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外围油田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的建立
2020-07-06王鑫,李敏
王 鑫,李 敏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在注水开发油田中,水驱特征图版已广泛应用于水驱采收率预测[1-3],但关于CO2驱替特征图版预测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方法或者数值模拟[4-12]。吕成远等[13]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替特征曲线。孙雷等[14]建立了Y 区块油藏开发动态的CO2混相驱规律图版。但这些都不适合大庆外围油田CO2近混相驱油藏采收率预测。本文建立了基于大庆外围油田基础物性和流体PVT 参数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驱非均质理想模型,定义了含碳率-累产油、A型、B型3种CO2驱特征曲线,优选出适合大庆外围油田近混相驱的A 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公式,建立了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并进行修正,应用改进后的图版预测了S区块CO2驱采收率,为同类区块下一步的开发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1 不同驱替类型模型建立
1.1 建立不同驱替类型理论模型
通过建立非均质理想组分模型表征CO2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的动态特征,数据来源于外围油田基础物性和流体PVT参数(表1),模型为300 m×250 m五点法井网的非均质理想模型,平均渗透率2×10-3μm2,横向网格步长10 m,纵向网格步长5 m,模型节点数90×110×1=9 900个。非均质模型能更好的表述驱替的指进现象,混相带运移速度更接近实际模型。
1.2 不同驱替类型理论模型检验
采用混相体积系数来定量表征不同类型CO2驱油过程中的混相状态,可以验证三种理想模型是否符合混相、近混相及非混相驱,验证结果见表2。
混相驱模型中,全混相体积系数在50%以上,非混相体积系数为0,可以验证模型为混相驱,能表征混相驱替特征;近混相模型中,半混相体积系数初期达到80%以上,随着驱替进行逐渐降低,非混相体积系数逐渐增加,全混相体积系数在10%左右,可以验证模型为近混相驱,能表征近混相驱替特征;非混相模型中,非混相体积系数为100%,可以验证模型为非混相驱,能表征非混相驱替特征。
2 不同混相类型CO2驱特征曲线建立
2.1 含碳率-累积产油关系曲线
将3种不同驱替类型的数据从模型中导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分别绘制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含碳率fg与累积产油Np关系曲线,判别、选定直线段数据点,不同驱替类型绘制曲线见图1。
图1 不同驱替类型含碳率-累产油关系曲线Fig.1 Gas content-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直线段fg~Np线性关系式:
取含碳率98%的可采储量为技术可采储量:
计算出采收率:
式中:fg为含碳率,%;Np为累积产油量,104m3;a1曲线截距;b1为曲线斜率为技术可采储量,104m3;ER为采收率;N为油田的地质储量,104m3。
表1 不同混相类型模型参数Table 1 Parameter of different types for CO2 flooding models
表2 不同混相类型CO2驱模型计算情况Table 2 Computing misci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for CO2 flooding models %
2.2 A型气驱特征曲线
现场统计表明,CO2混相带突破后,累积产气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中会出现近似直线段[15-16],定义为A型气驱特征曲线,其表达式为:
经推导得出:
式(5)两端取对数得到A 型气驱特征曲线的微分形式:
由于非混相驱在模型中不存在混相带突破,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混相驱、近混相驱累产气Gp与累积产油Np关系曲线,判别、选定直线段数据点,不同驱替类型绘制曲线见图2。
图2 不同驱替类型A型气驱特征曲线Fig.2 Type A gas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取含碳率98%的可采储量为技术可采储量:
式中:Gp为累积产气量,104m3;a2为曲线截距;b2为曲线斜率。
2.3 B型气驱特征曲线
数值模拟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气到一定程度后,累积产油气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中呈直线关系,将其定义为B型气驱特征曲线,其表达式为:
推导得到B型气驱特征曲线的微分形式:
将3种不同驱替类型的数据从模型中导出,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分别绘制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累积产油气量Lp与累积产油Np关系曲线,判别、选定直线段数据点,不同驱替类型曲线见图3。
图3 不同驱替类型B型气驱特征曲线Fig.3 Type B gas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拟合出系数a3、b3,取含碳率98%的可采储量为技术可采储量:
式中:Lp为累积产油气量,104m3;a3为曲线截距;b3为曲线斜率。
3 CO2驱特征曲线优选
将上述3 种特征曲线计算出的3 种不同驱替类型的采收率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混相驱及近混相驱模型中,3种CO2驱特征曲线法计算采收率值误差均较小,在3%以内;非混相驱模型中,含碳率-累产油关系曲线法计算采收率值误差较小,在3%以内,计算结果见表3。
4 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公式的推导
4.1 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公式推导
在优选出的适合CO2近混相驱的3 种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前面已定义油藏的地质储量N,累积产油量为Np,则采出程度Ro:
