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五载坚守山区教育 三尺台情系留守儿童

2020-07-06延安市教育局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爸爸孩子教育

延安市教育局

他叫梁瑞,是一位忠厚老实的陕北汉子,2004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教于子长县最偏远、离县城100多里的马家砭镇任家寺小学。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从教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躬身基层教育十几载,始终奉行着“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的信念,用赤诚的爱,播洒阳光,潜心育人,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山村孩子的教育方法。他像一位深山的农人,勤奋地耕耘、热切地守望、执着地坚守着他的那片土地,努力地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身为班主任,他信奉“一个教师,即使课上得再好,但如果不懂得用心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他就不能算是好教师”。为此,安心从教,静心育人,在他心里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念,一种习惯。

坚守乡村,筑梦童心

他一直以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骄傲。自从教以来,他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无论夏天多热,无论冬天多冷,他总是最晚休息,为了帮后进生赶上学习进度,一直坚持为他们课后补习,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些人说他真是傻,有必要那么卖命吗?可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就要做得问心无愧才行。正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身在三尺讲台,手握三寸粉笔,甘守清贫,无怨无悔,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用无悔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曾经1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剩下7个学生,其中还有1个是送教上门的学生,其他几名学生要么父母离婚,要么母亲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由于他们长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些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使得有些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作为老师的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当看到他们不听话的样子,他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常言说“师者仁心”,每个老师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个好前途。2017年6月1日,那是个特殊的日子,孩子们都得到了“礼物”,但这“礼物”来得很不光彩,是梁瑞这个“贼”从他女儿书架上“偷”来的,他的女儿还未来得及打开包装,也不知道书中的内容,摊上这么个爸爸,真不是件幸福的事情。对这些孩子,他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小女儿3岁的时候,每次想念爸爸,就会朝着门口大声地哭喊:“爸爸不要我了,爸爸不要我了……”那种心酸,又怎能不令人动容!

这几个孩子都很幸福,有很多社会人士的关心,情感上并不空缺,就连宣传部的同志们,都及时送来了过冬的“温暖包”。而梁瑞自己的孩子,就像孤独的小鸟在枝头左右跳跃。她缺少的不仅仅是父爱,在她的记忆里,从此,封存了一个残缺的童年。她多么渴望一家人每天能坐在一起,幸福地吃着三餐,听爸爸讲故事,辅导功课,这一个最简单最普通的愿望竟成了一种奢望,以至于他的女儿在《我的爸爸》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真的好想问爸爸:我究竟是不是您的亲闺女?您对您的学生好过对我和妹妹一千倍一万倍,爸爸我好想对您说,您就不能在这一千倍一万倍中分出一点点的爱给我们吗?爱不是去吃一次汉堡,去一次游乐场!但后来,通过几次耳濡目染的近距离接触以后,她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不愿离开他们,爸爸是在用爱温暖着他们稚嫩的心灵,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用爱感染,引领成长

他所在的学校,位于子长县最为偏远的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了一批特殊的生源,他们的学习没有了竞争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大如以前,基础差,学习态度也差,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也大多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要使学生们能健康成长,光有老师还不行,必须让家长也转变观念,因此,根据这些特殊境况,他就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和家长沟通,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因材施教,特别是家庭贫困、学习较差的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充分肯定。

梁瑞的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窑洞小学,教学条件特别艰苦,交通也极不便利,每天只有一辆通村的班车,家里有事也不能及时赶回,每次面对家人他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记得一次他女儿发烧,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等他回到家,看到妻子熬红的双眼,以及病床上虚弱的女儿,尽管她们不曾说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然而,作为班主任老师,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他都得操心。由于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他就一直记着这样一句话: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一次,一个小朋友在河边玩耍时不小心把脚划伤了,他快速奔过去把孩子抱起来赶往了医院……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不会自己生火,每到冬天,他就早早的把火生好,好让孩子们能安心读书。他常常在不同场合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让社会给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7年2月,梁瑞咽喉就要动手术了,他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久久不语,他的妻子偷偷地拍下了一张照片,开始只是以为他是术前紧张。当他术后的第二天,一清醒过来,努力地从喉咙里模糊地发出:“快开学了,孩子们的课耽搁不得!”他妻子狠狠地骂他:“你真是不要命了,嗓子恢复不好会成哑巴的!”可是,当她看到病床上虚弱无比的他,强迫自己把弯下去的嘴角勉强向上弯。就在术后的第4天,他怎么也不听医生的劝阻,连夜跑回了子长,第二天开学一大早准时赶到了学校。教师这个职业,就靠一张嘴巴,由于他的不“听话”, 从此,喉咙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倾情关爱,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精准扶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全民小康路上的先锋保障。这项举措犹如暖人的春风,抚慰贫者,犹如绵绵的细雨,沐浴困者,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勇敢担当,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困而失学,在入户走访任政、任琪同学家时,了解到他们的母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父亲一人抚养他们,还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他们一起生活,家庭十分贫困,政府把他们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父亲一人辛勤劳作,没有时间照顾他俩,对此,梁瑞从国家的好政策说起,给他们分析现在国家惠民政策和扶贫的决心,对他们说,如今你们生病住院、吃药打针免费了,孩子们的上学费用减免了,家里的田地可以出租出去,不要再为农田操心,梁瑞给他们在精神上进行很多安慰,同时鼓舞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猜你喜欢

爸爸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