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交叉滞后研究

2020-07-06陈志英

关键词:性别差异交叉温暖

陈志英

(1.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福建省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福建 漳州363000)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LS)是个体根据自我选择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它不仅取决于客观情况,还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或环境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衡量标准[1].因为其具有稳定性和易测量的特点,生活满意度被作为衡量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高低的指标[2-3].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工作,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其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功能的弱化,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影响.以往研究表明,虽然亲子分离,但是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仍密切相关[4-6].

父母情感温暖(parental warmth)是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指父母敏感、及时地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馈,其养育行为具有支持性、反应性和一致性的特征,与之相对的是父母情感拒绝[7].父母情感温暖是个体良好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助个体社会和情绪的积极发展.温暖、支持的父母养育行为与更好的适应和整体的幸福感相关,而严厉、冷漠和疏忽的养育方式通常会导致更多的负面结果,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8].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时空分离的特殊性,亲子间相处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成了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的父母情感,比客观上父母能提供给他们的实际养育行为更重要.研究发现,留守青少年感受到越多的父母情感温暖,对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感受到越多的父母情感拒绝,对生活状况越不满意[9-10].

已有不少关于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与父母情感之间关系的研究,但其结论基本上是根据一次调查数据得出的,未考察两者间的双向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纵向追踪设计及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两者间关系的性别差异,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福建省漳州市两所农村中学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的留守学生,进行两次测查.2018 年9 月实施第一次测查(T1),发放问卷376 份,回收有效留守儿童问卷352 份;2018 年12 月实施第二次测查(T2),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留守儿童问卷348份.将两次有效问卷数据整合后,删除留守状态发生变化、两次测查中姓名缺失项、只进行一次测查者、规律作答者,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8 份,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78人;单留守154人,双留守174人,平均年龄14.12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张兴贵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共36 个题项,由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六个分量表构成[11].量表采用“1~7”七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T1和T2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和0.89.

1.2.2 父母情感温暖/拒绝

采用蒋奖等人编制《简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中的情感温暖与情感拒绝两维度[12],其中情感温暖维度分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各7 题,共14 个题目,情感拒绝维度分父亲情感拒绝与母亲情感拒绝各6题,共12题.采用“1~4”四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越高.本研究中量表T1和T2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7和0.89.

1.3 数据收集

由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统一培训后担任主试,在取得施测学校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协助下现场集体施测.主试说明调查目的,强调调查的保密性原则,要求被试真实作答、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做完并统一收回,整套问卷大约15分钟完成.两次测查间隔3个月.

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13].结果发现,T1 特征根有26 个因子大于1,第一个因子对变异量的解释率为18.60%,T2 特征根有25 个因子大于1,第一个因子对变异量的解释为25.71%,均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无明显共同方法偏差.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

2 结果分析

2.1 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如表1),留守男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1和T2均显著高于留守女初中生,留守男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和T2均显著高于留守女初中生,而生活满意度的T1和T2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1 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分析Tab.1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parental warmth/rejection and LS

2.2 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对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前后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1和T2显著正相关,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和T2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T1和T2显著正相关,表明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在3月内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不论在T1还是T2,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均显著正相关,感知父母情感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均显著负相关.以上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同时性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

表2 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Tab.2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erceived parental warmth/rejection and LS

2.3 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滞后分析

由于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相关的同步性和稳定性基本一致,符合交叉滞后设计的基本假设,因此,本研究采用SPSS回归分析方法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首先,考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以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1 和生活满意度T1 为自变量,生活满意度T2 为因变量,控制生活满意度T1,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方程分析,探析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1对生活满意度T2的影响.结果(见图1)表明: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1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2(β=0.108,p <0.05).接着,用上述方法考察生活满意度对感知父母情感温暖的预测效应,结果(见图1)表明:生活满意度T1 显著正向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2(β=0.157,p <0.01).可见,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具有双向预测关系.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考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与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结果(见图1)表明: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 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2(β=-0.199,p <0.001),生活满意度T1 对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2没有显著预测效应(β=-0.002,p >0.05).可见,感知父母情感拒绝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而生活满意度不能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拒绝.

