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的措施研究

2020-07-06沈丽娟

考试与评价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教研

沈丽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如何让教师的专业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一、建立研修机制,保障研修实效

为确保我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机制进行保障:

(一)层级落实制。分管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学科教师、微共体教研、分别制订计划,在层层计划中将研修工作的重点细化,落到实处。教务处、教研组及时检查监督落实到人。

(二)四定六有机制。研修常态化,做到“四定”和“六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和有计划、有设想、有主题、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果。

(三)反思提升机制。教研组要求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以反思为基础,理性审视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得失,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英雄联盟互换机制。通过英雄擂台赛、师徒比拼、微團队赛课等平台,建立胜者为盟主、庸者当徒的能上能下、盟主角色互换制度;通过期末考评或年度考核,建立奖优罚懒伯乐相马的盟主选拔制度。

(五)一师多徒机制。为了人人参与,个个有成果,学校在一师一徒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师多徒制。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挂牌招收徒弟,而学校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劣势或优势进行选择,与自己的师傅可以教学相长,亦可以拓展自己的优势。

二、搭建研修平台,创新研修模式

平台既是教师能力展示的舞台,同时更是年轻教师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舞台。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争取并尽力承办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多次承担了各类公开课、讲座、经验介绍等活动任务,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步和提升。

(一)搭建学习平台,开阔教师视野。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展自己才会不断生长。教研组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使教师不断阅读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努力钻硏数学教学业务,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重点通过“1+1”全校共读工程,釆取阅读常识性书籍和专业书籍生长教师的专业业务视野。在每月底的周教研活动时间,随机抽取教师与大家进行读书交流,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同时评选出阅读认真的先进教师。

(二)搭建反思平台,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重视自主建构,加强理论与实践、新经验与已有经验的联系,来确保并提升参与教研的收益。建构需要教师个体反思。反思能促进自主构建,它既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教研需要教师在各种对比中反思,并带着思想去实践。教研需要教师对比: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什么?参加完教研之后丰富深化了哪些想法?促成“现在的我与之前的我”进行对话。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对比即自己跟他人比,在观课及研讨中,既关注“学记”,更关注“听想”。如:这节课为什么这么设计?还可以怎么设计?如果是我会怎样设计?让教师听有所思,思有所得。教研组让教师通过撰写课堂教学后记和教育随笔,撰写汇报课和研究课反思,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思考,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研组及时将教育反思情况上报学校,由学校对反思集结并在校内传阅交流。

(三)搭建训练平台,建构课堂模型。一次活动是一次诊断与唤醒,是一次反思与碰撞,更是一次感悟与超越。教研组从注重每一个教硏活动的主题入手,努力追求数学学科活动的实效性,让教研活动常态化。更使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成为教师专题研修的经历。训练平台的教研活动方式主要有:

(1)聚焦问题。教研是体现“问题一研究一反思、改进一再实践”的一个过程。我们的问题从哪里来?推门听课是我们观察课堂、诊断课堂、找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发现教师不足的重要途径,既能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能给予教师相应的指导,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生长。我校的问题聚焦听课一般每月不少于三次,不定期随机进行,校主要领导与教研组长亲自参与。

(2)一课研究。一课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一堂课”撬动“一类课”,带动一帮教师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我们用任务驱动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加入到教研中来。如:一课研究课中我们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围绕学生的“学”及“教如何促进学”有导向地观摩课,避免教师“观无目的”,根据研讨主题结合观察量表、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案例,进行切片式、对比式议课,避免教师“观而不议”。观摩课的安排:每月一次安排校骨干教师或邀请实验教育集团本部教师到校开展课例展示,组织学校教师对课例的生成与呈现、反思与改进开展探讨。

(3)微团队课。微团队课可以有效避免骨干教师与一般成员之间苦乐不均,关注度不一等弊端,可以促进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在教研中建立若干互助微团体,从机制上给予自由开放的时间与空间,使内容丰富多元、形式灵活、过程兼顾。让教师结伴共研,抱团发展。在自己微团队中,所有教师是亦师亦徒型存在的,大家都可以用同课异构式的研讨,通过微团队成员上同一节课,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使大家对课改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共同感受教师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通过微团队进行概念课、习题课的微课比赛、微讲座、教学心得交流、教育分享比赛等等,使微团队成员之间领略多种课型的不同方式,取长补短。通过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增强了数学团队的向心力,凝聚了数学教研团队合力。

(4)团队磨课。老师完成一次磨课任务,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试教、智囊团成员听课、点评→智囊团内名师示范上课→再试教→再改进→再展示。团队磨课的方式:磨文、磨人、再磨队,并从课程、课堂、课题三个维度去反思。智囊团通过对个人精细的磨课研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搭建分享平台,促使研修一体化。美国学者威康·詹姆斯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乐于展示、表现自己的专长是人的天性。以分享为目的的平台能激发教师的热情与激情。让教师多一点分享,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想法,多一份反思,更是多一份成长。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教研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