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家桥水库岩溶渗漏分析及防渗方案研究

2020-07-06王太银陆广良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蓄水位建库河段

王太银,陆广良,冯 福,赵 超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 550002)

1 工程概况

黔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给水库成库条件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难度,拟建水库正处于黔南岩溶分布区中部,新坝址在原冯家桥水库老坝下游160m河段(老坝顶高程1034.7m,蓄水时而翻坝,库尾至上游2.4km河段为季节性河流),河床高程1020.0-1022.0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4.54km2,最大坝高43m,正常蓄水位为1054.0m,库容158万m3,校核洪水位1056.76m,对应总库容206万m3,工程规模为小(1)型。

2 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冯家桥水库建库河段蜿蜒曲折,建库河流流经蛮弄村下游入伏消水洞,至老水库库尾出现长约2.4km的季节性干涸河段,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河床高程1020-1054m,宽2-12m,回水长约2km,平均比降16.5‰。两岸地形较缓,地形坡度5-15°,高程多在1050-1200m之间,属低中山溶蚀缓丘地貌。地貌特征见图1。

图1 水库地貌图

董照河河床高程945m-1005m,比1054m正常蓄水位低60-100m,为左岸河间低矮邻谷;山岔河位于水库右岸3.4km一带,河床高程880m-950m,比1054m正常蓄水位低150-176m,为右岸河间低矮邻谷;建库河流行至坝址下游约2.5km的石板寨转向SW,河床高程885-950m,比正常蓄水位低105-170m,构成下游河弯低邻谷,最终在屯边汇入山岔河。

2.2 地层岩性及构造

①C1d1-2-4灰、灰黑色中厚-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层间夹少量炭质、砂质泥岩,厚50-60m;②C1d1-2-3黑色炭质泥岩与灰黑色碎石结核灰岩构成不等厚互层,厚25-35m;③C1d1-2-2灰、灰黑色中厚-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层间夹黑色炭质泥岩,厚144.5m;④C1d1-2-1灰黑色中厚层灰岩与黑色炭质泥岩互层,厚33m。

水库区处在雅水背斜东翼向克度向斜倾斜地带,无区域性大断裂穿过,地质构造较简单。库区岩层总体呈单斜状,倾向129°-190°,倾角较平缓,以8°-12°为主。

2.3 岩溶水文地质

C1d1-2-4为强岩溶含水层;C1d1-2-3为相对隔水层;C1d1-2-2构成库盆及两岸中等含水岩组,;C1d1-1和C1d1-2-1为相对隔水—弱岩溶透水层。

受岩溶控制,老水库库尾上游至蛮弄村消水洞k3河段成为排泄型干河谷,经联通试验证明,地表水在此入伏后,既有纵向排泄,又有横向排泄的特征;水库水文地质的主要特点为:左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老水库库尾上游至蛮弄村消水洞k3河段为排泄型干谷(zk5水位高程1029.2m)、坝址区两岸地下水均高于河水,补给河水(zk1水位高程1059.5m、zk8水位高程1087.0m、zk11水位高程1066.4m,czk7水位高程1065.6m)。整个库盆自然河段水动力特征是补、排型兼而有之,库盆上游干河谷段天然即存在外漏,查明外漏去向、位置、范围及渗漏量等是本水库能否蓄水的关键,分析过程见下述:

2.4 水库左、右岸低邻谷渗漏分析

水库左岸发育董照河,为水库左岸低邻谷,但河间地块较宽厚,有C1d1-1隔水性能较好的地层逐渐爬升,且无导水性断裂横穿破坏,左岸zk1水文地质钻孔揭露河间地块地下分水岭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水向左岸邻谷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此不赘述。本节重点对右岸河间地块的渗漏可能性进行分析:

右岸发育有平行发育的山岔河,为水库右岸低邻谷,河间地块最短距离为3.4km,分水岭高程1100-1185m;分水岭顶部地层为C1d1-2-4为强岩溶含水层;中上部为C1d1-2-3属相对隔水层,岩层倾向SE,至右岸邻谷山岔河下游已完全倾伏;中至下部为C1d1-2-2属中等含水岩组,至右岸山岔河低邻谷埋深40m以上;经调查水库右岸无大的断裂切割破坏;右岸水文地质zk12钻孔水位高于河床水位,经过一年的水位观测且通过栓塞观测内管水位,最低水位为32.6m(高程1076.8m),水位能较迅速恢复的1084.9m,水库与右岸低邻谷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库水向山岔河渗漏的可能性小。

2.5 水库下游河弯低邻谷岩溶渗漏分析

建库河流明暗交替,三次出现干涸、悬托情况,分别为:蛮弄—冯家桥库尾河段、老坝至下游ks2河段和石板寨至ks3河段。其中蛮弄—冯家桥库尾河段和石板寨—ks3河段长期断流,仅在洪水期有地表明流,老坝至下游ks2河段向下游地表明流大幅度削减。建库河流地表明流总体情况见图2。

