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应用的研究

2020-07-06王明环

科技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策略

王明环

摘 要:探讨期望价值理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改善教学策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重要性认知、强化实用性感知、降低代价感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的动机。

关键词:期望价值理论;儿科护理;教学策略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临床护理课程,它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营养卫生、疾病预防与护理,以增进小儿身心健康、协助患儿康复的一门专科护理学。由于中职儿科护理学课时有限、内容繁多,目前仍以教师讲授、演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难以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1]。期望价值理论作为过程型激励理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对儿科护理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阿特金森于1964年最先提出期望价值理论,公式表示:行为倾向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他认为个体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动机的强弱受对该任务成功预期的可能性和对该任务所判定的价值决定。个体对某一目标所赋予的价值包括内在兴趣、重要性、实用性和代价四个部分。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期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价值,树立成功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期望价值理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提高实现价值

实现价值表现在护生对护士职业的理性认知和对护士角色的价值感、认同度。在讲“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时,导入真实案例,湖北十堰太和医院诞生了一名新生儿枣枣,胎龄24+5周,体重只有600克,个头比成人手掌大一点,全身紫绀如胶冻样,呼吸非常微弱。以案例为主线贯穿“早产儿特点及护理”,以大家疑惑“她还能活下来吗?”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枣枣属于哪类新生儿?这类新生儿有何特点?做哪些身体状况的评估?得出哪些护理诊断?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怎样的?经过医务人员125天的缜密诊疗、悉心照料,枣枣转危为安,并创下43天使用呼吸机无感染的记录。典型案例吸引学生像谜一样追踪下去,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儿科护理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加强了实现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的价值认同。

(二)直观教学法,提升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表现为护生对儿科护理学科的兴趣。现代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卡片、图文、语言形象描述、实物演示、多媒体、视频、现场参观等手段让学生主动观察、参与活动、亲自操作,从中分析、归纳出事物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师生探索新知的过程,是环境、教材、教师、学生等各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成长、动态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的构建,经验和体验、探求新知的获得离不开教学活动。巧妙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获得想象和思维的自由。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节让学生很头疼。教师可利用先天性心脏病模型配合多媒体PPT、动画、音频等方式,降低难度,可让学生在模型中找出各种先心病,在模型上指出分流的方向、部位,启发学生推想每种先心病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推测出杂音的部位?这样学习,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深入探究、积极思考。

儿科护理知识突出特点碎、杂、多,可利用图表可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列出小儿年龄分期特点及护理要点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比表、不同病原体口炎对比表、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对比表、儿科常见传染病对比表等。通过直观的图表对比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儿科护理知识,更好掌握小儿疾病和护理的特点。也可将知识编成口诀,朗朗上口,学生可能会兴趣盎然,提升了儿科护理在学生心目中的内在价值。

(三)微信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教学,强化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表现在护生积累、储备知识的能力。“护理程序”是专业护理活动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2],临床护理课程中应着重加强训练。课前,学生利用班级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微信群中的互动和自测题完成情况,针对学生自学情况和认知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课中,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代表演示或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与讲解,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教师发布测试题,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互的“场”,师生不断形成教与学的共振与合力,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覆盖每个角落,学生思维活跃并有一定的深度,所有人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微信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改变了“纸上谈兵”模式,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进行练习、模拟,使课堂更贴近课堂,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加深了护生对儿科护理程序的理解,提高了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创新能力,突出了儿科护理的实用价值。

(四)降低代价感知,深化知识点

代价是个体对完成任务的付出或消极后果的感知。思维点拨法是教师不断设疑、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思维点拨法时,注意问题的设计要富有思考性,要注重提问的效益。要求问题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只能让学生产生负面自我效能感。问题难度要适中,应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的不同进行差异性提问[3]。合理运用思维点拨法,降低代价感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巩固了儿科护理知识,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彭文涛.本科护生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授课质量的评价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013,29(12):70-72.

[2]丁敬美,李武平,张敏.护士对护理程序掌握及應用程度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014,28(7):2608-2610.

[3]周白莲.高中地理课堂差异性提问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14.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期望价值理论在儿科护理教学应用研究”(Wjlx2019289)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