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期,看见一群可爱的人
2020-07-06周燕
周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寒假有点长。但在这长长的寒假里,幼儿园教师并不清闲,反倒特别忙碌。忙着上报各种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忙着指导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忙着推出“疫情特别课程”……虽然教师之间,教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空间距离有点远,但因为有“线”,更因为有责任、有教育热情,我们的心很近,一直在一起。也正是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一群可爱的人。
迅速、准确填报信息
从1月底开始,我成为幼儿园防疫工作的联络员。刚接手这项任务的时候,我根据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需求,设置了六、七个闹铃来提醒自己。但是,这些闹铃仅用一、两天,就发现根本不需要,因为当天需要的各种信息,各班教师在9:30之前就能全部报给我,然后我就能从容地做好统计,发送给相应条线的负责人。后来发现,我连起床闹铃都不用设置,因为早起的教师发来的信息提示声就能把我“叫醒”。
2月初开始,各园按要求登录市教育局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疫情上报工作。当我登录平台,按要求设置好相关内容,把相关要求传达给教师的时候,已经是14:45了。到18:30,全园87名教职员工、559名孩子,絕大多数人员的信息已准确上报。19:05,大(2)班芳芳老师给我留言:“燕子老师,不好意思,我班一位家长一直联系不上,可能要晚点才能完成。”到22:40,芳芳老师在群里留言:“我班33人信息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后来才知道,那位家长直到22:20才看到信息,在操作的时候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芳芳老师还是很耐心地有问必答,经过芳芳老师10多分钟的在线指导,家长终于完成了操作。其实,在做类似信息收集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暂时不方便或“手机操作盲”的家长,但大家都能像芳芳老师那样耐心等待、热情指导,圆满完成信息收集、填报工作。
还有一次,接省教育厅通知,每天要做好每个孩子的体温记录工作。我园尝试全园在线填写,这样既能及时记录,又能实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我是在线填写的发起人,填写要求发出后,马上,反馈的信息密集地传来。虽然,每天收此类信息会手抖眼花,可是大家这么配合,内心还是喜悦的。
又有一次,区教育局要求各园上报除湖北以外未回无锡的师生名单,上报的内容除了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外,还有旅居何地、家庭住址等。就在我将通知发出后不久,大(1)班的小辉老师居然已把表格填好发回来了。那一刻我真的被“惊”到了,按正常程序,各班教师把通知与要求转发到班级家长微信群再由家长反馈相关信息,至少要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可小辉老师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原来,小辉老师在刚放寒假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了武汉的疫情,想到班里好多孩子曾跟她说假期要回老家或要去外地旅游,那时她就联系家长,了解各个家庭的假期行程安排。当时,小辉老师了解到班里有2个家庭已在外地,还有10个家庭有回老家、外出旅游的计划。随后,她把那10个家庭将出行的目的地的疫情截图给家长们看,还耐心地进行分析、解释,建议他们取消行程。在她的劝说下,好几个家庭都取消了行程。对那些已在外地的孩子,当时孩子在哪里、当地疫情如何、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何等,小辉老师都了如指掌。其他未离开无锡的孩子的情况,她也一清二楚。所以,当幼儿园要统计相关信息时,她都不用再向家长收集,因为那些信息她早已掌握了。
不管是日常的填报工作,还是临时要求突击上报工作,教师们都会提前完成,并且做到准确无误。他们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诠释了“责任”,用精准的数据体现了“担当”。有责任、有担当的幼教人最可爱!
