可为了幽默的有趣而将错误传授给他人。传统文化需要正确弘扬。(同首段修改一样,将观点句中的“古诗文化”改为“传统文化”,使之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点评】通过修改,将原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就事论事或就材料谈材料,变成了新材料作文的写法——提炼升华,引申拓展,按照“引——析——联——结”的思路展开行文,本论部分“析”次详写或次略写,“联”详写,详略处理得当,层次结构清晰。事例概括而丰富,典型而有力。语言整散结合,长短交替,富有文采,摇曳多姿。这样一修改升格,分数就由原来的45分以下提高到54分以上。
二、微观操作
笔者经常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多次获得高考作文优秀评卷员,也经常和其他作文阅卷者交流阅卷的感受和体会,现在给两种语文素养极差的考生提供一些高考临场应急的微观操作办法,故意扬长,有意避短,掩人耳目,以免作文惨败。
(一)平时作文语病、错别字(被阅卷者发现了还要单独扣1到3分的)、错标点太多的考生怎么办?
语病、错别字、错标点太多的作文,就像掺了不少沙子的饭菜,让阅卷者很怕吃,很反感厌恶,这是考生语文素养极差的表现。这样的作文,不跑题,写够800字,一般也就得个36—40分罢了。这样的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务必在“思路层次清晰”上下足功夫,力求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的思路层次或结构框架,因为高考作文阅卷任务繁重、速度极快(重点看标题、开头、结尾,中间一目十行、快速扫描),阅卷者精神高度紧张疲倦,就非常喜欢思路层次清晰的文章,只要眼睛一扫就能看出文章的思路层次或结构框架,一般就不会再细看文章了,从而忽略掉文章的语病、错别字、错标点,判给可观的分数。当然,考生要尽量做到不要在标题和开头出现语病、错别字、错标点。
那么,如何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思路层次或结构框架呢?
第一,在草稿纸上拟好写作提纲,整体规划好布局谋篇。
第二,精心打造一些分论点、中心句、过渡句,并把它们置于每个论述层次的最前面,或者单独作为一段,让它们搭建起整篇文章有序、稳健的架子。如此,瘦死的骆驼就会比马大,让文章成功了一半。
另外,盡力将作文写到900字,让阅卷老师觉得,这孩子能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写出900字,还是挺不错的,这样,给出的分数自然就不会偏低。
(二)平时作文字迹难辨的考生怎么办?
字迹难辨(太小、太潦草、太不清晰)的作文是最可怕的,极有可能被阅卷老师直接判为不及格分数。这样的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较大地改变书写状况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写高考作文时,除了务必在“思路层次清晰”上下足功夫、尽力将作文写到900字外,还得有意识地在一些关键地方尽力把字写得稍微工整点,至少要能让阅卷老师辨认出是什么字,这些关键地方是标题、开头、结尾和支撑起文章框架的分论点、中心句、过渡句。这样一处理,阅卷老师一般也不会细看、计较其它难辨的文字了,也会判给意想不到的可观分数。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