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地柏乡土树种品种调查及其发展建议
2020-07-06叶伟孟战雄
叶伟 孟战雄
摘要 沙地柏属于濒危植物,可在水土保持、固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实践,榆林市开展了榆林沙地柏乡土树种品种的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为榆林沙地柏作为乡土树种优良种源在当地的进一步推广栽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榆林沙地柏;原始分布;种植表现;形态特征;用途;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9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17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属于柏科圆柏属,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修订)》植物种,属濒危植物,在水土保持和固沙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庭院观赏、园林绿化的先锋树种[1]。沙地柏,是沙漠地区唯一的常绿匍匐灌木,又叫爬地柏、叉子圆柏(陕北俗称臭柏)。沙地柏根系发达,对水分需求量少,耐寒、耐旱、耐瘠薄、耐沙埋、耐风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沙区植株寿命可达100年;沙地柏地上部匍匐生长,树体低矮,冠形奇特,生长速度快,易成活,耐修剪,四季苍绿,枝叶茂密,管理粗放[1]。当年栽植的营养袋幼苗生长量可达20~30 cm,第2年即可产生大量分枝,扩展覆盖面可达0.3~0.4 m2。为了加快榆林市沙区绿化进程,搞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变沙区生态防护功能低下、天然植被破坏严重的现实情况,榆林市种苗站对榆林市范围内天然分布和人工栽植的沙地柏生长情况、生态效益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现将具体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历经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遏制了沙漠化的蔓延,提高了沙区植被覆盖度,“榆林治沙精神”也享誉全球。然而,由于环境胁迫、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林草地质量不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林草生态治理的提质增效进程以及林草地多种功能的持续发挥。随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逐步践行,某些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榆林市治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有樟子松、杨树、沙地柏、长柄扁桃、沙柳、紫穗槐、花棒、羊柴、沙蒿、沙打旺等,造林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人工造林、飞播造林[1]。为了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丰富造林树种、发展优良乡土树种,不断提高榆林市造林良种使用率,促使林业主管部门对天然分布的乡土树种种源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使轄区内天然分布的沙地柏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沙地柏这一濒危树种,是该市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建设、园林绿化中的主要树种,其内在固有的特性被世界公认,目前“榆林沙地柏”被省林业厅审核通过,确定为优良种源,并划分榆阳区、神木县和横山县原始分布区为优良种源区,通过对该品种资源进行进一步调查,可以促使沙地柏在今后的林业发展和城市绿化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 调查地概况
榆林市天然沙地柏林集中分布于榆阳区、神木县和横山县等地的半固定沙地。该地位于毛乌素沙地的南缘,主要地貌为新月型沙丘链,绵延不断,地表风蚀、风积作用较强,土壤多为风沙土,土层较薄。分布区海拔高度1 000~1 600 m,年日照时数达3 200 h以上,最高气温达38.2 ℃,年均温度8.2 ℃,总辐射8 120 MJ/m2;年均降雨量为414.4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4~8倍,≥10 ℃有效积温1 783 ℃,无霜期156 d,年≥8级大风的日数为13 d左右,年均风速2.2~2.7 m/s,最大风速28 m/s,多以西北风形式在冬、春季节出现。植被以原生沙地柏为主,伴有黑格兰、沙竹、沙柳、沙蒿、紫穗槐等多种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石鸡、野鸡、猫头鹰等。
3 调查结果
3.1 原始分布情况
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大量沙地柏天然群落被人们随意采集、占用,天然更新能力几乎丧失,资源不断衰退。榆林沙区的天然沙地柏原始分布面积仅存约2.89万hm2,其中神木县大保当1.17万hm2(神木县境内的沙地柏林,1949年前尚有2.67万hm2)、榆阳区红石桥0.67万hm2、横山县雷龙湾1.05万hm2。分布在沙丘的各个部位,尤其在沙丘顶部、背沙坡、迎风坡生长健壮。为了保护天然沙地柏资源,早在1976年就建立了神木县县级臭柏自然保护区。2003年,榆林市又建立了榆阳区、横山县2个县级臭柏自然保护区。
3.2 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表现
根据对近0.13万hm2原始分布区生长的沙地柏、新栽植沙地柏和苗圃扦插沙地柏苗木的调查,得出将榆林市沙地柏原始分布区不同区域所采集的优良穗条进行苗木培育,在水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穗条扦插成活率和苗木造林栽植成活率差异不大。在原始分布区、新栽植区域、榆林不同种源区,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沙地柏生长表现、适应性差异不大,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地柏的生长特性不同,如固定沙地,沙地柏一般生长在迎风坡和丘间地,林龄较大,生长缓慢;沙埋地,一般生长在落沙坡,受沙埋的影响,生长旺盛;风蚀沙地,多数生长在沙丘顶和迎风坡,风蚀可达60~150 cm,根系裸露,仍能生长[2]。