中(4)班教师的一天
虽然是在假期里,但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上下班之分,只要孩子、家长、幼儿园有需要,他们总会赶紧“到场”。下面是我园中(4)班两位教师和孩子们忙碌的一天。
7:30,闹钟铃声响起,佳佳老师立马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QQ,在班级QQ群里分享一曲好听的音乐,叫醒孩子们的耳朵,希望孩子们在家也有规律地作息。吃完早餐,佳佳老师和唐唐老师发起了当天与孩子、家长的第一次交流:“孩子们,宝爸宝妈们,今天你们的身体情况怎么样?有出行安排的或住址有变化的不要忘记告诉我们!”“老师们,早上好!今天我的体温是36.4℃,爸爸妈妈的体温也都正常。”“老师们好!我们一家今天6:00从扬州出发,正在回无锡的路上,到家时我再联系你们。”9:00之前,两位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及行程变化后,开始统计、汇总,上报相关信息。
9:30,日报工作结束,两位教师带着孩子和家长开启了“故事时光”。今天分享的故事是幼儿园当天推送的“疫情特别课程”故事——《奇思妙想之神奇的口罩》。“今天的故事里小班的弟弟妹妹对口罩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中班的哥哥姐姐们有什么想法呢?”分享完故事后,唐唐老师发起了讨论。“我想设计一种自带净化功能的口罩,这样一只口罩就能用很久了。”“好多口罩都有有效使用时间,我想设计一个能自动计算使用时间的口罩。”“如果每件外套上都有自带的口罩,以后出门再也不怕忘记戴口罩啦!”
10:30,因为与孩子们约好11:30进行午餐分享,所以,这个时候佳佳老师要开始准备今天午餐的食材,并烹饪,还要把烹饪过程用照片或视频拍摄下来以便分享。今天佳佳老师的午餐是一碗鸡蛋牛肉青菜面,色、香、味俱全,营养不错。等佳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午餐的照片后,孩子们吃午餐的照片或视频也陆续发到群里。瞧,以往不爱吃青菜的小熙正在吃青菜呢,耀耀、小艺等好几个孩子已经学会了用筷子吃饭,虽然筷子用得还不熟练,但认真的模样很可爱。宝爸宝妈们表示,这个假期因为有教师隔空陪伴用餐,孩子们吃饭都棒棒的,不仅能自己吃饭,偏食、挑食的习惯也有了改变。
13:00,趁孩子们还在午睡,佳佳老师和唐唐老师赶紧与教研组的伙伴们隔空进行线上教研,居家的日子也不放松专业学习。在研讨中,伙伴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对设计口罩有浓厚的兴趣。大家觉得口罩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生活的必备品,他们已从家长、媒体等渠道对口罩有了一定的了解,愿意深入地去探究。“那么近阶段还有什么人、事、物会引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一个教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前几天看了贺老师的故事,很多孩子对她的防护服产生了兴趣。”“现在孩子们每天都要测体温,他们对测体温的工具、怎样测体温、正常的体温值等也有很大的兴趣。”……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研,让大家找到了接下来这段时间的课程方向。佳佳老师和唐唐老师则根据班级孩子的现状,打算继续探讨口罩的话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表达。
14:30,孩子们已经起床。宝妈、宝爸们开始在群里分享亲子互动的场景,晒一晒孩子的趣事,或交流宅家育儿的经验。教师们则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
20:30,教师们想到了还在湖北的孩子,因为孩子所在地区比较边远,网络信号不好,白天很难联系上,白天班级群里的活动,他们也常参与不了。赶紧发起视频聊天,尝试了几次,终于接通了微信视频。“宝贝,你在湖北还好吗?”“妈妈每天会给我量体温,没有发烧,就是觉得很无聊。妈妈说外面病毒很厉害,还是在家安全些。”“妈妈说得对,你一定要乖乖地在家里,不能出门哦。在家里你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可以学着用筷子吃饭,有网络信号的时候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发在QQ群里的照片、视频,也可以跟老师、小朋友聊天……”教师和孩子分享了有趣的小游戏、班级小朋友的趣事,还讨论了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拉家常式的聊天,让孩子感受到了教师的牵挂和关爱,情绪也越来越好了。
这就是佳佳老师和唐唐老师的一天。因为对孩子的爱与牵挂,QQ群好似一个“在线幼儿园”,教师们实时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身体、情绪状态。正如中(4)班的一名家长所说的:“孩子虽然都在家里,但每天都能感受到教师是时刻与孩子们在一起的。”
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像佳佳老师和唐唐老师一样,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规律生活,舒缓孩子的焦虑情绪……用自己的真心、真情,串起与孩子宅家生活的幸福。这样的他们,真的很可爱。
