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及纠正措施
2020-07-06于建
于建
【摘 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伴随学生终身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未完善,属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但是当前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孩子的心理、生理逐步发展,思维认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刻不容缓。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提出具体的纠正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不良行为习惯 纠正对此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以及理解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现实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数学学习与探讨过程中了解题目中的有效价值,加强信息的分类整合,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原因,结合实践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合理地创新教学指导方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着重分析重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不断规范学生的学习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原因分析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行先生认为“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要素,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由于会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或者是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在脑海中会形成潜意识错觉,如果不及时排除此种错觉,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混乱。这些是学生不良思维习惯的重要表现,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严重的障碍。例如一些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性,也不会积极地挖掘数学问题提供的信息与内涵,不愿意深入思考与剖析,而是渴望得到问题的暗示,此种表现就是思维惰性,这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通病,例如有的学生在遇到较难的知识点或者是问题明显时,并未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一)提出挑战性任务,改变学生松散态度
为了更好地改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慵懒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教师要加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减轻学习压力,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教师要在高强度的思维教育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改变学生的思维品质,拓宽学生的学习模式。教师也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教师也要避免利用太难的数学问题来损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考虑学生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发展和成长过程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在数学探究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才能增强学生在探索当中的能力解决。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数学理论思考
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感性探究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树立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通过丰富学生的思维手段,加深学生在探究当中的本质认知和思考,所以教师在小学实现教育教学当中,必须要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究,使学生通过质疑来寻找良好的数学解决思路,并且通过运用科学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危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思维,有助于突破学生的学习思想,提升学生的结论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变式训练,促进思维灵活发展
教师要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灵活性,通过变式训练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静止看待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变化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新技术知识进行及时的转换和思考,提高学生在数学探究当中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利用网络利用关联性问题进行拓展引导,强化学生在练习和思考当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改变学生的数学分析热情。教师也通过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使学生能够不拘常规的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并逐步地摆脱惰性的思维束缚。教师还可以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就会一题多解,通过让学生举一反三,使自身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从而引导学生在选择信息和拓展教学内容时,树立多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思维拓展当中,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从而强化学生的个人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索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教师在教学之中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解问题时可以做出动画线段图,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思维认知,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去除思维惰性。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观察并归纳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与纠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 刘树来.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77.
[2] 张超骏.浅析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及纠正措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06):83-84.
[3] 吴小花.浅析小学生数学教学中不良行为习惯及纠正措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7(03):35-36.
[4] 陈刚,蔡华红.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师之友2016(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