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奢靡到大众,KTV出路何在?
2020-07-06鸿键
鸿键
卡拉OK热潮席卷20世纪90年代
1988年1月,中国内地第一家卡拉OK厅在广州东方宾馆悄然开业,东方宾馆的卡拉OK厅是一个能容纳60人的开放大厅,圆形的小舞台上摆放着点唱设备。
当时东方宾馆的卡拉OK厅招待的多是外宾和有身份的人物,不过这一新鲜的娱乐形式很快就在广州和其他城市流行起来,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那时候卡拉OK厅火热到什么程度,饭店里有,酒楼宾馆里有;街面上有,胡同里有;有的地方甚至连粮店、菜市场都改成了卡拉OK厅。
一开始,卡拉OK的音源多是来自日本、新加坡等地,内地唱片公司在发现商机后纷纷加入卡拉OK光碟的制作中。卡拉OK热潮和内地音乐的发展相得益彰,《弯弯的月亮》《一封家书》和《涛声依旧》等是当年卡拉OK厅里最受欢迎的曲目,歌曲中的乡愁也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见证,直至今日依然魅力不减。
KTV取代卡拉OK厅,大众狂欢
经过几年积累,卡拉OK厅的设备和服务逐步完备,投资者见有利可图,纷纷掷巨款对卡拉OK厅进行升级。最早的大厅式卡拉OK变成各种豪华包间,配上了当时少有的空调和大电视,加上各种洋烟、洋酒,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卡拉OK越来越贵的同时,酒吧、体育健身等丰富的娱乐活动正在兴起,普通人纷纷用脚投票,而卡拉OK厅违规收费等情况引来了监管的注意,常客也去得少了,一度成为人们夜生活主要去处的卡拉OK厅日渐冷清。
被人们抛弃的卡拉OK要想重振旗鼓,还是得重新得到人们的“宠爱”。就在传统豪华型卡拉OK厅没落的同时,变化也悄然到来。
2000年,麦乐迪KTV在北京落地,带来了日本的量贩式卡拉OK。日语中的“量贩”有“大量批发”“自助”等含义,引申出来的“量贩式”指的是透明、消费者自助和平价的经营方式。
麦乐迪KTV的经营模式很好体现了量贩式的特点,比如明令禁止不能给小费、欢迎客人自带食品等。最吸引人的还是面积大、性价比高,一个可供四五个人用的小包间,麦乐迪KTV的价格是白天每小时39元,晚上每小时100元。对于家庭、朋友聚会来说,KTV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要谈量贩式KTV的发展,不可不提的品牌是钱柜KTV。
2001年,钱柜KTV进军北京。凭借富丽堂皇的装修、实惠丰富的自助餐,钱柜KTV令麦乐迪KTV一下子相形见绌,明星和年轻人无不被深深吸引。之后几年,钱柜KTV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武汉等地的新店陆续开张,那会儿的钱柜KTV不仅是一个KTV的名字,还是时尚和品位的象征。不过,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钱柜KTV开始像传统卡拉OK厅一样走向没落,量贩式KTV也迎来了挑战。
欢歌笑语中,变化悄然而至。
几度兴衰,出路何在?