身边的逆行者
“各位老师,最近辛苦了,大家一直在为防疫抗疫摸排情况、填报数据。但除了摸排情况与上报数据,其实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所以,微信公众号计划从2月1日开始推出‘疫情特别课程。”某日晚上,在微信工作群里看到了园长的这条留言。从此,教师们常会把捕捉到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遇到的困惑等在群里分享,然后大家一起探讨。
2月2日,园长在群里发了几张幼儿园保健室的贺老师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做志愿者的工作照片,希望能为课程活动提供一些素材。晚上10点多,小(6)班房子老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刚才我班有个家长给我留言,说她刚刚带着孩子从江西自驾回到无锡了。在出硕放机场高速公路口的时候,是我们幼儿园保健室的贺老师帮他们测体温的。听到这个消息,我特别想采访那个孩子。”虽然时间已晚,可大家看到房子老师的留言后睡意全无,兴奋地在群里聊起来。
“看到园长在群里发的贺老师的照片,我还在想怎么跟小班孩子聊相关的话题。现在班里孩子有了这样真实的经历,就可以自然地让孩子们聊一聊啦。”“可以让小朋友采访贺老师。”“可以问问那个遇到贺老师的孩子,他想跟贺老师说什么。”“把这件事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听听他们的想法。”“贺老师是我们保健室的老师,所以这件事可以让全园小朋友一起关注,讨论。”
……
小(6)班的教师把贺老师的照片分享在群里,请孩子们猜猜这是谁,并让与贺老师偶遇的孩子分享了他与贺老师相遇的经过。当孩子们得知照片上的人就是賀老师的时候,他们有很多问题想问贺老师:“贺老师,你为什么要穿这么厚的衣服?”“贺老师,你为什么要在那里工作?”“贺老师,你在那里要做哪些事?”“贺老师,你穿这么厚的衣服怎么上厕所?”“贺老师,你在那里工作害怕吗?”……在与贺老师的交流中,孩子们对防护服、志愿者的工作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及时把贺老师的故事记录下来,推送到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故事的题目是“贺老师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全园各班教师都与班里的孩子分享了贺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孩子们开展讨论。“贺老师是幼儿园的保健老师,现在疫情严重,她怎么没有‘乖乖待在家里?穿成这样是去做什么呢?你们身边也有像贺老师一样的人吗?”这是大(3)班教师和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很快,大(3)班班级微信群里收到了瑜瑜小朋友的语音信息:“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平时,她要待在医院里给生病的人测体温、打针、挂盐水。现在,她每天要去给被隔离的人测体温。妈妈工作时要穿防护服,穿了防护服上厕所是很不方便的,一般要到吃饭的时候才能去上厕所,为此,妈妈基本上就不喝水。妈妈怕自己传染上病毒影响到家人,所以她一个人住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我已经16天没有见到妈妈了,好想她。妈妈走之前跟我说,可能要过3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所以我把数字1~30写在一张纸上,每过一天我就圈掉一个数字。现在已经过了16天了,再过14天或许妈妈就能回家了。我盼望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我的外公、外婆在这个新年里也都没有休息,外公是协警,每天在马路上给过往车辆里面的人测体温,还要看他们的出入证。外公比平时上班更辛苦,每天上午9点和晚上9点他还要去小区里被居家隔离人员的家庭了解一些情况。外婆在交警中队食堂工作,她每天想方设法给交警叔叔、阿姨做香喷喷的饭菜,保证叔叔、阿姨能吃得饱吃得好,有力气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希望病毒快快被赶跑,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妈妈就能亲亲我、抱抱我啦!”
看到这段话,教师很感动,便把它转发到微信工作群,引发了教师们对“孩子身边的逆行者”的讨论。教师们引导、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身边的逆行者的故事,后来就有了《我在家里,你在哪里》等故事。就这样,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讲述身边的故事,努力通过线上的特别课程活动,让这个超长的寒假更有意义。
这段时间,每天在做完数据统计、上报的工作后,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点开幼儿园的公众号,因为在这里,有我喜欢的、期待的故事。读完这些故事,我都特别感动,感动于孩子们充满童真又特别真挚的表达,也感动于教师们敏锐的捕捉、积极的互动、及时的记录。与真实生活链接在一起的学习,才是能直抵人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