3.3 品种形态特征
沙地柏常绿灌木,多丛生,植株无明显主干,枝条匍匐,直立或斜向生长,常从主枝上发出二级至三级侧枝,株高50~100 cm。树皮灰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枝细而密,随枝条重量的增加而贴地生长,紧贴土壤的一侧萌发大量不定根。叶为灰绿色和黄绿色两大主色,且灰绿色叶上披少量或大量白粉,连叶小枝稠密、细瘦,近圆柱形,叶交互对生,刺型叶常生于幼龄植株上,壮龄植株上有鳞型叶。花期4—5月,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椭圓形或矩圆形,长2~3 mm;雌球花曲垂或初期直立而随后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近球形,长5~8 mm,径5~9 mm,果熟前蓝绿色,熟时褐色至紫蓝色或黑色,内有种子2~4粒;种子常为卵圆形,微扁,长4~5 mm,顶端钝或微尖,翌年9—10月成熟[3]。
榆林市原始分布区内还分布数量极少的沙地柏,当地学者称其为绵羊柏,绵羊柏与沙地柏正种的主要区别是枝条较密集,球果着生在直立小枝上。
3.4 用途、发展方向
一是治沙需要。今后榆林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榆林沙地柏”优良种源的保护和利用,有计划地在优良种源区采集穗条,定点繁育,为全市治沙造林提供更多优良的沙地柏苗木。二是加快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沙地柏作为地被、篱笆也可丛植、带植或配置于草坪、山石、林下,以增加绿化层次,丰富观赏美感。今后榆林市要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中大力推广沙地柏。三是在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沙地柏的精油是重要的天然香料,具有抗菌杀虫功能;沙地柏体内含有几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对抑制肿瘤有一定的作用,在生物制药方面也展开了广泛研究并有实际应用。沙地柏这些特有的特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3-4]。
3.5 人工繁育及栽培技术措施
3.5.1 繁育技术。一般采用营养袋扦插育苗。春季从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二至三年生且长势良好半木质化枝条作为穗条,穗条长30~40 cm。穗条采集之后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堆放,最好是随采随插,以提高成活率[4]。用剪刀将穗条的下端剪出1个平滑的、约45°的斜面,之后插入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内,也可采用生根剂浸泡处理后再扦插,提高成活率。扦插后,灌足底水,做好苗期管理工作[1]。
3.5.2 栽植技术。一般选择春季进行,栽植深度以20~25 cm为宜,栽植之后回土踏实,浇1遍透水,之后的45 d之内每5~7 d浇1次水。栽植时应避免高温干旱天气,雨季或连续阴天时移植,成活率最高[5-6]。
4 发展建议
4.1 制订严格的沙地柏保护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建议榆林市林业部门结合当地沙地柏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沙地柏保护制度,加大对沙地柏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可以利用原来的一些天然植物屏障,也可以通过修建栅栏等,建立起沙地柏原生境保护的缓冲区(缓冲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量的农事、采摘等活动)、核心区(核心区内杜绝任何农事、采摘等活动),将其种群与外界隔离起来;采取管护、利用、繁衍、扩大种植有机结合的办法,使沙地柏天然林更好地发挥其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特性,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原生境沙地柏的分布、生长、管理情况,要建立起详细的技术档案,按照国家对濒危植物保护的要求严格管理[6]。
4.2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入投资项目
多年来,沙地柏在榆林市不仅是干旱、半干旱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首选的优良灌木树种之一,也是道路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乔灌木配置的首选树种。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入投资项目,开发榆林市沙地柏内在的经济价值,拓宽沙区人民的收入渠道,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加快榆林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5 参考文献
[1] 张晓宇.呼和浩特市地被植物应用调查与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 吉国强.浅探沙地柏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92(12):127.
[3] 杨金城,王春明,王海,等.浅谈沙地柏的生物学特性、繁育及应用价值[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1):22-24.
[4] 党永寿,夏月云.海晏沙地柏资源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6(4):29-30.
[5] 白育英,郭永盛.沙地柏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1):27-28.
[6] 孙建峰.沙地柏扦插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