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07-06吴铮
吴铮
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缺乏从单元整体把握教材的意识,往往只关注单一课时的重难点和核心知识点,忽略了单元中各课时之间的关联和各学习环节的作用,导致教学中孤立地呈现知识点,或是随意呈现教学内容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停留在阅读、浏览的表层认知水平,对单元内容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深入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结果只能对教材模板或板块进行简单的减法处理。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
一、紧扣主题,厘清主线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突出,每个单元分为Part A,Part B,Part C三个部分。Part A 和Part B 提供了单元学习的语境和主要内容,揭示了整个单元的主题;Part C 部分一般是设计一些趣味活动,是对Part A 和Part B 学过的主要内容开展语言运用和技能训练,是对单元核心内容的巩固和延伸。这三个部分各有侧重,但又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它们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可见,紧扣单元主题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教师找到各板块之间的关联,而且能帮助学生在一定的主题情境下学会语言运用。
在教学设计前,先不急于打开书本,不妨先借“题”发挥,厘清主线。教师可把自己想象成教材的编者,思考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以闽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Seeing a Doctor为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单元主题“看病”二字上时,脑海里也许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谁生病了?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医生的建议是什么?这时再翻开课本,发现教材的编写也是循此逻辑,Part A讲述的是Ben的妈妈发现自己儿子发烧,准备带Ben去医院看病;Part B描述的是医生对Ben病情的诊断,并给出一些建议。Part B的内容建立在Part A的基础上,Part A的学习成为Part B学习的铺垫,而Part B又是Part A课时的延续。基于单元主题,厘清了本单元主线为:生病—看病—建议。
二、研读教材,整合内容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是依据课标理念编写,以主题为线索,以单元形式呈现,突出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系统性。教材这种编排方式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审视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实际做出调整或整合。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Unit 7 Seasons Part A时,笔者整合了Part C的教学内容,将Part C部分的Chant“Seasons”融入到Part A的教学中。Chant内容如下——
Seasons
Spring is green.
Summer is bright.
Autumn is gold.
Winter is white.
这样的整合有三点用意。首先,利用Chant直接引出单元主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其次,Part A一课的重点句型是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并要求学生做出相应回答。但在Part A出现有关季节的词汇只有spring和summer,winter和autumn是Part B中的詞汇,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春天或夏天。因此,将Chant整合到Part A部分来教,先学习有关四个季节的词汇,这样学生的表达就不受限制。再次,在学习完这首歌谣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改编,发散学生思维。有学生改编如下——
Seasons
Spring is warm.
Summer is hot.
Autumn is cool.
Winter is cold.
再配上抒情的音乐,请个别学生有感情地诵读,透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四季的理解,能进一步升华主题。
三、调整板块,注重连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以生为本”,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模式转变为更科学的“用教材教”。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既创新又合理地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板块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如何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板块内容,做到既符合教材的编写思路又能保持课时之间的连贯性?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通读整个单元,把握整个单元的功能、话题、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文化意识等,吃透各个课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是否进行板块调整。其次,依据每个课时原有内在逻辑联系和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设计,不让某个课时过于单薄,也不让某个课时过于繁重,达到教学的优化平衡,避免课时与课时之间出现脱节现象,这样整个单元的知识、话题的教学就可以做到一脉相承了。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8 The Spring Festival时,从教学实际情况考量,笔者对本单元板块做了以下调整。
修改后Part A的句型整合了Part B 板块的句型,将语音板块调整到Part C部分,歌曲板块调整到Part A的课文教学之前。调整之后依然体现了原教材的编写思路,同时打破了一贯按教材顺序来教学的做法,以知识程序定向,通过调整、整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形成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能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彰显板块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提升高度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功能和价值,其次要敢于超越文本。在Seeing a Doctor 的拓展环节,为了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笔者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选择拓展阅读材料,内容来自新概念第一册“A bad cold”。这篇阅读材料中的语境、语言形式与单元主题相关,内容诙谐幽默,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同一话题进行多角度的认识与思考。在学生阅读之后,提出三个问题:1. Whats the matter with Jimmy?2. Jimmy has a bad cold. But its a good news for him. Why?3. Can you give Jimmy some advice?
第1题的回答,学生可以直接从文中的某处细节找到答案;第2个问题,则需要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透过文章,分析人物思想,抓住人物心理来表达;第3个问题,跳出文字,利用本单元所学内容,给Jimmy提出建议。这样的拓展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围绕话题递进、发展,能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方法,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出发,熟悉单元板块内容,依照学生特点及教材编排来划分、调整单元内部结构,从而设计一条教学“主线”,将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摇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黄晓夏 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