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新手段,搭建家园共育新平台

2020-07-06顾晓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园公众软件

顾晓红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及时更新,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新手段,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新平台,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家园沟通

微信凭借其操作简单,信息传输功能多样,已经成为大众普及的社交软件,也因此成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要平台。我们以微信为载体,通过“班级群”“朋友圈”“公众号”三项功能,开展家园沟通。

(一)发挥微信优势,紧密家园联系

1.班级群促交流

建立班级微信群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教师和家长群体之间的即时溝通。教师既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每日活动内容,分享活动照片,又可以及时提醒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抛出育儿话题引发探讨等,在方便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达到了服务家长的目的。家长则可以通过微信群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知晓幼儿园近阶段的教育教学重点,相互讨教育儿经验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朋友圈”传信息

微信“朋友圈”是很多家长的“晒娃基地”,记录着孩子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关注家长的“朋友圈”信息,有助于教师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幼儿的个性、爱好、家庭生活及其家长的育儿理念等。“朋友圈”也是教师的“宣传阵地”,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实用的育儿经验,介绍园内的精彩活动等,家长阅读起来很方便也很轻松,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理念宣传。

3.公众号推消息

幼儿园微信平台的搭建,开辟了家园沟通新渠道,也更好地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园的形象和风貌。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我园不断优化和完善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由年轻教师组建幼儿园的“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每个班的教师都是公众号内容的提供者和撰写人。推送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幼儿园开展的保教活动、家园共育活动,呈现幼儿园及班级的课程,推送教师录制的有声故事等亲子互动资源。丰富的内容使得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成为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动态、学习科学育儿理念的窗口。

(二)使用微信带来的新挑战

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家长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有效运行和管理班级群?怎样更好地发挥“朋友圈”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儿园公众号的传播效能?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摸索。

挑战1:“信息爆炸”的班级群

一个班级的家长群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你一言、我一语,群里的信息量非常大,也经常会出现“求拉票”“打广告”等无关信息。如此一来,信息就容易“刷屏”,导致部分家长错过教师发布的重要信息。

同时,幼儿园的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比较多,有的教师会连连发送通知,包含了对家长的各种要求,让家长们一时难以消化。这也会给家长带来消极体验,甚至一看到教师在群里发消息就觉得焦虑。

面对“信息爆炸”的班级群,教师作为管理者,需要当好“大家长”的角色。

首先,在班级群建立之初便制订并明确“群规”。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群规”的讨论和制订,这样不仅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主人翁精神,也为之后大家自觉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当有新成员加入时,教师需要再一次提醒,明确“群规”。

其次,规范自身的信息发布行为。教师在发送各种信息前,要先进行甄别,思考哪些信息是必须发在群里的,信息传达的重要程度如何,哪些需要家长一一回复而哪些不必回复,公布在群里的信息是否存在隐私问题,什么时间发布信息比较合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群信息发布的原则:(1)群里只发送面向全体的信息,个别问题单独联系个别家长;(2)尽量每天只发布一次信息,如有多件事需要通知,可根据其重要程度在排序并编号后统一发布;(3)收集个人信息等涉及孩子和家长隐私的问题,要建议家长以私信方式回复;(4)尽量在午休或下班后发布信息,以便家长查阅;(5)一些不太重要的通知如果是不需要家长回复的,不妨说明“无需回复”,以免造成信息泛滥。

再次,妥善解决群里的小摩擦。幼儿之间的一些冲突有时候会演变成家长之间的矛盾,家长之间有时也会因为意见相左而产生一些摩擦,这些都会导致群里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这时,教师就要扮演好调解者的角色。可以先单独找双方家长了解情况,做好两边的思想工作,然后在群里把事情的原委作简要的交代,化解群里的尴尬气氛,也避免引起其他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挑战2:“厚此薄彼”的“朋友圈”

曾经听到有家长这样说:“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老师经常给××妈妈发的信息点赞,很少给我点赞,估计老师比较喜欢那个孩子。”教师听了觉得很委屈:“我只是随手点了个赞而已,我也很喜欢他家孩子的,家长怎么就误解了呢?”教师在“朋友圈”的无心点赞,在家长眼中成了“厚此薄彼”。那么究竟该怎样处理与家长的“朋友圈”关系呢?

教师要做一名专业的“关注者”。微信“朋友圈”信息繁多,家长发布的动态会涉及很多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选择性地关注和浏览。建议教师重点关注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动态,不是简单地点个赞,而是给出自己作为幼教工作者专业的点评与建议,比如,对幼儿丰富的假日生活、幼儿表现出的进步、亲子之间积极有意义的互动、家长科学的育儿理念等给予肯定,并提出一些专业的见解与建议。

挑战3:“形同虚设”的公众号

我园有一百多名教师,一千多名在园幼儿,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每一条的点击量只有几十人次。幼儿园和教师在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家长的关注度不高,公众号就形同虚设,不能切实发挥密切家园联系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做好公众号的“引路人”。

首先,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要符合家长口味。公众号的文章点击率低,最直接的原因是家长不感兴趣。所以,我园在听取家长建议后,重新对推送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分三个优先级。第一级优先推送,主要是重要的活动通知、幼儿园活动展示、每周菜谱等家长最为关心的内容;第二级定期推送,主要是亲子阅读资源、幼儿园课程故事、家园共育活动等与育儿密切相关的内容;第三级视需要少量推送,主要是幼儿园的党团活动、教科研动态等。内容重新规划后,家长对公众号的关注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其次,教师要适当“引流”。幼儿园公众号点击率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本身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每天接收到大量推送信息,因而有时候容易忽略幼儿园的信息。对此,教师要适当地“引流”,重要信息不妨主动转发到班级群或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引导家长阅读。在分享链接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简单地编辑一些文字作为内容导读,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推荐效果。