式(11)代入式(1),得到含碳率-累积产油曲线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表3 CO2驱特征曲线法采收率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误差Table 3 Error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values of oil recovery by CO2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method
式(11)代入式(5),得到A型气驱特征曲线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式(11)代入式(9),得到B 型气驱特征曲线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由式(12)~(14)建立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图4),并与大庆外围油田近混相驱S区块实际动态相比较,从图版看出A型气驱特征曲线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与S区块实际动态趋势最为接近,因此,选取A型气驱特征曲线进一步建立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
图4 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Fig.4 Gas content-recovery degree curve
4.2 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公式推导
由A型气驱特征曲线公式(5)两边求导得出:
累积产油量Np为地质储量N和采出程度Ro的乘积,代入式(15)得:
令C=Nb2,D=a2+lnb2,代入式(16)得:
C值的求取方法有两种:①通过地质储量和A型气驱特征曲线斜率的乘积;②由式(17)可以看出和采出程度Ro在半对数坐标中成直线关系,曲线斜率即为C值。
经济极限含碳率fg=E时,对应的采收率为Rw,则有Ro=Rw,代入式(17),得:
式(17)减去式(18)得:
将确定的C值与经济极限含碳率代入式(19),便可得到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
5 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的应用
大庆外围油田S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1.16×10-3μm2,平均孔隙度10.3%,为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原始溶解气油比22.8 m3/t,原始地层压力22.05 MPa,最小混相压力32.2 MPa,为CO2近混相驱,该区块2007年投产,直接注气开发,进行CO2驱先导性试验,注气井10口,采油井14口。
5.1 C值的求取
5.1.1 方法一
S 区块地质储量为118.7×104m3,将区块数据代入式(3),绘制S区块A型气驱曲线,求得b2=0.112 1,C=Nb2=16.6(图5)。
5.1.2 方法二
图6 S区块ln[fg/(1-fg)]与采出程度Ro关系曲线Fig.6 Relation between ln[fg/(1-fg)]and recovery degree Ro of S block
将上述两种方法得出的C值取平均,求得C=16.92。
5.2 确定经济极限含碳率fg
根据盈亏平衡关系可知,当日产油量的收入等于驱油剂成本、日操作成本和税金总和时,此时的油气比就是关井油气比。
式中:P为油价,美元/bbl;P1为CO2售价,元/t;P2为CO2注入费,元/t;P3为产出CO2处理费,元/t;P4为产出CO2售价,元/t;P5为操作成本,元/t;R为油气比,m3/t;C为换油率。
图7 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Fig.7 CO2 near-miscible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chart of S block
根据S 区块相关经济参数,CO2售价400 元/t,注入费用100 元/t,产出CO2处理费150 元/t,操作成本1 211.71元/t。
计算表明当油价50美元/bbl,换油率为0.2时,油井关井油气比为3 000 m3/t。
标况下CO2的密度为1.97 kg/m3,计算出S区块经济极限含碳率fg=85.7%
5.3 绘制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
经济极限含碳率fg=85.7%时,采出程度Ro等于采收率Rw,代入式(19)得到含碳率、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关系式
利用式(21)绘制得到S 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图7a)。
5.4 修正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
为了提升图版应用的准确性,对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含碳率、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关系式为:
式中:P、Q为修正常数;Ri为无气采收率,%。
利用修正后的关系式,修正后的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见图7b。
可以看出S区块的生产数据符合采收率21%曲线趋势,该区块现场预测的采收率为21.3%,比较接近,验证了图版的准确性,可以用来预测S 区块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评价。
6 结论
1)采用混相体积系数来定量表征不同类型CO2驱油过程中的混相状态,井验证三种理想模型符合混相、近混相及非混相驱,可以用来建立不同驱替类型特征曲线。
2)根据混相、近混相、非混相不同驱替类型模型,建立了含碳率-累积产油、A型、B型3种不同驱替类型CO2驱特征曲线,以数值模拟计算的采收率为依据,经过优选,3种曲线均能用于近混相驱特征曲线计算。
3)应用优选出的特征曲线,推导出适合大庆外围油田CO2近混相驱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关系式,建立了适合S区块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并与S区块实际动态相比较,选取A 型气驱特征曲线进一步推导出了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公式。
4)应用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公式,结合S区块生产动态,运用关井气油比上限计算出S区块经济极限含碳率,建立了S区块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并进行修正,应用修正后的图版预测了S区块采收率,和现场预测结果接近,表明修正后的图版可以用来进行CO2近混相驱区块的采收率预测和开发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