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0-07-06李继福吴启侠李燕丽李俊凯漆栋良

科技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农科农林思政

李继福 吴启侠 李燕丽 李俊凯 漆栋良

摘 要: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教学与个人、社会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地质与地貌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农林人才兴趣热度和专业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解决农科类大学生思想不牢的问题,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Abstract: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new agriculture and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entering on the curriculum goals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pecialty cour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ersonal and social value,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Geology & Geomorphology,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new classroom teaching.The important ro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professional thinking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e.

Key words:New Agriculture;Major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eology & Geomorphology;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

“新農科建设”是党和国家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是面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四新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发展新高等农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提高农林专业吸引力,解决农林专业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同时,随着国内一流科学、一流专业的不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成为主导核心和有力抓手[1-2]。“安吉共识”提出“四个面向”的新理念,让新农科有了热度;“北大仓行动”推出“八大行动”的新举措,让新农科有了力度;“北京指南”实施“百校千项”的新项目,让新农科有了效度,而创新的农林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教育层面,还应进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农林人才兴趣热度和专业培养上的重要作用[3],从而帮助农科大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将来为新农业服务。

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新农科要基于农林实际问题、基于农林产业案例、基于科学技术前沿,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探究式、讨论式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4]。专业课程通常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典故和现实案例深化思政内容。由此,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5]。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增加鲜活的、现实的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对课堂活跃性和生动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地质与地貌学》作为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和地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从课程理论体系上而言,与土壤学、土壤污染治理等课程关系密切,又是植物营养学、水土保持学、环境科学概论、土壤评价与制图等课程的先修课;野外实践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需要具备地形辨识、地层鉴定和土壤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识别地表常见造岩矿物和岩石,掌握岩层产状的描述和分类方法;掌握地下流水、地表流水、风积和重力地貌等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野外调查技能,为继续深造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本课程知识点琐碎、基本概念较多,传统的课程教学很难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因此,通过课堂案例和实践案例,将概念性知识融入,并添加适当的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教研相长、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实践途径

《地质与地貌学》在我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程,因此,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我们在课程思政设计时,分为课堂、室内实验、野外实践和考试四个环节。

(一)课堂理论教学思政

课堂第一课的导论很重要,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现场展示一套第五版人民币,讲述每张风景背后的地质故事,借此希望大家在旅游时利用所学成为同行伙伴的讲解员,增强专业自豪感。每章节均从案例着手,如讲到中国地貌章节时,不仅要谈到我国土壤分布与农业制度的关系,更要拓展到中国周边和世界地貌,从地貌视角介绍北纬30°,感叹长江流域就是大自然对中国人的偏爱和馈赠,因为同纬度其它地方均是荒漠型地带,从而引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在地表流水地貌章节,以一幅荆江地形图为例,详细介绍荆州地区的水系分布以及为什么要在长江南岸公安县形成泄洪区,并与98年抗洪相联系,增强大家理解。总之,以典型案例为引领,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地位,建立专业自信。

(二)课程室内实验思政

室内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实物感官能够直观反映理论知识。根据地域特色和教学安排,设置四批实验。如鉴定常见岩石和矿物、识别野外地貌类型、如何使用野外观察器具和进行简单的地层分析。将抽象内容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现场互动过程中理顺知识构架,为野外实践奠定基础。

(三)野外教学实践思政

适当的野外实践教学,一方面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促进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可用,有用的。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是通过课程思政开展促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不仅仅是自然知识获取过程,更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是思想行为和思维观念塑造的过程。例如利用课程实习时间,和同学们实地查看98年长江发洪水时朱镕基总理亲自指挥所在地万寿宝塔园观音矶,看历年水位线、地上河与宝塔陷落的关系,重溫那段荆州人民防洪筑堤,保卫下游大武汉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增强大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期末考试思政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一次检验,通过多年的考试改革,已经探索出一条可行方案,既注重常规知识点考试项目,又注重与实际相结合的开放型试题。例如2019年的论述题便是“从中国地貌特点谈谈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使学生从更大的格局视野理解国家战略。又如在实验题“旅游时想购买玉石产品,如何鉴定真假,防止上当受骗”考试大家实验课的掌握情况,更加贴近生活。

三、《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地质与地貌学》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一方面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达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高校专业人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的多重功能培养目标实现。通过将课堂与实验、期末考试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专业学习和国家发展,将个人学习与时代命运牢牢结合,在社会价值中融入个人价值,真正达到教研相长和寓教于乐,使学生从内心热爱所选专业和行业。

参考文献:

[1]杨卫君,苏丽丽,李大平.《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0:280-281.

[2]何阳波,谭文峰,黄传琴,等.土壤修复与地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56:220-221.

[3]冯立功.大思政格局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9,621(11):280.

[4]杨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8):278-279.

[5]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基金项目:2019年,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编号:5011802701)

作者简介:李继福(1987-),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农科农林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以新农科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守百年强农初心 育一流农科人才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