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2020-07-06高炜
高炜
[提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信息化高度普及的今天,我国高校财务状况已逐步呈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和经费支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提升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理创新,进而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对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简要梳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着重分析管理现状,并就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着力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9日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天津音乐学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自1998年起步,历经会计电算化阶段、局域网网络化管理阶段、互联网阶段,目前正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道路上努力探索。自2015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先后完成了会计核算系统的更新,开通了网络查询、网上缴费、网上报账等功能,并逐步完善“校园一卡通”和“智慧校园”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学校必须通过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功能来提高工作效率,处理日益复杂的财务数据。同时,财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手段进行宣传,比如公众号、校园官网、定期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宣传力度,在师生范围内普遍推广使用。目前,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可熟练应对日常预算分配、经费收支、财务报表、信息查询、银校互联等资金体量大、管理工序繁杂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会计假设、核算方法、报表体系、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转变,也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基于改革发展趋势,原有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渐显现出管理上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统计分析功能不强,影响财务分析决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基于上述要求,在財务信息系统内部建设方面,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设置,运用多维辅助核算体系,实现财务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科目、经济分类科目、部门、项目、现金流、固定资产、往来款等十余项并行核算维度,使一次凭证录入同时符合财务核算和预算控制的要求,真正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一体化。
目前,学校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明细科目对照关系设置(如:“银行存款”与“资金结存”科目、“事业基金”与“累计盈余”科目)、归集项目设置(如:用于核算“专用基金”的项目)、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往来款清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基金、计提科研管理费)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财务核算和预算编制、往来款项管理、工资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衔接还不够精确,这直接影响到依托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影响到财务人员通过系统数据进行财务状况分析、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考评的客观性。
(二)统一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数据互联共享。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要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通过双功能、双基础,最终实现双报告”。
基于上述要求,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改动,尤其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环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来源的统一性、准确性。比如: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确认时点、入账金额和折旧方案,需要同资产管理部门实时共享信息;科研经费收入的确认时点、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管理费计提方案,需要同科研主管部门实时共享信息;不同性质往来款项的确认和后期清理,需要协同往来部门,及时准确把握往来款项的周转速度等信息。
目前,学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还只是一个初步概念,依然存在多个信息系统并行、数据互联效应欠佳的现象,比如:财务核算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能有效衔接,将影响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乐器、图书影像、软件等教学资源配置等相关决策;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不能实现互联,将导致科研项目设立、科研经费的转入和下拨、科研管理费的计提和使用等环节无法保持同步更新,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管理混乱的隐患,将干扰科研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人才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缺乏复合型人才。根据政府会计改革制度的新要求,应当不断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提升,加强财务管理的队伍建设,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基于上述要求,改革背景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既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要对高校财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目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复合型人才,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时抽调的会计人员,或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综合技能方面有所欠缺。
(四)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思维。为促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加速落地,需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与财务信息平台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有效对接,进行数据共享,将校内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套包含多个子系统的信息平台系统,这样便于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工作,使业务流程得到简化。
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前景,这必然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高校在推行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缺乏拓展思维,不能有效实现财务、业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
三、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议
(一)提高系统性能,周密业务逻辑。在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建设方面,通过系统升级,将财务、预算、工资、收费、往来款项、合同、票据等多个管理模块有机结合,重点设置好各类经济业务的逻辑关系(如:科目对照、借贷方向、计算公式、计算级次、取值范围)和传输方向(如:编辑和查询权限的区分),以实现提高会计处理科学性、减少数据冗余、确保数据同源的目的,进而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性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二)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信息平台。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中心,为全校提供标准、统一的财务数据接口,将学校的OA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人事考评、教学招生、后勤、科研以及资产等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与业务管理一体化,打破“信息孤岛”局面,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服务意识;二是抽调具有实务经验的工作人员组建成工作小组,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三是通过轮岗方式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流程。通过专业培训、人员调度等有效措施,使财务人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清晰的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业务的德才兼备的队伍。
(四)完善制度建设,做好远程规划。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做好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因此,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制度建设,将信息化操作流程、设备管理、网络规划、安全运维等具体问题制度化,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另一方面要做好中长远规划,比如在软件设计上预留足够空间和接口,随时更新和新部门的链接,避免阶段性重复建设等等。
(五)打破思维瓶颈,注重科技创新。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大环境下,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打开了新的窗口,财务信息化建设应不断结合新兴的智能化信息手段,更加关注用户的服务体验。
比如:融合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开发智能财务办公APP,通过创新地实行移动快速智能报销、电子签名、移动审批、发票验真等,改进财务审批流程;开发人工智能(AI技术),比如开发人脸识别(可用于用户权限设置)、语义识别(帮助用户读懂财务常用信息)、OCR光学字符识别(识别和转换纸质文档)等技术;将商业智能(BI)、云计算技术理念与高校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规范数据搜集、整合和分析过程,使数据可追溯至凭证分录级别、精确至小数点位数,甚至可以追溯到扫描的原始单据,创造统一、标准、透明的基础数据,便于管理层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极大局限性,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信息化建设。而着眼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可能持续扩大,因此还需要探索出一条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路径,进而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崔秀秀.浅谈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2]张彦伟,姬晓峰.数字化校園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途径[J].纳税,2018(25).
[3]程平,陈珊.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