2015年1月,火了十几年的钱柜KTV朝外店关门了。
这是钱柜KTV在北京关闭的第三家门店,在陆续关闭首体店、雍和宫店和朝外店后,曾经的KTV行业龙头只剩下在惠新东桥附近的最后一家门店。
不只是北京,钱柜KTV在其他城市的经营同样惨淡。2015年,钱柜KTV在大陆市场上的业务量大幅缩减,门店从原先的17家骤减到3家,其中2家在上海,而这两家店也在转卖,除了唯一盈利的徐汇店能卖个好点的价钱,剩下的八佰伴店的转让条件是帮钱柜KTV还清欠款即可。
钱柜KTV的衰落有其自身的问题,2008年,钱柜陷入管理层动荡中,原董事长刘英坚持“先把KTV都做起来”,再考虑盈利问题,其发展思路招来股东的不满。同年9月,董事会将刘英赶下台,钱柜KTV易主练台生。
不同于刘英“迅速扩张”的思路,新老板更看重成本控制,就任后先是砍掉自助餐,之后又缩减开支、停止门店扩张,大批员工因此离职,服务质量随之降低,钱柜KTV的收入也每况愈下。恶性循环中,钱柜KTV变得徒有高价格而没有好服务,没落在所难免。
不过,这些年衰落的不止钱柜,整个传统KTV行业都在走下坡路。
KTV火热的时候,地产行业也在高歌猛进,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三四線城市,商铺租金都水涨船高,而量贩式KTV吸引顾客的关键正是面积大,租金压力越来越大。
和地产一样瞩目的,还有互联网行业。
2016年,在中关村南大街上开了十多年,承载了周边数所大学,上万学生回忆的麦乐迪KTV撤店,取代它的是一家口腔健康科技创新空间,这源自2015年开始的中关村业态调整。彼时,相比去线下K歌,全民创业才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几年前,团购APP之间靠低价来争夺市场的O2O大战历历在目,低价战让KTV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利润被削薄。除了团购,移动互联网浪潮还带来了更多样的娱乐方式。互联网公司都在聚焦被称为“Z世代”的年轻人,“Z世代”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相比去线下唱歌,许多人更愿意在手机上刷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
即便是唱歌这个大本营,也遭遇着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在线K歌APP、迷你KTV都在分流着本属于线下KTV的消费者。凭借海量曲库、灵活趣味的产品功能、加上互联网独有的社交属性,《唱吧》和《全民K歌》等在线K歌APP成为新的潮流选择。2016年开始在商场、超市、电玩城、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区域大量出现的迷你KTV,让人们在逛街休息,或是等位就餐时,都能进入箱子样的迷你KTV里高歌一曲。
传统KTV也曾试图转型,比如钱柜KTV就曾推出《钱柜KTV》APP,但与装备齐整的互联网军团相比,“钱柜KTV们”的努力没有溅起一点水花。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年轻人们越来越宅,KTV开始上山下乡,用时下的流行词汇,就是下沉。在广袤的下沉市场,KTV成了中老年群体最爱的社交场所,这门生意在许多地方仍旧红火,只是曾经是潮流象征的KTV,如今颇有几分“夕阳产业”的落寞。
面对现实,传统KTV也在努力,试图在体验上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设计创意主题包间、加入电影点播设备让KTV变成私人影院、增加桌球和桌游等娱乐项目等。这些努力颇有成效,这两年传统KTV市场规模企稳回升,颓势有所逆转,但传统KTV的行业模式风险仍存。今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出现,让问题更加暴露。
日前,与诸多明星有关联的北京“K歌之王”旗舰店总经理向员工发布的内部信广为流传。内部信称,因“不可抗力”持续闭店,北京“K歌之王”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将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魅KTV投资人、桔子水晶酒店原创始人吴海最近的文章《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也引起热议,文章显示,去年12月,魅KTV总部和10家直营店成本总计551.54万元,人力成本占62%,租金成本占33%。账上还有1 200万元,不营业没收入的情况下只能撑2个月。
然而,刨除近来的“不可抗力”原因,情况仍旧不容乐观,“K歌之王”旗舰店总经理在内部信中这样提道:“K歌之王”2019年度的效益与前几年相比,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很顯然,即便没有眼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KTV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
重线下、成本高、同质化是KTV行业目前绕不开的问题,同时,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在推陈出新抓住年轻人的心上,KTV似乎优势不大。但仍有人选择坚守,比如吴海坚持认为KTV仍是一门好生意,发明了线上K歌模式的唱吧创始人陈华也通过线下的麦颂KTV踏踏实实挣到了钱。
事实上,线下KTV依旧是个大市场。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年整体K歌娱乐市场总规模达1 294.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KTV业态规模高达1 280.2亿元。体量庞大的KTV市场有其不可替代的线下特性,但在底层技术不断更新、新的娱乐设备和方式接踵而至的当下,危机仍旧四面潜伏。
写在最后
KTV能重振旗鼓吗?回顾过往,答案不难找到:进入中国有三十余年,卡拉OK几度起落,又凭自身业态调整东山再起,说到底,衰落的从来只是跟不上变化的业态,歌唱和娱乐的需求从未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