图1 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滞后分析Fig.1 Cross-lagged analysis of perceived parental warmth/rejection and LS

2.4 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交叉滞后的性别差异分析

用上述方法分性别对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男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T1 正向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2(β=0.291,p <0.001)(如图2),留守女初中生的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2(β=-0.337,p <0.001)(如图3).而留守男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不显著(如图2),留守女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也不显著(如图3).

图2 留守男初中生交叉滞后分析Fig.2 Cross-lagged analysis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boys

图3 留守女初中生交叉滞后分析Fig.3 Cross-lagged analysis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girls

3 讨论

3.1 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无论在前测还是在后测中,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反之,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表明两者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一致[9-10].即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越多,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就越高,而如果感知父母情感拒绝越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就越低.本研究是以留守初中生自评的方式获取数据,今后,可尝试结合父母的角度,了解他们在教养中对孩子情感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性来进一步揭示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2 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影响

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具有双向预测关系.感知父母温暖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8-10].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能够显著预测其幸福感水平[14],父母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尽管没有与孩子一起,但他们与孩子们的生活仍有密切的关系,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联系,父母的情感于留守儿童而言,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情感,让他们对生活感到满意.同时,生活满意度不仅是个体已获得的心理状态,它还会反过来影响个体未来的行为、心理状态及心理社会系统[15].有不少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高的初中留守儿童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少的情绪、行为问题[16].生活满意度反映了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和学校都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成长环境,对于留守初中生而言,学校的关爱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为留守初中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

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 预测留守初中生生活满意度T2.Hobfoll 认为,父母关爱资源的减少或其需求未被儿童满足,将会给儿童带来压力感[17].这种关爱资源,既包含物质资源,也包含心理资源.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对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忽视、被拒绝的话,则不利他们的心理发展,由此带来的压力感,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收集两个时间点的数据,对两者间的双向关系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考虑进行更多次的调查追踪,并进一步考察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以更深入、全面地揭示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内在关系.

3.3 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及两者间交叉滞后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T1、T2 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留守男初中生的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均显著高于留守女初中生.进一步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拒绝与生活满意度的双向关系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留守男初中生而言,生活满意度T1 显著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2,留守女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T1对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2的预测效应不显著,这说明,留守男初中生的感知父母情感温暖更容易受到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虽然留守男初中生的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T2均显著高于留守女初中生,但交叉滞后分析却发现,留守女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T2,留守男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对生活满意度T2却没有显著预测效应,这说明,留守女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更容易受到感知父母情感拒绝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因为情绪脑结构、荷尔蒙水平的差异,女生有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且较难通过认知策略调节负性情绪[18].一些研究也发现亲子关系对女生的影响比男生更大[19-21],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会有所差异,对男孩更多关爱和高期望,对女孩缺乏关爱和低期望,留守女生因此更容易产生情感上被拒绝的感受.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应具有性别差异.对留守男生,更多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引导他们感知父母的情感温暖,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对留守女生,父母应更多地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减少她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负面感知,不让她们产生被拒绝的心理,进而提升她们的生活满意度.当然,基于留守儿童群体自身的异质性及不同的生活条件,还有家庭、社会及学校给予关注的程度不同等,在其他农村留守初中生被试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结果,未来可增大样本范围和样本量.

4 结论

1)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双向预测效应;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2,生活满意度T1不能显著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2.

2)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留守男初中生生活满意度T1预测感知父母情感温暖T2,留守女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拒绝T1 预测生活满意度T2.生活满意度对留守男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影响更大,感知父母情感拒绝对留守女初中生影响更大.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交叉温暖
温暖冬夜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温温暖暖
爱·温暖
连数
连一连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