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促进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的意义
2020-07-06张亚楠
张亚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加广泛,并对教育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应实现教育平衡,扶持中小城市教育结构改革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政策与技术,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一、影响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的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区别,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各地区的文化也各不相同。尤其在教育工作中,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教育基础存在不均匀的现象,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分布格局因素。我国少数地区,特别是那些远离内陆的西部与边疆,多数中小城市的经济状况、以及人口分布等都不具备优势。分布格局导致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文化影响因素。偏远地区文化包括风俗、宗教信仰、语言等。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都为本地区知识,传统文化更是占据重要地位,导致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途径受到限制,对普及正规教育造成一定阻碍。
经济影响因素。少数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当地居民受教育的平均水平较低,教育技术设备落后,缺乏教育意识,影响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
二 信息技术对促进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的意义
(一)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中小城市经济条件、教育环境等均较为落后,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提升当地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基础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打造全新的中小城市教育环境,充分借鉴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带来新颖的课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中小城市教师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断学习教学理念。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提升教育水平,进而实现中小城市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
(二)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多以黑板书写、教师语言描述等方式进行,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创造多彩的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搜索课堂资源,并通过声音、画面、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形象地融入在学生脑海中。便于学生形成定性思维,完善知识网络体系。教学环境的改变,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有助于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实现良性的学习方式。
(三)缩小教育的差距
在我国地区众多、教育内容千差万别的基础上,改善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的重点问题。中小城市城乡基础教育差距逐渐拉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在何种方面,都无异于甘露。利用政府的支持,在思想上转变中小城市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途径,让当地的居民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到,当前先进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善传统教育方式,在学习当地风俗习惯、地区发展等内容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我国教学改革内容中所规定的教育材料。 将教育发展定为长期目标,利用当地主管部门加大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培训力度,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环境中的地位,加快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 优化信息技术在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中的应用
一方面,发展信息技术,要在网络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实现资源的传递以及分享。软硬件设施不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无法实现。所有的工作都应建立在网络工程基础上,利用网络搭建知识的桥梁,促进中小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要培养技术型人才,以及当地居民思想上的教育。 改变当地居民成才后不愿返乡的局面,刺激优秀人才返乡贡献力量,通过反复几代人,建立长效的教育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
另一方面,要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通过远程教育,强化中小城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借助当地移动网络的建设,构建校园网络,以及中心资源库,为中小城市教师提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实践理论知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变经济落后导致的教育水平低下的局面,在资源库中,应包含媒体素材、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先进教学方式理论、网络课程等。充分运用各种资源,以及远程教育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先进的学习氛围。
而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应加以重视,这是实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的根本。将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适当调入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借助政府的力量,强化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同时,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等。将更多的优秀教师资源留在中小城市,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平,实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我国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目标得以实现。
四 信息技术应用对基础教学均衡发展的效果探究
为了验证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成效,笔者对A学校的一个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95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课堂互动交流情况、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看法、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能力的提高程度等。以下是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
通过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发现 66.67%的学生非常喜欢,25%的学生比较喜欢,8.33%的学生有点喜欢,0%的学生不喜欢。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
通过调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发现22%的学生认为互动交流非常多,44%的学生认为比较多,8.33%的学生认为适中,0%的学生认为很少。这说明基于信息技術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发展信息技术的看法
通过调查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的积极性, 发现 58.33%的学生非常积极,33.33%的学生比较积极,8.33%的学生表现一般,0%的学生不积极。这说明信息化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调查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看法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学习对自己有帮助,且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50%,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学生占11%,认为有点帮助的学生占39%,认为没有帮助的学生占0%。可见,信息化学习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调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发现 66.67%的学生能完成全部,27.78%的学生能完成大部分,5.56%的学生只能完成一部分,0%的学生不能完成。这说明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和学习效率。
(五)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
通过调查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 发现 44.44%的学生有显著提高,50%的学生比较有提高,5.56%的学生提高一点,0%的学生没有提高。通过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发现 47.22%的学生有显著提高,41.67%的学生比较有提高,11.11%的学生提高一点,0%的学生没有提高。可以得出,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很活跃;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和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我国中小城市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出,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改变当前基础教育存在差异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见,得出应强化中小城市的网络发展,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物质基础,且应强化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七十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