再次,要鼓励家长尝试成为部分信息的提供者。公众号的内容不仅可以由园方和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家长提供。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分享育儿心得,录制亲子故事,或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家长小课堂”等。鼓励家长参与公众号内容的制作,能够激发家长对公众号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发挥公众号作为家园纽带的作用。

二、以多种软件为载体,丰富家园共育形式

如果说微信是信息化背景下家园工作的基础平台,那么借助微信的程序兼容性和分享功能,我们还可以便捷地利用多种软件开展家园合作,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

(一)借助图文软件,传递多元信息

“初页”“美篇”是近几年用得较为广泛的图文编辑小程序,用户能利用这些小程序对图片、文字、视频等做简单的编辑,快速、便捷地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海报”,传递丰富的信息。

1.图文软件运用实例

(1)通过“初页”发布活动邀请

幼儿园举办大型亲子活动时,我们会利用“初页”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邀请函,让家长和幼儿都能看懂。我们将电子邀请函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转发,保证每个家长都能收到。发送电子邀请函比起传统的发放纸质通知书更加绿色环保,也更加生动有趣,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一致欢迎。亲子活动之后,我们同样通过“初页”软件来呈现活动的精彩瞬间:首先整理活动的照片,接着加入简单生动的文字描述和说明,最后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我们把链接分享给家长,一起保存美好的记忆。

(2)通过“美篇”呈现活动过程与作品

“美篇”程序操作简单、互动性强,成为家长们记录孩子成长的便捷工具。在家长这种生动的成长记录分享给教师后,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这样,幼儿能一边看,一边介绍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及作品。例如,在一次评选“书香家庭”的活动中,很多家长就用“美篇”展示了家里的阅读环境,并推荐了一些有趣的幼儿读物。我们在幼儿园集体活动时播放,请幼儿自己来介绍,并组织全班幼儿投票。又如,每次假期过后,我们也会鼓励家长用“美篇”展示孩子的假期生活,这样,在谈话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的假期生活介绍得更加详细、生动。

2.图文软件运用心得

在利用图文软件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文软件主要由家长在手机上进行编辑,这样一来幼儿的参与度就降低了。为此,我们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可以由孩子来挑选照片、音乐,文字部分可以真实记录和呈现孩子的想法,可以更多地让孩子参与图文的排版设计。

(二)利用影音软件开展家园共育新尝试

利用影音软件编辑后的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因此,我们也在家园共育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影音软件运用实例

(1)“喜马拉雅”音频——亲子故事进行时

在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后,我们鼓励部分家庭尝试录制亲子故事,这不仅是评选活动的延伸,也能够增加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喜马拉雅”音频软件由于操作简单、分享便捷,成为家长们的首选。有的家长每天在睡前故事时间打开“喜马拉雅”音频软件,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录制成音频文件,然后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让所有孩子都能收听这些有趣的故事。在园午睡时间,我们也会精选一部分在孩子睡前播放。与同伴们一起听自己和爸爸妈妈录制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到特别自豪。刚开始只有少数家庭进行尝试,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班里的阅读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2)“抖音”视频——“家长老师”来授课

借助影音软件,我们在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时,不再局限于让家长亲自到班里和孩子互动。我们鼓励家长使用“抖音”等视频软件,根据自己的特长录制一些短视频,或是介绍一些知识和经验,或是介绍自己的职业,以此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补充。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门槛,让更多工作繁忙、不便请假的家长实现了当“家长老师”的愿望,同时也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例如,北北妈妈是收纳能手,她就录制了短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叠袜子的小技巧;希希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她在录制的视频中介绍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内容,孩子们由此既了解了不同的职业,也体会到了家长工作的辛苦。

2.影音软件运用心得

在利用影音软件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遇到了问题。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教师,他们录制的故事音频或教学小视频很多时候不太适合班里的孩子学习。对此,我们也进行了思考,尝试着改进。比如,我们建议家长尽量和孩子一起录制亲子故事,这样,家长会比较有对象感,选择的故事是孩子感兴趣的,语速会慢一点,语调会活泼一些。又如,教师从网上选择或自己尝试录制一些比较合适的视频或音频发给家长作为参考,鼓励家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再如,可以根据当前幼儿园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提供一些题材让家长选择,与现有课程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对家园共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新手段的思考

(一)新技术与传统模式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新手段为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传统的家园互动方式。一方面,网络上更多的是信息的即时分享,相较于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无法获得家长直接的言语、情感等方面的反馈,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家长也不能针对问题与教师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祖辈家长,信息化的家长工作也显得不那么适宜,会降低祖辈家长参与家园联系的积极性。基于以上两点,幼儿园家长工作仅靠网络平台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结合一些传统的家长工作形式,例如当面交谈、家长开放日、家长进班教学等,从而加深家园双方具有真情实感的交流互动,提升教育合力。

(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不是主客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

在现有的信息化家园工作模式下,教师和园方往往担任信息的发布者,掌握着主动权,家长的参与度略显不足。我们要明确,家长和教师是平等参与幼儿教育的能動的主体,双方应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资源共享,达成教育的一致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习惯,善于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合力。

猜你喜欢

家园公众软件
梦中家园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有趣的识花软件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温馨家园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