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学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达

2020-07-06黄鑫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高中语文

黄鑫

摘 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情感,它是现实生活情感与作家主观情感双向交融而凝结成的创造性成果。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中的艺术情感表达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作品 艺术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学类文章都是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可以穿越时空,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人类精神的思考,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情感。

何为文学艺术情感?简单讲就是现实生活情感与作家主观情感双向交融而凝结成的创造性成果。如果违反了现实生活或者作者虚情假意,这样的作品绝对不能打动读者。正如李贽所说: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一、叙事性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达

大多数叙事性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是大的社会矛盾所激发的创作主体的真实感情。这种艺术感情并非“一己私情”,而是作家之心和整个人类之心相交融的结果。

在目前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此类作品不胜枚举。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曹雪芹面对普通而平凡的贵族生活,以独具的艺术慧眼从这般的贵族生活中看出了它的艺术特质,发现了它内在矛盾冲突中所激荡起的狂涛巨澜,觉察到了它标记着一个历史转折的深刻艺术意蕴,作者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爱憎悲欢和同情惋惜寄寓其中,其新颖独创的艺术感情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当然,也有部分叙事性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是小的生活情感和作家主观情感的激烈碰撞而产生的。这种艺术感情是“一己私情”,更是作家之心和普通人之心产生的共鸣。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梁实秋先生抓取求学时代对梁启超先生记忆最深刻的片段,尤其在文末这样写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些都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学生对先生的生活情感,正是这种生活情感的诱发,“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抒情性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古代抒情散文还是现当代抒情散文,其抒发的情感都洋溢着作者鲜明的个性,是一定时代的人的真实感情的外化。散文犹如一双梦中出现的宽厚手掌,以最熨帖的方式,将生活的苍凉抚摸成宁静,把现实的冷漠烘烤温暖。

比如庄子,正因为世道浑浊,他才选择归隐;正因为黄雀在后,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羁绊太多,他才率性恣意。飘逸动人的《逍遥游》,完美地将世道中的种种腐朽与庄子炽烈的理想之火糅合在一起,文章看似荒诞无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其实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的一种强烈的觉醒。

又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表现的艺术情感,同样是主观情感关照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弥漫在中国大地。朱自清踯躅愁闷:“……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最终他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这种矛盾在《一封信》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表白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文章正是朱自清先生心迹的真实写照。

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情感,在诗歌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甚至可以跨越时空,体现出历时性的情致意蕴。

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赞颂孙权、刘裕来表明自己抗金救国的雄才伟略和对当权者的讽刺,这是一种怀古伤今之悲;在《离骚》中,屈原展现了报国无门的愤慨,这是一种壮志难酬之愤;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表露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这是一种隐逸之怀;在《秋兴八首》中,杜甫表现了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这是一种忧国伤时之叹;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写了时光易逝的情感和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这是一种建功立业之志……

除此之外,还有思乡怀人之绪,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王昌龄《闺怨》;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卢纶的《塞下曲》;山水田园之美,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等。这些诗之所以能超越时空,主要依赖于艺术情感超越时空的特性,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永久的情感魅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诗论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特殊心态在艺术活动中的巨大作用,王士祯把这种审美心态称作“入神”“神到”。诗不是那样死板地按照现实事物和一般事理刻舟求剑似的去寻取意象,而是凭借“兴会神到”,让各种意象适应主客体的状态,按照意念、思绪和情感的运行轨迹自然进行组合。这种组合灵活多变,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蕴含丰富,可以使想象力在詩人审美感受和情感运动所达到的广阔领域内自由驰骋。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歌作品中的“景”并非纯客观的景物,它自身即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是经过作家能动创造的“第二性自然”;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并非纯主观的内在自我之情,它感物而生,是客观事物特性和作家主观心灵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它带有鲜明的主体色彩。反映在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受到作家真挚真诚的主观情感态度的制约,即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既决定于作家对现实生活情感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也决定于其主观情感的真挚与真诚。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高中语文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