图2 纳排河水流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为了解建库河流和周边泉水的流量变化情况,从2017年8月29日至12月15日进行了测流工作(分析数据采用测流时间段为12月13-15日,无异常气象情况),建库河流采用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不同河段的流量变化关系,成果见表1。

根据测流成果,计算水库区枯期地下水迳流模数为5.83-7.82L/s·km2,平均值6.3L/s·km2。据1/20万《罗甸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董照—定理—抵季一带的C1d1-2-2地下水迳流模数为5.5-6.75L/s·km2,本次测流成果可靠。假定建库河流迳流模数采用坝区一带迳流模数5.83L/s·km2,反推纳排河出口一带河床流量应为136.8L,CL16+CL17实测为186L,增加了49.2L,增加的流量与ks35泉水流量(42L/s)基本吻合,库盆河水补给右岸地下水,建库河流上下游流量出现反常情况。

表1 河道及泉水测流成果表

建库河流流至石板寨时,转向SW,河床高程890-930m,构成河弯低邻谷,河弯地块分水岭高程1100-1138.3m,分水岭地块宽1.5-2.7km。河弯地块分布C1d1-2-2和C1d1-2-4地层,属中等-强透水层,以浅切碟状洼地和小型岩溶管道为主;经对zk5钻孔水位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位为1029.2m,低于相应河床(高程1050m)20.8m,水库与下游河弯之间存在地下水低槽带,河水补给地下水。

在测流分析、水文地质钻孔水位观测基础上,经进一步调查,河弯下游河床右岸分布有ks35泉水,流量较大且较稳定,流量为15-60L/s,有承压性质,且泉水出露点地层为C1d1-2-2灰岩中等岩溶层位,与水库所在层位相同。

综上,建库河流上下游流量出现反常情况,右岸河弯地块无地下水分水岭,建库河水补给地下水,且正常蓄水位以下有岩溶发育中等的C1d1-2-2地层通向库外(见图3),库水通过该地带向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大。

图3 水文地质剖面图

3 防渗方案的确定

3.1 渗漏量估算

水库库尾河水经zk5地下水低槽一带向ks35泉水产生外漏,渗漏量采用ks35泉水平均流量(取37.5L/s)估算得出现状渗漏量为118.26万m3/a,占年迳流量880万m3/a的13.4%,库水位增高后渗漏量将更大(取洪水时泉水流量60L/s)估算得189.2万m3/a,占年迳流量21.5%,水库失去效益,水库右岸地下水低槽带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3.2 防渗方案研究

水库无左、右低邻谷渗漏问题;下游河弯低邻谷——纳排河下游段河床及两岸出露的C1d1-2-2灰岩夹泥岩层位与水库直接连通,右岸zk5钻孔地下水位低矮,河弯下游有ks35发育,泉水流量15-60L/s,且有承压性质,泉水所在层位与水库所在层位均为C1d1-2-2灰岩,泉水与zk5地下水连通,通过前述地下水迳流模数分析得到验证,需进行重点防渗;坝址一带主要为裂隙渗漏带,可通过常规防渗予以解决。

3.3 防渗帷幕线布置

1)坝址区:左岸→左坝肩→趾板→右坝肩→右岸山体。

2)zk5地下水低槽带:水库岩溶发育方向总体呈NW-SE向,分析zk5一带岩溶发育方向呈NW-SE向,建议右岸zk5一带防渗线垂直zk5地下水低槽带,向两边延伸,右端向库区小分水岭延伸200m,接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交点,左端点向马场寨大山方向(大分水岭)延伸280m,接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交点。

4 结 语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若存在下列现象之一:①水库周边有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较好的相对隔水层分布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且构造封闭条件良好;②水库与邻谷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地下水分水岭;可以认为水库不存在邻谷渗漏问题。

若有下列现象之一:①河流有明显的河水漏失现象,河水补给地下水,上下游流量出现反常情况;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于邻谷河水位,河间地块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正常蓄水位,且正常蓄水位以下有通向库外的中等以上透水层,使库内外可溶岩组成有水力联系的岩溶含水系统;则认为水库存在渗漏问题。文章通过岩溶水动力条件、分水岭地下水位高低进行综合研判,最终提出合理、经济、可靠的防渗设计方案,由原全线防渗,优化为“地下水位低槽带”重点防渗,防渗长度减短了1100m,防渗工程量节约40%。

猜你喜欢

蓄水位建库河段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西藏拉洛水库正常蓄水位论证分析
蚌埠闸蓄水位抬高对抗旱减灾的影响研究
蓄水位差对沭新北船闸工程沉降影响及预测分析
坝体加固后渗流稳定性计算研究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数字温县”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交通规划数据库道路红线规划建库规则